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三十一课我能行-学会积极心理暗示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三十一课我能行-学会积极心理暗示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三十一课我能行-学会积极心理暗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三十一课我能行-学会积极心理暗示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什么是积极心理暗示;
2)了解为什么需要积极心理暗示;
3)学会如何进行积极心理暗示;
4)学会如何应用积极心理暗示。

2. 整体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听讲解、互动问答、故事讲述、小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的。

在每个环节中,老师都会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积极心理暗示做好铺垫。

3. 具体过程
环节1:导入
老师可以问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解决的过程中都有哪些关键因素起作用?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就是遇到困难时,望眼欲穿,希望发生变化,但希望总是泡影,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
环节2:展开
1)什么是积极心理暗示?
通过讲解可以得出,积极心理暗示是指运用特定的语言或形式暗示自己有能力,从而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2)为什么需要积极心理暗示?
通过讲解可以得出,积极心理暗示能帮助我们更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如果没有积极心理暗示,很多人就会选择回避,拖延或者陷入沉闷的情绪之中,无法自拔。

3)学会如何进行积极心理暗示?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成功的案例,并且总结成功的案例的共性及其内在原因。

同时,要教授学生如何在自己做事情的时候,进行积极心理暗示,如何自我鼓励,如何积极面对问题,如何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看待生活中的事情。

4)学会如何应用积极心理暗示
每个学生可以通过做一个小游戏来尝试应用积极心理暗示。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及水平来选择适合的小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成功的过程中,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

环节3:总结
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本节课的要点,以便加深对本节课的记忆。

4. 教学反思
“我能行——学会积极心理暗示”是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经常提到的课程内容之一。

这个主题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学生打破负面态度和思维习惯,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自我调节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需要注重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 深入解析
5.1 积极心理暗示的基本含义
积极心理暗示是指通过肯定和强化自己的积极特点和心态,自我引导和潜移默化的习惯性行动,达到自我鼓励、激励和启迪的一种方法。

它是运用针对性的语言形式及相关方法,通过精神动力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理论及实践证明,强化自我实现目标的信念和自信心,
所以,积极心理暗示又被称为“鼓励自我”,是人类良知和理智的真实体现和精神克服困难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不同于
一些人相信的“祈祷式”心理暗示,积极心理暗示主要是运用科
学的方法和技巧,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变革和调整的过程。

5.2 积极心理暗示的实现方式
积极心理暗示首先是意识形态和理念的改变,而不仅是发自内心的自我积极暗示。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
1)积极主动调节个体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

2)在自我暗示中,重点强调正面的因素和积极的动作及态度,杜绝任何地方的负面信息的侵袭。

3) 注意思维方式的改变,鼓励自我专注于自己可以做到的
事情和可能取得的成就。

4) 运用正确的语言和方式,使用对个体有积极影响的鼓励
口号。

例如:“我可以;我相信我可以;我完成了什么”。

5)重视细节和自我感受,全面的分析,比如,自己的身体感
觉是否放松,状态是否舒适,感到急躁或者不安的时候通过呼吸来放松身体。

6) 运用自我提高认知能力,不断对自己进行冷静的观察和
分析。

通过意识和行为上的改变,来进一步加强个体信仰并达到积极的心态和情感的稳定。

5.3 积极心理暗示的应用价值
积极心理暗示在个体身心健康,人际关系交往,教育和职业生涯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1)个体身心健康:积极的暗示和自我鼓励能促进个体的心
物健康。

积极的思想和情感状态可以增强身体的抗病力,积极的社会支持网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意义。

2)人际关系交往:积极心理暗示可以缓解人际关系中的紧
张和压力,增强个体对别人的认识和理解,是建立真诚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基础。

3)教育:积极地鼓励和激励学生,使其具有勇气和信心,
充满激情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拥有积极的心态和身心健康状态。

4)职业生涯:积极的暗示和自我激励可以促进个体的职业
发展和成功。

积极的精神状态可以在企业中起到一个有力的推动作用。

6. 教学后记
本节课围绕“我能行——学会积极心理暗示”的主题,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和教具,让学生深入了解什么是积极心理暗示,为什么需要积极心理暗示,如何进行积极心理暗示以及如何应用积极心理暗示。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思维和行为的转变,以“启迪”“启蒙”“提高”为目的。

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和实践
相结合,注重沟通,促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
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自我意识。

积极心理暗示是我们的人生真理基石,有自我暗示和积极心态的人,即使面临困难和挫折,也可以自我安慰,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前行。

如果不学会自我暗示,就会觉得自己天生如此,认为自己的能力受到限制,这就是放弃的开始,所以,学会积极心理暗示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总之,学会积极心理暗示对于孩子们来说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拥有自信,对抗心理障碍,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促进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等方面有显著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