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课堂探究(9篇)

小学数学课堂探究(9篇)

小学数学课堂探究(9篇)第一篇:旧知小学数学课堂探究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仅包括知识储备、学习习惯,还包括生活经验、思维方式;不仅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等生理基础,还包括认知水平等心理特征。

本文从课堂组织化、教学共同体、反思明晰化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利用旧知进行新知的教学。

组织化共同体明晰化英国数学家怀特海说,每一节课前,孩子们一般都应该经历一个浪漫的过程,这种浪漫的过程是已有知识在大脑中复现、飞舞的过程,这种复现能激起孩子们对于新知识的期待。

杜威说,教学即生长,孩子的知识一定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

因此,教师应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才会是有效的、高效的。

那么,如何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数学教学呢?一、促进课堂组织化,有效激活已有知识当孩子处于浪漫阶段时,已有知识还是混乱的、沉睡的,它们只有被想方设法唤醒,为教学所用,才能成为一泓活水,生长成新的知识。

唤醒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组织和引导的过程。

例如三年级分羽毛球这节课学习的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是学习列竖式笔算这类题目的起始课。

在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时,我采用了下列做法。

1.引入问题:有46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每班分得多少个?学生列出算式462。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探究答案,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和做法,调动学生自觉地把已有的知识经验挖掘呈现出来。

2.汇报交流。

在集体交流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调控了展示的顺序,让用学具摆放方法的学生先说,接着让用口算方法做的学生说,让用列竖式的学生最后说。

因为前两种方法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可以作为基础铺垫。

列竖式是新方法,但可以通过联系前两种方法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

同时,让已会笔算的学生做小老师教同学,这也是分层利用学生资源的好方法。

3.追问深化。

找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质缺点,进行追问深化。

上课前,虽然有一部分学生已经通过家长或其他方式学会了笔算的方法,但大部分学生只是停留在会算的层面,对算理并未真正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捕捉到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中这一质的漏洞,然后通过追问为什么4除以2得到的2要写在十位上?而且还要继续用2乘2得4,写在被除数4的下面,再相减呢?这一问让学生开始反思算法背后的算理。

学生结合口算的方法明确了笔算的算理。

二、形成教学共同体,多元展示已有知识例如,教学《一一列举的策略》时,对于问题:用16根1米长的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有多少种围法?最初我的教学设计是先让所有的学生动手摆小棒,体会周长和长与宽之间的关系,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将结果一一列举出来。

通过批阅学生课前大任务单,我了解到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强,能直接列式找到不同的围法;有的学生能主动借助小棒或画图进行思考;还有的学生在家长的点拨下才能想到用画图或摆小棒的方法找到结果。

于是,我改变了原先的活动设计。

出示问题后,在交流汇报环节,我要求汇报的学生不能一言堂,让借助小棒或画图进行思考的学生先汇报;让摆了一两个长方形,体会到周长与长、宽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关系继续找到其他围法的学生补充;让直接用列算式的方法找到结果的学生最后汇报。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笔者综合他们不同层次的展示,将已有知识逐渐进行有效整合,此时新知识呼之欲出。

三、实施反思明晰化,促进旧知蜕成新知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数学活动之后的自我反思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提升和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缺少了学生自我反思这一环节,就有可能只有经历而没经验。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对参与的数学活动进行回顾和总结,让他们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运用了哪些思考方法,有什么好的经验,学生储备中不足的,教师必须适当补充;学生储备中不正确的,教师必须巧妙纠正;学生因认知水平局限而困惑不解的,教师要点拨引导,指点迷津;学生已知中不深不透的,教师要画龙点睛,深化提升,最终使旧知蜕成新知。

例如在教学圆面积的计算时,第一步先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习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推导过程,让学生思考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怎么推导出来的;第二步引导学生猜想今天学习的圆能否也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旧知的推动下积极思考如何转化;第三步引导学生操作,可以将圆转化为什么图形,怎么转化,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研究,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让学生交流共同讨论得出结论:通过将圆分割成若干等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由圆的半径与面积的关系转化为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的关系,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的公式。

数学知识需要了解学生已有经验基础,把学生已有的经验当作一种学习的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使课堂充满探索的气息,让学习真正发生。

