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苏秀道中①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

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019年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知识卡片:表达技巧是指作者为了强化某种效果,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用的各种积极手段,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结构技巧)、风格流派等方面的技巧。

学习目标:1、了解表达技巧的考察方式2、掌握技巧题的解题思路及答题步骤3、熟悉诗歌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构思立意)考察方式:●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哪些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手法(或艺术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本诗是如何描写的?怎样表现的?怎样体现的?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全诗/某联。

解题思路:①指出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手法)(总述)。

②结合诗句具体内容来体会运用了技巧的句子或词语,并还原诗境(分述)。

③明确此技巧(手法)的表达效果,它描写了事物怎样的特点,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手法+原因(结合诗句内容)+效果(特点/意境/感情)修辞手法: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乙亥岁除渔梁村黄公度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乙亥岁除,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

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

作者也奉召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鱼梁村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具体说明。

知识卡片:常见修辞手法:1、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情感,使被描写的对象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

4、拟物:把人当做物或把物当做物来写,使被描写的对象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

5、夸张:能够更突出更鲜明的表现事物。

6、双关:双关分为语义双关和语音双关。

双关可以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

8、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9、排比:能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同时增强其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10、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11、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

12、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注意,有些题目虽只笼统地用“表达特色”“艺术手法”之类的属概念提问,考查的却是“修辞手法”。浣溪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吴文英②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

菊花清瘦杜秋娘。

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

一年佳节过西厢。

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

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其中两种简要分析。

表达方式:典型例题:送魏颢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有人评价此诗较好地“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请结合颔联具体说明。

知识卡片:直接抒情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间接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史)借事抒情知识卡片: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指直接对人物或事件表明爱憎态度。

特点是感情袒露、气势奔放、热烈。

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接表达自己对权贵的蔑视。

●李清照“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接抒发了凄凉愁苦的心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心中的感情,或把感情融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 使得情感的抒发含蓄蕴藉,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作者通过对美好的初春景象的描写,抒发一种安适心情。

●★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或象征):诗人借助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

如●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借石灰的生产过程和品质表达自己大无畏的凛然气概和高洁的人生志趣。

●★用典抒情,典故是诗文中经常引用的、有来历出处又为人们所公认的历史史实、文化故事和文学典故。

历史典故,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等;文学典故,如晓风残月,大江东去、司马青衫等;文化典故,如牛郎织女、高山流水等。

用典抒情,可使诗歌语言更加凝练有文采,表情达意更加含蓄委婉。

★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人或事件来讽喻当朝。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次韵唐公①三首其三·旅思王安石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

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

【注】①即张瓖,字唐公,北宋嘉祐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

本诗尾联是怎样表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知识卡片:景物描写方式:★动静结合: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更有意境、更加和谐。

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静为主,以动衬静,更显其静。

★声色结合:(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多感官角度写景,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深切。

★虚实结合:实为眼前之景,虚为想象、梦中、回忆中的景象。

(效果:拓展诗歌意境,更加表现怎样的心情)★点面结合: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远近结合(或多个视角):更有层次感,更能显出景色之美。

★色彩选取:(1)颜色多样,更具画面感;(2)冷色调,烘托压抑或者寂寞心情;(3)暖色调,表现欢悦喜悦的心情。

★白描: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语言简洁明快,画面朴实亲切。

★列锦: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手法。

★各种修辞手法。

如比喻、比拟、夸张等写景皆是为表达情感服务田家欧阳修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问:欧阳修的《田家》在描绘田家生活时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文本分析。

知识卡片:其他描写方式(1):★对写法(或虚实结合、想象):诗人在表达思念等主观情感的时候,往往不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着对方我的思念、牵挂、留恋、期待。

明明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是对方不忘自己;明明是自己孤独难耐,却说是对方盼望团圆;明明是自己不忍离去,却说是对方难以割舍……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

颔联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儿,现在诗人却从对方落墨,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即以妻子望月的神态和姿式衬托她对丈夫的思念,又通过对妻子的心理展示,细腻地传达离情别意,这也正是作者心理的真实流露。

知识卡片:其他描写方式(2):★侧面描写(烘托或衬托):并不直接描写所要描写的对象,却从旁侧入手,通过展现与之相关的各种事物的情状,侧面表现(烘托出或衬托出)所写对象某种特征或品质。

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赏析:诗歌后八句写尽人们见到罗敷后各种痴迷的表现,侧面烘托出罗敷的美貌。

知识卡片:其他描写方式(3):★多角度描写:包括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诗词中主要用于刻画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②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③,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④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①香砌:指花坛。

②真珠:即珍珠。

③欹(qī):倾斜。

④都来:算来。

本词下阕以“愁”为核心,请分析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诉说词人内心的无尽愁苦。

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张孝祥①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

剩喜②然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

小乔初嫁,香囊④未解,勋业故优游。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张孝祥:南宋著名词人。

作此词时遭弹劾回芜湖(古属楚地)赋闲,喜闻好友虞允文在采石矶水战,大败金兵,即赋此词。

②剩喜:甚喜,非常喜。

③然犀处:指采石矶。

④香囊:谢玄是淝水之战打败苻坚的大将之一,年少时爱戴紫色香囊。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手法,请谈一谈本词的下阕是怎样借典抒情的。

分析用典抒情:指明典故含义—分析情感(相似/相反)一剪梅刘克庄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束缊②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③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④。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

②束缊(yùn):捆乱麻做火把。

③元:通“原”。

④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词的下阕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表现手法:西江月①苏轼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