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教案

认识平行
主备人主讲人第 4 单元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48页--4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

2.使学生通知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

3.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

教学难点: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比较六幅照片,这些隐藏着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根据图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吗?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二、自学探究,尝试反馈
(一)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48-49页
思考:1、每幅图片怎样用两条线段表示?
2、试着将线段所在的直线无限延长,它们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二)自学。

学生认真看书思考。

(三)讨论上面的思考题。

同学们看完了吗?谁来说一说……
(四)尝试。

(1)学生可能出现:
A 有的两条直线连在一起有的两条直线是分开的
B 有的连在一个点上
让学生将平行线无限延长后仍不相交,逐步引导出相交与不相交。

总结并完成板书: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2)请同桌说说,如何理解互相平行?谁是谁的平行线?生活中有没有这样平行或相交的线呢?
三、动手操作,深化平行认识
(一)出示自学指导:
(1)利用手边的材料,你能想办法做出一组平行线吗?动手画平行线
(2)画平行线时需要注意什么?
(二)自学。

学生认真看书思考。

(三)尝试。

学生画图后,组织交流各自的画法。

可能出现的画法:
A 在信纸上画;
B 在方格纸上画;C在点子图上画
提示:画平行线时必须保证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四)动手操作,用三角板、直尺画平行线
四、全课总结: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五、巩固运用达标测试
50页第1题,第3题。

教学反思:
认识垂直
主备人主讲人第 4 单元第 2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52页--5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现象。

能从现实情
境和学过的图形找出图形中的平行线。

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地“垂直”表象,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重点:建立正确的“垂直”表象,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难点: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垂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观察比较三幅照片,这些隐藏着哪些数学信息?
二、自学探究,尝试反馈
(一)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52页
思考:1、请你观察一下,图中的两条相交的直线,有什么共同点?
2、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互相垂直”?什么叫做垂线?什么是垂足?(二)自学。

学生认真看书思考。

(三)讨论上面的思考题。

同学们看完了吗?谁来说一说……
(四)尝试。

学生尝试把图中的垂直图形画在黑板上。

指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板书)
三、动手操作,深化垂直认识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边的材料和工具,想办法做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

(二)自学。

学生认真看书思考。

(三)尝试。

1、学生画图后,各小组学生推选代表交流各自的方法。

学生边口述方法,边用视频展示台展示作品。

学生“做”的方法可能有:
①用小棒摆。

②用纸折。

③在方格纸上画。

④用三角尺“描”画。

⑤用量角器画。

在学生交流展示时教师引导学生摆出不同的“互相垂直”,帮助学生形成对“互相垂直”的正确认识。

2、教学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1)板书一条直线,并定直线上一点为A点。

·
A
(2)让学生仿照板书自己在练习纸上画一条直线,并表示出A点。

(3)让学生尝试用直尺和三角尺经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4)提问:你是怎样经过A点话已知直线的垂线的,能把方法说一说吗?
学生回答时,教师边与一名学生共同在黑板上演示,边小结作图方法:①把直尺紧贴直线;②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靠直尺平移至A点;③沿直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

四、巩固运用达标测试
自主练习第3题,第4题
教学反思:
点到直线的距离
主备人主讲人第 4 单元第 3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55页--5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2.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对两点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距离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画出点到直线的垂线段,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难点:画出点到直线的垂线段,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为什么要修隧道哪?你能猜想并验证吗?
(2)请过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画线段,你能画多少条?
(3)有没有最短的?你如何知道的?
(4)如果有,你是怎么画出这条线段的?
二、自学探究,尝试反馈
(一)自学。

带着问题认真看课本55页看书思考。

(二)讨论上面的思考题。

同学们看完了吗?谁来说一说……
(三)尝试。

1.小组合作操作大山两侧(即两个点)之间的连线,通过直尺、线等工具测量一下所画的所有线段的长度,标记出来。

然后互相交流操作的感受和发现。

2.通过交流,学生能够谈出连接两个点的线段是所有画的连线中最短的一条。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三、动手操作
(一)出示自学指导:
从直线外一点A画几条不同的线段与这条直线相交,量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
(二)自学。

学生认真看书思考。

(三)尝试。

1、学生通过操作,交流各自的想法,发现了“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2、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我们都发现了那条垂线段最短。

它的长度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学生通过情景图认识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概念。

师:我们都发现了“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
画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3.总结:正因为这条垂直的线段最短,所以“点
到直线的距离”其实就是指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直
线段的长度。

四、巩固运用达标测试
自主练习第4题,第5题
教学反思:
平行与相交回顾与整理
主备人主讲人第 4 单元第 4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48--56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强对平行于垂直的认识,会画平行线和垂线,并学会在生活中应用。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学生初步掌握复习与整理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重点:画垂线、平行线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本单元学习了平行与相交,你感觉这一单元自己学得怎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一测。

看看自己学会了吗?(板书课题)
二、自学探究,尝试反馈
(一)自学。

带着问题认真看课本48-56页,看书思考本单元的知识,并且有条理的进行整理。

(二)讨论上面的思考题。

同学们看完了吗?谁来说一说……
(三)尝试。

1.学生自己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简单的回顾,教师进行有条理的整理。

(用表格的形式课件出示“线段、射线、直线”,随着学生的知识回顾课件展示其特点)
2.整理一下,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课件出示:相交、互相平行的两组直线)
3.(课件出示)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课件出示)小明家要装修房子,去装饰材料城,有三条路,哪条路最近?为什么?课件出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三、动手操作
1、如图,过p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2、如图,学校计划修一条小路和公路想通,怎样设计才能使这条小路最短?
3、学校举行大型团体操比赛,要求纵队之间的距离为一米,如果AB表示其中的一个队,你能画出与他相邻的纵队吗?
四、巩固运用达标测试
自主练习第4题,第5题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