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说课稿-嘉兴第三中学(精品资料).doc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说课稿-嘉兴第三中学(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与体液调节》(第一课时)说课稿嘉兴高级中学王莲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与体液调节(第一课时)各位专家,上午好!我的说课内容是浙科版必修3第2章第2节“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第一课时),教学对象是学考学生。

教学的核心要素是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分析学习任务。

一、学习任务分析本节内容是浙教版必修3第2章第2节“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第一课时),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块下,“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主题下“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相对应。

课标及教材内容设计安排,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从系统的视角认识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本质。

本节内容与初中科学“人体的激素调节”知识相衔接,只不过初中侧重于基本事实的了解,高中则重注重学科思想方法,涉及了系统分析、模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稳态等思想方法,思维水平要求很高。

从高中生物课程整体看,本节体液调节的内容与必修模块中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激素的化学本质)、分泌蛋白合成分泌的过程、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内环境稳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等内容,与选修3教材的胚胎工程等都有密切关系。

人体内部的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但与人的身体、生活、健康息息相关。

制定教学目标,还需要知道学生的现有学习情况。

二、学情分析(学生起点分析)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四个方面做学情分析如下:1、知识高二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人体中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以及缺乏某种激素导致的病症等知识,对人体通过激素的调节有了初步的认识。

高中阶段学习过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激素的本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内环境与稳态的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机制。

知道动物和人体的生命活动会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学生对激素调节的调节机制并不了解,缺乏完整的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知识框架。

2、能力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探究能力,能够对一些实验事实进行基本的科学分析。

具有一定的概念图模型构建体验,但自主构建能力还较差。

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稳态的神经调节机制的学习,学生会急于想了解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其它的调节机制,求知欲高涨。

同时对激素调节失调引发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非分感兴趣,关注自身身体健康。

三、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学科指导意见、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特点分析,针对以上具体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起点能力和认知水平,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甲状腺激素对发育与代谢的调节。

难点:1.激素功能研究的方法。

2.构建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概念图模型。

四、教学方法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的理论和探究学习的课程理念,并结合学生具体学情,为达成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以及突破重难点,对本节我主要采用了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模型的方法等教学方法。

对于内分泌系统的相关知识,我通过问题链的设置,引导学生回忆旧知,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框架中去构建知识链,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通过一个科学探究,“寻找大脖子病的病因”来讲解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和调节机制。

通过一个科学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是学生在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新知,突破重难点之一。

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通过设计学生观察阅读、讨论构建下丘脑、垂体以及甲状腺所分泌的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概念图(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帮组学生理解下丘脑垂体与内分泌腺之间的联系,以达到突破难点2的目的.并且辅助运用PPT多媒体技术,展示内分泌系统的组成、相关激素缺乏症等内容,进一步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五、教学过程1、教学流程图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内分泌失调症状(高中生长青春痘)图片思考:什么是内分泌?从相关症状,思考回答问题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回忆旧知,引出新知一、人体内分泌系统的组成问题:让我们一起回忆初中学过的几种激素?这些激素分别是由什么内分泌器官分泌的?有什么功能?什么是内分泌系统?展示:人体内分泌系统示意图请学生回忆后回答,未回答全面的地方找其他同学补充。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评价和补充。

提问:为什么叫“内分泌”?引导学生从内分泌和外分泌的区别去思考。

展示图片。

观察图片,完善原有的知识,并记住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阅读、思考、讨论并找出内分泌与外分泌的区别。

外分泌腺:有导管,通过导管将分泌物排到体外。

如汗腺、泪腺。

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及体液中。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人体内分泌系统分布图,有利于学生了解人体各腺体结构的关系,为学生学习新知下丘脑,垂体和各腺体之间的功能联系做好了铺垫。

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通过激素去调节生命活动叫激素调节,又叫体液调节。

二、体液调节及特点提问:1.激素调节就是体液调节吗?2.为什么叫体液调节?展示体液调节图示看图后提问,激素分泌的方式?分泌到哪里?如何作用到靶细胞?讲解:激素作用的细胞称为靶细胞。

这些靶细胞膜上或其他部位存在识别激素的受体分子,当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将引起靶细胞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由上图得出激素调节有哪些特点呢?体液调节还有什么特点呢?展示资料:资料1:美国学者肯德尔从3 t 新鲜的动物甲状腺中才提取出0.23 g的甲状腺激素。

在人体的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1.4×10 -4mg/mL,而1 mg甲状腺激素可使人产热增加4200kJ。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根据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推理,得出体液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多媒体展示体液调节,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采用资料分析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对各种信息资料进行正确的分析理解与综合判断能力,而且更能满足学生适应高度信息发达的信息社会的要求。

资料2: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甲功五项)资料3: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

小结过渡:到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内分泌系统,也知道激素作用的方式和原理,那么各种激素究竟有具体功能?科学家最初是如何发现的?三、甲状腺激素功能1、介绍科学研究一般思维2、激素功能研究实验的展示:“大脖子病”症状图片症状:食欲不振,体态臃肿,精神萎靡,反应迟钝。

要求学生找寻病因。

引导学生正确的科学研究思维: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科学验证——得出结论。

提供实验材料,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在学生实验设计的基础上给出实验结果。

A组发育正常。

B组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体态臃肿学生观察图片后,提出问题:肿大的是什么?与这些症状有什么相关性?作出假设:肿大的是甲状腺。

其所产生的激素过多或过少有关。

科学设计:蝌蚪均分为3组:A组:不做处理。

B组:切除甲状腺。

C组:注射或饲喂甲状腺激素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发育状况。

学生得出初步结论:通过探究大脖子病的病因,使学生掌握一般的科学研究思维: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科学验证——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设计,使学生了解激素功能的研究方法:切除法和饲喂法。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四、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展示:下丘脑和垂体的结构图提问: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如何?展示研究者发现:在大脖子病人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很低,而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却比正常值高很多。

而甲亢病人中,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其余两种激素却比正常值低。

请学生阅读教材,寻找出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产生部位,作用部位和具体功能。

尝试构建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的联系概念图模型。

展示学生完成的概念图模型,请学生评价,再教师评价。

师生共同完善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概念图模型看图分析后明确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结构的位置关系。

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后,合作构建甲状腺激素分泌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概念图评价同学构建的模型通过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概念图模型构建,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的作用关系。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模型构建能力。

教师总结:下丘脑产生的激素促进垂体分泌相关激素,最后促进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素。

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减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通过这种调节方式可以六、板书设计:在实施上述教学过程中,自然形成了我的板书。

通过板书结构化,起到了提示学习线索、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作用。

我想,这是对多媒体教学的有效补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