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市四年级上册数学试卷练习题应用题解答问题(附答案)

天津市四年级上册数学试卷练习题应用题解答问题(附答案)

天津市四年级上册数学试卷练习题应用题解答问题(附答案)一、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某人步行每分钟走90米,从甲地到乙地要22分钟才能到达,当他步行了480米后,改乘汽车,他乘汽车行了多少米?解析:1500米【分析】首先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用某人步行的速度乘从甲地到乙地用的时间,求出两地之间的距离;然后用两地之间的距离减去已经行的路程,求出他乘汽车行了多少米即可。

【详解】90×22-480=1980-480=1500(米)答:他乘汽车行了1500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要熟练掌握。

2.要过年了,万德隆超市对某品牌牛奶进行促销,王阿姨带245元去买牛奶,她最多能买到多少箱?牛奶 36元/箱 68元/两箱解析:7箱【分析】牛奶68元两箱,实际只卖34元一箱。

总钱数一定时,价格越便宜,买得越多。

问题为:最多能买到多少箱?如果有余数,弄清楚余数的意思后再进行思考,据此解答。

【详解】245÷68=3……41(元)41÷36=1(箱)……5(元)3×2+1=7(箱)答:她最多能买到7箱。

【点睛】需要注意,比较单价时可以将“68元/两箱”的单价看成是34元一箱,但计算时不要直接除以34,因为这是促销的方法,只能两箱一起买,所以用245除以68,剩下的钱单独买1箱牛奶需要36元,最后只剩5元。

3.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4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甲每小时行6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跑15千米,这只狗和甲同时出发,碰到乙时掉头跑向甲,碰到甲时又掉头跑向乙,直到两人相遇时才停止。

这只狗一共跑了多少米?解析:60000米【分析】狗奔跑的时间与甲乙两人相遇的时间相等,先求出甲乙相遇的时间,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狗跑的路程即可。

【详解】40÷(6+4)=40÷10=4(时)15×4=60(千米)=60000米答:这只狗一共跑了60000米。

【点睛】本题考查相遇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狗奔跑的时间与甲乙两人相遇的时间相等。

4.快餐店重新装修,张经理带8000元钱去市场采购.已知每张桌子128元,每个凳子24元,每台电磁炉195元。

(1)张经理要买11张桌子和108个凳子,共需花多少钱?(2)张经理用剩下的钱还想买19台电磁炉,钱够吗?解析:(1)11×128+108×24=4000(元)(2)够【解析】【详解】(1)每张桌子128元,每个凳子24元,那么11张桌子就是11×128,108张凳子就是108×24,一共需要11×128+108×24=4000元。

(2)由第一题可知买11张桌子和108个凳子共花费了4000元,张经理带8000元钱去市场采购,还剩4000元,每台电磁炉195元,(8000-4000)÷195=20……100,可以买20个微波炉,还剩下100元,所以钱够用来买19个微波炉。

5.学校计划购买15台电视机和40台电脑,每台电视机1400元,每台电脑5400元,学校准备了220000元,够不够?如果不够,还差多少元?解析:不够,还差17000元【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分别求出15台电视机与40台电脑的总价,再求出它们的总价和,再与220000比较解答.本题关键是求出购买15台电视机和40台电脑的总价,然后再进一步解答.解:1400×15+5400×40=21000+216000=237000(元);237000>220000;237000﹣220000=17000(元).答:学校准备了220000元不够,还差17000元6.奶牛场有24头奶牛,每头奶牛每天吃草10千克。

照这样计算,这些奶牛5月份吃草多少千克?解析:7440千克【分析】用每头奶牛每天吃草的千克数10乘奶牛的头数24,求出24头奶牛一天吃草的千克数,再乘5月份的天数31天,就是这些奶牛5月份一共吃草的千克数。

【详解】5月份有31天,24×10×31=240×31=7440(千克)答:这些奶牛5月份吃草7440千克。

【点睛】本题属于连乘应用题,解答的依据是乘法的意义,重点弄清24头牛一天吃多少草,以及5月份的天数。

7.汽车从A城开往B城,每小时行驶80千米,要3小时才能到达。

返回时,只需2小时就能到达。

返回时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解析:120千米【分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A城到B城的距离。

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汽车返回时的速度。

【详解】80×3÷2=240÷2=120(千米)答:返回时汽车每小时行驶120千米。

【点睛】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关键是熟记公式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

8.王师傅6天能加工9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一个月能加工多少个零件?(一个月按30天计算)解析:4500个【分析】先用900除以6计算出王师傅平均每天加工零件的个数,然后用王师傅平均每天加工零件的个数乘30即可。

