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子午流注(针法)详解

子午流注(针法)详解

第一节子午流注的涵义与源流一、子午流注的涵义[子午]原是对立的名词,用以代表天地、山泽、风雷、水火、春秋、寒暑、日月、夜半与日中两时辰等的表示相对关系的符号。

如“子午面”,“子午线”,“子午道”,“子时午时”。

[子午的意义]1.子午代表阴阳:是阴阳的总称。

子阴午阳,子午是阴阳的起点与分界线。

子为阳之始,午为阴之始。

2. 子午代表时间:一天之中,子为夜半(23~1点),午为日中(11~13点)。

[如图]?/P>一年之中,子为农历11月(冬至为十一月),午为农历5月(夏至为五月)。

3. 子午代表气候寒热:子时寒,午时热。

4. 子午代表十二地支: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均以子午为推算的开始。

5. 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的阴阳盛衰。

[如图][流注]流指水流,注指注输、灌注。

这里具体是指将人体的气血循环比作水流,以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作喻,说明人体气血就象水流一样,始出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水流如由浅入深灌注为输,渐而水流在通畅的河流中通行即称为经,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即所入为合,以示脉气的流行经过。

[子午流注]为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依据,它是从时间角度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即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规律的一种学说。

人体气血循行,周流出入,如流水般,或从子到午,或从午到子,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

泻则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气血流注开穴的时间,谓之逢时),过时为阖(某穴开时已过,谓之过时,则穴闭),定时开穴,补虚泻实,把握时机,调和阴阳而治病。

[如图][子午流注针法]是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一种特殊配穴治疗方法。

属于时间医学的范畴。

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经穴为基础,根据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原理,配合阴阳、五行、脏腑理论,运用天干、地支推算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古典针刺取穴方法。

中心内容:择时——依据气血流注的盛衰时间为主体。

选穴——优选十二经疗效最佳的五输穴。

二、子午流注的起源和发展子午流注针法历史悠久1. 萌芽于秦、汉子午流注的起源,是以《内经》“天人相应”理论,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

如:“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

”说明人应自然。

“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

”说明人与自然一样,有其“气交”规律。

“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

”即是自然自身的规律。

“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

”是指针刺遵守自然界环境、人体环境变化。

2. 产生于宋代干支学说盛行,子午流注由理论趋向临床实践。

3. 发展于金、元、明在前代成熟和基础上,进而对针法运用和机制作了赋予新意的论述。

第二节子午流注针法的组成一、天干地支与六十环周表1. 天干地支(干支)干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是古代用来记述年、月、日、时的符号。

天干:“干”是天的骨干,即“幹”字的简化,主运动流动。

天主运动,故谓天干。

十干是年、月、日、时的第一个代号,计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支”是地的支撑,即“枝”字的简化,主固定不移。

地主静,故谓地支。

它是年、月、日、时的第二个代号。

十二支计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 六十环周表①天干起于甲而终于癸,地支起于子而终于亥,二者配合轮转。

[见表]②一个干支甲子:天干(计10数)轮六次(即天干10×6=60);地支(计12数)轮五五次(即地支12×5=60)。

天以6为节,地以5为制,天6地5,互为节制。

③天干在前或在上,地支在后或在下。

④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

⑤六十环周歌诀:一子二戌三起申,四午五辰六为寅;六十花甲起甲子,终于癸亥一一环周。

二、天干地支的阴阳划分1. 天干始于甲而终于癸,计10数;地支始于子而终于亥,计12数。

2. 日时有单双,干支次序数亦有单双。

3. 凡逢单数(奇数)属阳,双数(偶数)则属阴。

[如图]4. 阳干与阳支相配,阴干与阴支相配。

5. 子午流注针法就是运用该法在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之穴。

子午流注针法的组成→天干地支分配五行四季三、天干地支分配五行四季1.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四季是指春、夏、(长夏)、秋、冬。

2. 天干中甲乙属木,为春;丙丁属火,为夏;戊己属土,为长夏;庚辛属金,为秋;壬癸属水,为冬。

[如图]3. 地支中寅卯属木为春,巳午属火为夏,辰戌丑未属土为长夏,申酉属金为秋,亥子属水为冬。

[如图]子午流注针法的组成→时间与时辰的分配四、时间与时辰的分配1. 一日二十四小时,古人用十二地支时辰来表示。

2. 一个地支时辰代表两个小时。

3. 牢记:子为夜半23~1点,午为日中11~13点,日出卯时5~7点,日落酉时17~19点。

[如图]时辰与时间关系表子午流注针法的组成→天干配脏腑经络五、天干配脏腑经络1. 依据:脏腑经脉互为表里的理论及天干的阴阳配属。

2. 阴干配属六脏和六阴经脉;阳干配属六腑和六阳经脉。

3. 表里经相连。

4. 脏腑经脉其数为12数,天干为10数,标同属相火的心包和三焦分别归属于心和小肠。

[见表]十二经脉纳天干表5. 附配属歌诀表: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阳火须归丙,包络从阴丁火旁,阳干宜纳阳之腑,脏配阴干理自当。

子午流注针法的组成→地支配脏腑经络六、地支配脏腑经络1.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始于肺而终于肝,循环往复。

