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远程教育项目经验交流材料
陕西省“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远程教育项目”工作总结
陕西省电化教育馆
为帮助西部贫困地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实现远程教育的目标,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确定在全国12个省,18个县中实施远程教育项目,本周期远程教育项目提出的目标是——提高边远落后地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机会和质量。
我省的商州市商州区和安康市宁陕县有幸被确定为项目实施县。
此项目是在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项目学校接受了援助硬件的基础上,再进行一些提高性质的培训活动,使两个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效益,有效保证“项目”稳步、持续发展。
依托中国教育科研网和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网和本项目提供的学习资源,采取在职、在岗、在校的形式,分别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专任教师、其它学科的骨干
教师、学生以及家长进行培训、宣传《儿童权利公约》,使贫困地区的学生享受到与发达地区同等的教育资源,使贫困地区的教师学习到全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接触到全新的教育理念,实现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使这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同步进入数字化的信息平台,运用项目设备、资源提高教育质量,进而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一、健全机构,制定措施,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我省自2001年新周期“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启动后,省、县都及时成立了以主管厅长和主管县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及项目执行办公室,拟订并上报了项目五年规划实施方案,制定下发了项目管理办法,使项目管理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
县项目办将项目工作列入项目学校年度工作综合考评,实施奖惩,使项目工作做到有章可循,确保项目活动的预期效益。
04年6月,省项目办组织专人深入到项目学校进行检查,所到项目学校档案完整,年初有项目安排,有活动计划,年终有总结,项目活动稳步推进。
二、师资培训贯穿项目活动始终
1.信息技术培训。
2002年我省分别举办了省级、县级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班。
省上按中央电教馆要求,专门制定了培训大纲,利用中央电教馆组织开发的一套光盘作为省县两级培训教材,聘请了西北大学和陕西师大的教授作为主
讲教师,省级共培训骨干教师26名,县级共培训教师100名,省、县两级都进行了严格的考试。
为项目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奠定了基础。
2.强化项目资源的应用培训。
2003年8月初,商州区和宁陕县分别有10个儿基会远程教育项目示范学校40名(小语、小数每校各1名)一线骨干教师,教育局主管副局长、教研室、电教馆、教师进修学校、各一人(共8人),参加了中央电教馆在兰州举办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的远程教育项目县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班;2004年5月这些项目学校和有关项目单位又派人参加了中央电教馆在广西南宁举办的小学科学多媒体教学包师资培训。
同时每个项目学校还接受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赠送的小学语文和数学多媒体培训包。
3.提高项目效益的校本培训。
凡是参加过国家、省、县培训的骨干教师,都承担校本培训任务。
各项目学校对校本培训非常重视,严格要求凡参加过国家、省级培训的骨干教师必须有参加培训的心得体会,立足本校实际,制定开展以校为本的再培训计划,积极发挥一线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使校本培训活动做到了经常化、制度化。
目前,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培训的骨干教师正在利用儿基会项目所提供的教学光盘、培训资料在本校开展新一轮校本培训,通过专题辅导,疑难解答,实际技能操作等形式,使项目学校的教师
在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技能,远程教育资源及IP数据的接收、使用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目前,我省两县所有项目学校教师都已完成了二至三轮的校本培训。
4.立足实际的县级综合培训。
我省的两个项目县紧紧抓住本周期工作重心—教师培训不放松,宁陕县在县级培训中坚持以“儿基会项目”学校为重点,同时辐射到“教育部/李嘉诚远程教育项目示范学校”、“TWT项目”学校,而且注意把新课程改革同县级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培训—实践—疑难解答—实践—考核”的办法,共培训教师180人、255人次。
商州区三年来,共举办校长培训班四期,骨干教师专题培训班八期,女童家长培训班一次,在学生中举办专题讲座26次,参加学生5300人次。
三、整合各类资源,发挥项目效益
1.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到“三个整合”。
我省两个项目县的儿基会远程教育项目示范校(每县10所),既是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的项目校,同时又是儿基会远程教育项目校。
为了整合各类项目资源,发挥项目效益,我们一是将儿基会远程教育项目与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资源有机结合,互为补充,互为利用,实现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共享;二是依托现有的中国教育科研网和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平台资源,辐射周边
学校;三是将儿基会远程教育项目与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女童教育等项目有机结合,形成有效的项目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效益,保证项目活动的稳步推进。
2.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为课改服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学校积极探索项目活动与促进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的途径与方法。
充分利用现有远程教育设备,接收、下载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上的教育资源,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项目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及时更新,促进了教学手段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方向转变,使新课程改革理念同信息技术整合日益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同时也为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远程教育与课程改革实验有机整合、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年来,我省的项目学校还利用项目设备和中国教育宽带网上资源的优势,为课程改革实验教师提供课程改革动态和最前沿的学术交流文章、示范课,同步课程等内容丰富的教学、教研信息,从不同程度上使项目学校和周边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健康有序地推进。
3.通过直接面向学生的竞赛活动,促进项目设备和资源的应用。
2003年,商州区和宁陕县分别参加了由中央电教馆组织的,陕西电教馆承办的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县小学生PowerPoint作品评选活动,并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我省两个项目县共获一等奖8名;二等奖19名;三等奖23名;优秀奖10名。
两个项目县均获最佳组织奖。
商州区项目办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专门举办了辅导教师培训班,并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挤出资金为学生购置了移动硬盘,一方面方便学生从网上下载,同时方便从其它渠道搜集素材。
两个县的项目办还抽出有关技术人员,去各校进行答疑指导,解决实际问题。
许多项目学校的指导教师牺牲了午休、双休日、节假日,对参赛学生精心辅导,有的教师还搜集了内容丰富的幻灯片课件让学生观看,拓展学生的视野,增添创作灵感。
4.通过面向教师的活动,促进项目县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004年5—7月,我省两个项目县积极参加中央电教馆举办的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小学语文、数学优秀课评选活动,组织项目学校教师大面积积极备课、选课、评课,将此活动作为深化项目工作,检验教师培训成果的一项重要的教研任务去完成。
两个县项目办在资金相当困难的情况下,硬是挤出拍摄经费,超额完成了7节课的拍摄任务。
四、项目工作实施建议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项目实施中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1、资源应用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开展交流。
资源应用是一项需要在实践中长期研究探索的工作,虽然一线教师普遍认识到资源应用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整合、应用的方法,很不熟悉,而这也无法在短期内达到较高水平。
这就需要加强培训,增进交流,逐步提高。
2、针对性的继续开展提高性质的培训。
师资培训工作要提高培训层次,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在已经普及的基础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比如新技术培训、新类型的资源应用培训等等。
3.近两年没有省、县两级项目活动,一线教师较大面积的学习培训机会少,对项目的顺利实施有一定影响。
近三年来,我省“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教育部、中央电教馆项目执行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珍惜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促进项目资源的应用,发挥项目更大的效益,努力探索贫困山区发展信息技术的新途径,为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