【详解】900÷6=150(个)150×30=4500(个)答:一个月能加工4500个零件。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工程问题的计算,先计算出王师傅平均每天加工零件的个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向阳小学要为三、四年级的学生每人买一本价格为12元的作文辅导书。

已知三年级有145人,四年级有155人,两个年级一共需要多少元?解析:3600元【分析】用三年级的人数加上四年级的人数,求出三、四年级的总人数。

根据总价=单价×数量,求出花费的总钱数。

【详解】(145+155)×12=300×12=3600(元)答:两个年级一共需要3600元。

【点睛】本题考查经济问题,关键是熟记公式:总价=单价×数量。

10.爸爸带小亮去爬山。

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有2500米,平均每分钟走75米,已经走了30分钟。

现在离山顶还有多少米?解析:250米【分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让已经的走的时间30分钟乘速度每分钟75米,求解出已经走的路程,再让总路程2500米减去已经走的路程即可解答。

【详解】75×30=2250(米)2500-2250=250(米)答:现在离山顶还有250米。

【点睛】本题考查简单的行程问题,掌握路程=速度×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11.甲比乙多存了800元钱,如果乙取出200元,甲存入100元,这时甲的存款是乙的12倍。

那么甲、乙原来各存钱多少元?解析:甲:1100元乙:300元【解析】【详解】甲比乙多存了800元钱,如果乙取出200元,甲存入100元,这时甲比乙多了1100元,这时甲的存款是乙的12倍,则甲比乙多11倍,1100对应乙的11倍,先求出现在的乙,再还原求出原来的乙与甲。

答案:800+200+100=1100(元)1100÷(12-1)=100(元)100+200=300(元)300+800=1100(元)12.一辆汽车从A城出发经B城到C城用了4小时。

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解析:60千米【分析】根据题图可知,从A城出发经B城到C城,这辆汽车共行驶了130+110km。

再除以行驶时间,即可求出行驶的速度。

【详解】(130+110)÷4=240÷4=60(km)答: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

【点睛】本题考查行程问题,灵活运用公式速度=路程÷时间解决问题。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求出汽车行驶的路程。

13.王华家到学校2400米,王华从家上学,每分钟走80米,她走了25分钟。

这时她离学校还有多少米?解析:400米【分析】首先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王华25分钟已走的路程是多少米;然后用王华家到学校的总路程减去已走的路程,即可解答。

【详解】2400-80×25=2400-2000=400(米)答:这时她离学校还有400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25分钟已走的路程是多少米。

14.一个修路队5天修路630米,照这样计算,15天可修路多少米?解析:1890米【分析】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让630÷5求解一天能修的米数,然后再乘15即可解答15天的能修的千米数。

【详解】630÷5×15=126×15=1890(米)答:15天可修路1890米。

【点睛】本题考查乘除混合运算的应用,掌握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并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15.一个粮食运输队用卡车运送面粉,每辆卡车装50袋,每袋面粉25千克。

4辆卡车一次可以运面粉多少千克?解析:5000千克【分析】用每辆卡车装面粉袋数乘卡车数量,求出这些卡车一次运送面粉袋数。

再乘每袋面粉重量,求出这些卡车一次运面粉总重量。

【详解】50×4×25=200×25=5000(千克)答:4辆卡车一次可以运面粉5000千克。

【点睛】本题考查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也可以用每辆卡车装面粉袋数乘每袋面粉重量,求出每辆卡车一次运面粉重量。

再乘卡车数量,求出这些卡车一次运面粉总重量为50×25×4千克。

16.在下面的格子图中,按要求进行操作(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

(1)图中1∠=()°,这是一个()角。

(2)以给定的两条线段作为相邻的边,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3)在画成的平行四边形中以标注的边为底,作一条高。

(4)请画一个上底为4厘米,下底为7厘米,高为5厘米的梯形。

(5)在画成的梯形中画一条线段,把其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

解析:(1)125°;钝(2)见详解(3)见详解(4)见详解(5)见详解【分析】(1)先用量角量出角的度数,再根据角的分类确定是什么角。

(2)过线段的端点作另一边的平行线段,线段的长度与另一边相等,然后把两条平行线段的另外两个端点连接起来即可。

(3)过与底边平行的边上一点作底边的垂线段即为底边上的高。

(4)画两条平行线段,上面一条为4个格子宽,下面一条为7个格子宽,两条线段相距5个格子宽,把两条线段对应端点连接起来即可。

(5)过梯形上底上一点(端点除外)作一条腰的平行线交下底于一点,这条线段就把其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

【详解】(1)图中1∠=125°,这是一个钝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