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名称与内涵一体化一词最初来源于企业的组合。
20世纪50年代,当国家之间的经济联合开始出现时、这一词被赋予新的含义。
在1990年以前,我国学术界大部分学者所说的一体化主要是指地区经济一体化,随着冷战结束和世界经济逐步呈现高度国际化倾向,一体化又被用来描述世界经济的相互融合现象。
经济一体化的含义一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来理解。
一体化不是按通常的双边或多边协定进行的国际经济合作和经济协调,它要求打破国界,实行紧密的国家合作和国际调节,并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共同机构。
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但最早成立的一体化组织是1948年建立的比荷卢关税同盟,随后1949年1月前苏联联合东欧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后来蒙古、古巴和越南先后加入,形成跨地区的经济组织。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巨变,该组织已经瓦解。
60年代,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世界各地广泛发展。
到20世纪80年代逐渐形成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
关于“一体化”名称很多,比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内涵争议也比较多。
本书中倾向于巴拉萨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协议或条约,相互取消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经济融合的障碍,进行程度不同的政策和制度合作,以促进彼此之间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1.按照经济上结合程度不同,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s)(PTA)。
这是经济一体化最低级最松散的一种形式。
在成员国之间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的进出口互相提供关税减让的优惠,但成员国只还有一定程度的关税存在。
(2)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FTA)。
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使区域内各成员国的商品可完全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持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
(3)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并对非同盟家实行统一的关税而缔结的同盟。
即区域内所有国家形成统一的关税,从而有利于抗衡非成员国商品的竞争。
(4)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
成员国之间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对非成员国的共同关税外,还在本地区实行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5)经济与货币联盟(Economic and currency Union)。
是指在实施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同时,统一各成员国货币或实现成员国间不可逆转的固定汇率,并且对包括货币金融、财政在内的各种经济政策通过共同的权利机构进行协调和统一。
(6)政治联盟(Politics Union)。
经济一体化的高度发展要求成员国在政治上的联合,以确保经济联合的持久性。
2. 按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划分(1)部门一体化(Sectoral Integration)。
成员国间就一种或几种产业形成内部市场。
(2)全盘一体化(Overall Integration)。
所有经济部门加以一体化3.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1)水平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
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国家所形成的经济一体化(2)垂直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所形成的一体化。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历程(一)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时期1.经互会战后教早出现的一体化组织。
1949年原苏联发起,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6国组织成立的,后来,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原蒙古人民共和国、古巴和越南相继加入。
后随着苏联解体,经互会于1991年6月宣告解散。
其成立的背景是二战以后,美苏两个大国凭借它们在战争中取得的优势,极力扩大对世界的干预能力,都把对手视为敌手,双方在各个领域的摩擦和矛盾逐渐暴露出来。
美国为了达到遏制苏联的目的,迫切需要在欧洲寻找一个能受其控制的盟友,当时西欧各主要国家因受二战的打击,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为了能借机领导和控制欧洲,使欧洲成为与苏联对抗的前沿阵地,美国决定实施援助欧洲的复兴计划。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说中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该计划表明“欧洲必须获得大量的经济援助,否则就要面临非常严重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恶化”,美国预计通过该计划向西欧共提供170亿美元经济援助,其真正目的是控制欧洲和抗衡苏联。
1947年7月3日,英、法两国出面邀请所有欧洲国家于1947年7月12日出席研究马歇尔计划的巴黎会议,芬兰以政治和地理原因谢绝了邀请,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等国准备参加会议,遭到了苏联的粗暴干涉。
在苏联巨大的压力下,捷波等东欧国家被迫同苏联一道抵制巴黎经济会议。
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完成了马歇尔计划的法定手续,法案规定,对于凡用美援物资为任何欧洲非成员国生产商品的成员国,美国拒绝给予帮助,美国也不给全部或部分在欧洲的非成员国发放任何物资出口许可证,这样就限制了受援国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贸易往来。
马歇尔计划其实质是美国借以复兴欧洲经济为名,行控制西欧、争夺东欧、弱化苏联之实,苏联对此迅速做出反应。
1947年7月-8月,苏联分别同保、捷、匈、波、罗签定一系列贸易协定,统称莫洛托夫计划,初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东欧贸易集团。