作者:胡金雪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马文越.要重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负迁移[J].吉林教育,2019,(11).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运用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教学领域内的应用日趋普及,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学教师感受到多媒体辅助教学所带来的益处。

本文首先从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发展入手,分析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基本情况,剖析了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时机选择,并对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几点策略。

一、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计算机应用技术逐步进入教育与教学领域,并迅速发展壮大。

而在我国教育领域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很快得到非常积极的探索,并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由此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应用重要性得到人们的普遍赞赏,其有效性与有益性也被世人所公认。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外教育与教学领域以IT为支撑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国内外专家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教育信息化现象,由此教育教学信息化成为该领域发展的一种重要标志性特征。

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促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模式、教学思维方式、教学方式方法等都发生诸多重大变化。

然而,在多媒体教学传来喜讯的同时,也存在着部分教师使用多媒体时出现生搬硬套以及非切合实际的运用。

比如:有的教师仅仅通过形式的取代,而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的突出作用,存在机械照搬的现象,最为典型的就是不能立足于自身的教学特点与教学的具体实际情况而进行简单模仿,结果导致课堂中出现了散乱的活跃。

因此,我认为多媒体的运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同时必须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时机灵活运用。

二、注重在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时介入多媒体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紧贴教学内容,创设出能够贴近学生具体生活的情境,能够促使他们产生亲切感和真实感,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浓厚兴趣,进而在直观化、形象化、趣味化中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一些生活化的情境,如小孩子们玩风车的情境,从而转入旋转风车的特写画面,并由此引入课堂教学,这不仅很好地调动起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注重在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中介入多媒体美国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就多媒体教学进行了知识保持性实验,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如果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学习,其较为长久性的记忆不会超过10%,而通过听觉获取的知识内容,产生较为长久的记忆比阅读会高一些,但通常不会超过20%,而通过视觉动感刺激,持久记忆量又将会有所提高,将可达30%,而通过听觉与视觉同步刺激所产生的持久记忆量可达50%,而如果通过交流互动,如通过自己的口头表达加以叙述出来的内容,其持久记忆量将可达70%。

与此同时,引入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重点问题的理解、思考与分析。

例如:在推导圆柱体体积公式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表达清楚圆柱转换成长方体的过程,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吃力。

而如果引入多媒体进行演示:先将圆柱体平均分成若干个底面扇形的柱体,再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样就能直观、形象地将这个转化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由来。

四、注重在阐明概念、区分异同中介入多媒体引入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效果,这主要源于多媒体技术可以综合人体的听觉、视觉与触觉在内的多类感觉器官进行综合感应,促使多种感觉器官同时并发产生作用,大大增强教学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与趣味性,促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舒适、愉悦,让学生产生甚至终身难以忘记的视听效果,从而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理清数学概念,区分相关知识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而促使他们更加深刻地掌握整个知识体系。

例如:为了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区分圆的周长与圆的面积时,可以出示两幅多媒体动画,其中一幅动画展示的是某一只小猫绕圆的边缘进行一圈又一圈的小跑,并且每一圈跑过之后的路线颜色发生改变。

另一幅动画则以扇形的样式在扫描旋转,对于扫描旋转过的部位进行颜色变换。

由此提升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总结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在不断推进,以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首的素质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适应时代要求,充分发挥并挖掘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作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显然,以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为牵引的多媒体教学,可以促使教师与学生深切感受到多媒体对数学教学的帮助,有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整体能力得到有力提升。

作者:胡英单位:苏州黄桥实验小学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学习研究长期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涯,作者总觉得要取得好的教学成绩,首先要处理好小学数学课堂的合作交流学习问题,让学生真正调动起自身的学习潜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引导形式推进长期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涯,笔者认为:教学时,首先教师要营造交流的良好氛围。

1、教师应与学生构建良好的交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才能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学生会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表述能力,教师也能将正确的教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学生在日后就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2、营造良好的交流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引着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配合学生学习,教师应积极主动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在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关心与爱护,只有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了,学生才会主动的参与带到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要对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受到重视,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时指引学生学习,教师要积极参与引导,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学习的热情得到释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