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保健行业机遇与风险并存
新的消息和数据表明,对于能够利用中国医疗改革的企业来说,未来几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潜力巨大。
虽然整体向好,西方投资者能够投资的上市企业数量有限,而且参差不齐。
监管问题也可能是一个风险,美国医药巨头强生因操纵价格被罚。
不过,有些企业仍存在买入机会。
中国欧盟商会公布的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显示,因中国经济放缓,整体信心低迷,但医疗保健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调查显示,医疗保健行业88%的受访者对今年的增长前景持乐观态度,是最为乐观的行业。
有消息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就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这也反映了医疗保健行业的巨大增长潜力。
中国努力向所有公民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但市场仍充满风险,既有来自监管的,也有企业自身的。
在美上市的最大三家中国药品和医疗设备企业中,无锡药明康德和迈瑞医疗最近都更换了首席运营官。
这往往暗示运营存在问题,这在其最新业绩报告中也很明显。
这两家公司四季度的营收都仅增长10%,而获利则下降。
两家公司都预计今年营收增速上行至15%左右,暗示对未来更为乐观。
刚刚上市的爱康国宾KANG.N情况略好,获利和营收增速都在40-50%。
三家公司的股价都有上涨潜力,如果药明康德和迈瑞医疗能够在新管理层的带领下扭转局势,尤其可能会涨。
报导称,发改委对强生、博士伦和其他镜片生产商开出共计1,900万元的反垄断罚单。
发改委称,涉案企业的很多做法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使相关镜片价格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
调查涉及框架镜片和隐形眼镜片生产企业,罚金很高,但看起来不会对这些企业构成巨大冲击。
很多西方医药企业因积极的市场营销活动而面临调查,包括葛兰素史克几名高管被控行贿。
这些案例凸显出医疗保健市场未来几年的风险和巨大回报潜力。
这意味着管理良好的企业如果能成功控制风险,有望获得不错的增长。
一句话:对于管理良好、能够控制监管风险的企业来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未来2-5年可能为其带来较大的增长潜力。
阿里巴巴与飞利浦、奥迪合作
阿里巴巴正在与大型跨国企业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联姻,譬如与飞利浦进行战略合作,近期收购的高德软件与大众汽车合作等。
不是很看好阿里巴巴近期的这波并购潮,因为这些并购举动看起来有点缺乏侧重点,在对如此多不同领域的业务进行整合时可能出现经营性的头痛问题。
不过,对于准备赴纽约进行IPO的该公司而言,上述这些非收购性质的合作交易,对其扩大市场看起来则是更明智的策略。
阿里巴巴新的合作交易可谓接连不断,在过去一年经常出现在媒体报导中,我昨天就谈及过该公司。
这些交易以并购和其他股权交换交易为主,与上述两项毫无交叉投资的战略合作形成鲜明对比。
先来看看与飞利浦的交易,双方将在新生的智能设备领域展开合作。
去年,与海尔进行生产智能空调的类似合作。
这项合作旨在打造可让用户通过微博账号行远程遥控的设备。
阿里巴巴与飞利浦的合作则是其旗下云计算部门与后者以类似的方式合作,以打造可通过阿里巴巴云计算平台远程操控的电子设备。
除了在此类智能设备领域进行合作外,两家公司还计划合作分析大数据,以更好的了解客户需求。
双方的合作看起来算是个尝试,因为智能设备是新兴领域,用户还不多。
合作可能给阿里巴巴的云计算部门带来重要的新客户,也可能为将来对智能设备开发感兴趣的用户提供模板。
阿里巴巴与飞利浦的合作将为阿里巴巴的电商业务走出国门提供重要的全球合作伙伴。
阿里巴巴近期斥资约16亿美元收购了高德。
大众旗下的高端品牌奥迪同意在华购买导航知名品牌TomTom和高德联合提供的车内导航服务。
声明中细节不多,我猜测TomTom是奥迪主要的技术合作伙伴,而高德则主要提供导航服务。
该协议只针对在华销售的奥迪,从A3开始。
该协议看起来对阿里巴巴和高德都不错,因为大众是在华销量最多的车企之一,而奥迪是最畅销的高端汽车品牌。
去年奥迪在华销量增长超过20%至近50万辆;尽管市场整体放缓,奥迪仍预计今年会有两位数的增长。
与前一个案例类似,阿里巴巴与奥迪的合作不仅能获得直接的商业机会,也会带来全球联系。
无论怎么炒作,阿里巴巴的业务仍几乎完全依赖国内市场。
随着市场逐渐成熟和竞争加剧导致国内增长开始放缓,这些全球联系将有助于阿里巴巴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找到新的营收来源。
一句话:阿里巴巴与飞利浦和奥迪的合作看起来是明智之举,既能立即获得新的商业机会,又能与大型跨国企业建立长期联系。
(来源:路透社《阳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