同时为了应对马歇尔计划,苏联在1949年1月联合保、捷、匈、波、罗成立了经互会,其宗旨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援助、经济互助和经验交流,其目的是为了打破冷战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和巴黎统筹委员会对战略商品的输出控制。
从此不仅苏联的大部分贸易是在经互会成员国进行,而且苏联把它与华沙条约一道作为与美国抗衡的主要工具,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从经济上对抗资本主义的大本营。
对于苏联在经济领域的这一举措美国亦大加谴责并促使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国家一起对苏东国家实行经济封锁,东西方矛盾进一步加剧,由此美苏对抗已把欧洲大部分国家推到了对立面,形成了东西方对立的格局。
2.欧洲经济共同体(1)早在1948年,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三国就成立了比卢荷关税同盟,这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第一步。
(2)《欧洲煤钢联营条约》。
1951年4月,法、德、意、荷、比、卢六国签定的,并于1952年生效,其主要目的是实现煤钢共同市场。
(3)《罗马条约》。
欧洲煤钢联营条约的成立,促使六国就全面开展一体化进行一系列的磋商与谈判,且于1957年3月25日上述6国在罗马签定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联营条约》,两个条约总称《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
《罗马条约》的生效标志着六国实施全面经济一体化的开始,即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诞生。
(4)《布鲁塞尔条约》的签定。
1967年7月,上述六国又签署了《布鲁塞尔条约》,将欧洲煤钢、欧洲原子能、欧洲经济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共体”。
欧共体成立以来,其一体化规模不断扩大,表现之一就是成员国不断增加。
1973年英国、爱尔兰、丹麦加入;1981年希腊加入;1986年葡萄牙、西班牙加入,到1986年成员国已经12个国家。
3.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为了与欧共体相抗衡,英国联合丹麦、葡萄牙、瑞士、瑞典和奥地利于1960年5月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其经济目标是实现成员国间工业品的自由贸易。
1973年英国、丹麦退出加入欧共体,1986年葡萄牙因加入欧共体退出。
(二)停滞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因世界经济处于滞胀期,区域一体化发展缓慢或停滞。
(三)高涨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增长率明显提高,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区域经济的联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明显加强,另外美国、日本一反常态,狂热地投入到此次浪潮当中来,例美国与加拿大达成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日本着手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经济圈”在此期间地区经济一体化代表性的组织有以下几个:1.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的前身是欧共体,欧共体在1986年时已经有12个国家;1995年奥地利、芬兰、瑞典加入。
2004年5月1日波兰、捷克、匈牙利、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罗文尼亚、马耳它、塞浦路斯加入欧盟;2007年1月1日,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也成为欧盟成员国;将来土耳其等也有可能成为欧盟的成员国。
目前欧盟成员国27个,人口4.8亿,GDP12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
欧盟不仅成员国数量巨大,而且一体化的措施也是走在各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前列的。
首先,1992年底内部市场完成,从1993年1月1日起,欧盟内部实现了商品、服务、资本、人员的四大流通。
其次,1999年1月1日起欧元诞生,法、德、意、比、卢、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芬兰、奥地利和挪威等11个国家将欧元确定为官方货币,2002年1月日欧元正式流通。
最后,欧盟超国家机构的设立与运行。
欧盟的一体化进程是由欧盟的超国家的机构负责运作的,包括欧洲议会、欧盟理事会、部长理事会、欧盟委员会和欧洲法院等。
2.北美自由贸易区(1)美加自由贸易协定。
美国和加拿大从1986年开始,经过多次的双边谈判于1988年1月达成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
(2)北美自由贸易区。
为将周边新兴工业化国家墨西哥吸引进来,又经过多次的谈判,美、加、墨三国在1992年8月12日就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达成最后协议,并于1992年12月17日三国首脑签订协议,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
这样三个国家形成了一个拥有3.6亿人口,年国内生产总值近6万亿美元的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集团。
(3)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
对三国间流通的上万种商品免征关税;设置障碍以防止亚洲和欧洲产品通过墨西哥免税进入美国市场;墨西哥对美国和加拿大开放自己的银行、保险和证券市场;成立三边委员会,以解决包括环境污染在内的三国之间的一切商业纠纷。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
当然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并不是美国政府的最终目的,建立一个美洲半球的从阿拉斯加到南美最南端的火地岛的大自由统一市场,是美国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一环。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欧洲有欧盟,美洲有北美自由贸易区,而亚太地区则可能成为未来世界多极化中另一极。
作为亚太地区经济与贸易核心的日本显然就成为了亚太经济圈的积极倡导者和组织者。
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思想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真正开始是在1980年在日本提议下成立的“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
1980年9月在澳大利亚举行了“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到1988年先后举行过6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