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

2. 十二地支推移时序始为寅时,至丑时乃尽,循环往复。

[见表]十二经脉配属地支表3. 附配属歌诀表: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子午流注针法的组成→子午流注针法的选穴七、子午流注针法的选穴子午流注针法所用之经穴——五输穴与脏腑、阴阳、五行分配1. 六腑为阳,三焦阳气行于诸阳,阳经有原穴,其五行与输同。

五脏为阴,阴经无原穴,则输原同穴。

2. 阳经井穴为金(阳井金),阴经井穴为木(阴井木)。

3. 五脏属阴,配合阴干;六腑属阳,配合阳干。

4. 脏腑表里经的五行属性相同。

[见表]八、年、月、日、时干支的计算子午流注针法的开穴,主要在“择时”,因此首先要将患者来诊的年、月、日干支找出,然后再逐日按时开穴,因此,必须掌握:一、年干支的计算法1. 六十环周推算法方法:已知某年年干支,根据六十环周图次序推算。

举例:已知1988年为“戊辰”年,求1989年为何年。

解答:根据十天干十二地支顺序推算,1988年的天干为戊,则1989年天干为己;1988年的地支为辰,则1989年地支为巳,故可推算出1989年为己巳年。

2. 公式计算法方法:求某年年干支,公式为:(当年年数-3)÷60,其余数为所求年干支的代数,再到六十环周图中找出相应的干支。

说明:年数减3,是因为公元4年恰好是“甲子”年,从公元4年起,就要减去公元4年前的3年,故该公式适用于公元4年之后。

举例:①求1984年的干支。

解答:(1984-3)÷60=33余1,在六十环周图中找到1即为甲子,故1984年的干支即为甲子。

②求1980年的干支。

解答:(1980-3)÷60=32余57,在六十环周图中找到57即为庚申。

57中的个位数为天干代数7为庚,57÷12余9为地支代数9为申,故1980年的年干支即为庚申。

③求1989年的干支。

解答:(1989-3)÷60=33余6,天干中6为己,地支中6为巳,故1989年的干支为己巳年。

二、月干支的计算法要点:1. 推算一年中的每月月干支,以农历算。

2. 记住11月为子月,5月为午月,1月为寅月,是固定不变的。

3. 具体推算时,从寅月开始,加上天干变为干支。

4. 熟记歌诀: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之岁庚寅上,丁壬壬寅顺行流,若言戊癸何方起,甲寅之上去寻求。

歌诀的首句,其意为逢甲年、己年,两年第一个月的月干支都起于丙寅,丁卯即为第二月的月干支;第二句乙年和庚年,第一月的月干支都起戊寅。

以下顺次类推。

[如图]逢甲年、己年,其一月的月干支为丙寅逢乙年、庚年,其一月的月干支为戊寅逢丙年、辛年,其一月的月干支为庚寅逢丁年、壬年,其一月的月干支为壬寅逢戊年、癸年,其一月的月干支为甲寅举例:1. 1988年是戊辰年,推算其8月的干支?解答:逢戊年,甲寅为第一月,按十天干十二地支顺序推算8月的干支是辛酉。

2. 1995年是乙亥年,推算其10月的干支?解答:逢乙年,戊寅为第一月,按十天干十二地支顺序推算其10月的干支是丁亥。

三、日干支的计算法1. 日干支的推算采用阳历,因为农历存在大小月和闰月不固定等缺点,推算较困难。

2. 阳历每4年闰一次2月,闰年2月份多1天。

其它年大小月都固定不变。

3. 何年为闰年:公元年数÷4,除尽者为闰年,除不尽者为平年。

但每百年(百年整数)停闰,每4百年又不停闰。

即指凡能被4或400整除的年份都是闰年,若逢能被100整除(当然也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不是闰年。

[例如]方法一:已知某年元旦干支,推算日干日支。

公式:日干代数=元旦天干代数+所求日数±按月加减数-天干周转数。

日支代数=元旦地支代数+所求日数±按月加减数-地支周转数。

说明:1. 按月加减数是根据日数与60环周推算出来的。

2. [各月干支加减表]及[干支加减歌诀]举例一:已知1981年的元旦干支为“己卯”,求该年8月14日的日干支。

解答:①推算是平年或闰年:1981÷4,除不尽,故为平年。

②推算日干支代数:日干代数=己6+14+1-2×10=1(甲);日支代数=卯4+14+7-2×12=1(子)(元旦干支代数+所求日数±按月加减数-干支周转数),故1981年8月14日的日干支为甲子。

举例二:已知1988年元旦干支为“乙卯”,求该年8月23日日干支。

解答:①推算是平年或闰年:1988÷4,除尽,故为闰年。

②推算日干日支代数:日干代数=乙2+23+1+1-2×10=7(庚);日支代数=卯4+23+7+1-2×12=11(戌),故1988年8月23日的日干支为庚戌。

[附表:1996年各月1日干支推算法]方法二:已知某年元旦干支,推求所求年的元旦干支,再推求该年的日干支。

公式:①平年求下一年的元旦干支=平年的元旦干支的基数+5(因为平年的元旦到下一年的元旦,干支数差5天)。

②闰年求下一年的元旦干支=闰年的元旦干支的基数+6(因为闰年的元旦到下一年的元旦,干支数差6天)。

举例一:已知1978年的元旦干支为“癸亥”,求1979年的元旦干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