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诚通处置华源创新处置央企不良资产管理模式.ppt

诚通处置华源创新处置央企不良资产管理模式.ppt


市场化处置反对“大锅饭”模式
国家往往算的是大账,市场算的是细账。 这是因为,国家考虑宏观因素,市场考虑 效率。因此,一种似是而非的计算方法是 整个中央企业体系的整体财务平衡,即如 何在体系内实现以盈补亏。
市场化处置反对“大锅饭”模式
具体的模拟计算方法如下:预计2005年中央企业 实现利润将达5900亿元,同时如果以2004年资产 损失为底数,2004年中央企业清产核资清出各类 资产损失3521.2亿元。如果按照可收回20%到30 %计算,总额可达800亿到900亿元。换句话说, 实际损失可能在2700亿元左右。那么,以收抵支, 央企利润资金池足以冲销实际损失。
李荣融对媒体表示,将来“资产在2亿元的(央企),都 是要交给资产经营公司管理”,而国资委对资产管理经营 公司的定位是,配合中央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接受不良 资产、剥离资产、辅业、破产资产的处置。
如何重组
国资委拉的这条红线,让两家主营业务相差甚远的企业走 到一起。目前,对华源的重组框架现已基本明确:大致为 以国资委下属的诚通为重组平台,投入50亿元左右对华 源集团进行重组。这50亿元的来源则是国家开发投资银 行给诚通的政策性贷款。
由于银行对于债务的处理机制发生变化,这个银 行的大客户,再也不能欠债不还。从今年9月起, 华源旗下上市公司的股权开始接连遭到冻结。
华源集团自身贷款能力已经近乎枯竭。
市场化处置不良资产是创新的出发点
全国范围内的不良资产管理模式探索,源于1999 年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当前,针 对中央企业的不良资产问题,国资委提出了类似 的设想,对于自主处置不良资产不力的企业,国 资委将采取措施统一委托给有关国有专业资产管 理机构进行处理。换言之,中央非金融类企业不 良资产处置也将采取资产管理公司模式。
诚通处置华源:创新处置央企不良资产管理模式
事件
对华源集团的重组框架已基本明确:以国 资委下属的中国诚通集团为重组平台,投 入50亿对华源集团进行重组,这50亿的来 源则是国家开发投资银行给诚通的政策性 贷款;人事暂不变动。
如果重组顺利,诚通集团将实现“蛇吞象” 式的扩张,总资产从80亿快速膨胀到700亿, 成为国资委成立以来最大的央企重组案。
市场化处置不良资产是创新的出发点
金融不良资产管理的成功经验在于市场化 处置,存在的问题在于市场化程度不足, 或者说是“半市场化”。处置包括认定、 剥离和交易三个基本环节。比较容易实现 市场化处置的是交易环节,即不良资产的 公开出售;市场化的难点在于剥离,剥离 环节的垄断性直接导致了市场在不良资产 处置中的失灵。
市场化处置与国家隐性担保不相容
国家隐性担保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操作上都是站不 住脚的。在理论上,如果政府机构自身具有可信 的担保能力,且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具有专业化的 处置能力,那么通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资产管 理公司一纸协议就可以解决问题;至于金融市场 是否可以对资构的参与显得多此 一举。
市场化处置不良资产是创新的出发点
剥离首先不是一个技术问题,剥离的实质 是谁成为不良资产管理的主体。
原因之一是一个机构拖垮另一个机构。 原因之二是垄断剥离导致的市场寻租。
市场化处置与国家隐性担保不相容
9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与国家开发银行达 成《支持中央企业改革和发展开发性金融 合作协议》,与中国诚通控股公司达成 《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据报道,国家 开发银行将向诚通授信50亿元。
市场化处置与国家隐性担保不相容
当然,授信额度与真实信贷投入不同,并未真正 体现为资金投放。但是,这体现了金融机构对中 央企业不良资产处置的信心。信心来自良好的预 期,预期基于企业自身财务状况以及充分的抵押 担保。显然,尽管政府机构不能成为担保主体, 国家开发银行的预期来自国有资产管理当局对借 款人的现实影响力上。这就成为一种国家隐性担 保。
不言而喻,不管这笔钱数目几何。他首先都将作为货款注 入华源,以解其资金紧张的燃眉之急。
重组完成后,诚通将成为华源第一大股东,华源集团也将 由直属国资委的一级央企变为二级央企。两者实行“一揽 子划拨”模式,将账务合并,人事暂不变动。此前,诚通 已经划拨转移了普天集团下属的上海电话设备厂等8家企 业,托管了寰岛(集团)公司。
市场化处置反对“大锅饭”模式
市场化处置与国家隐性担保不相容
以往的经验教训已经充分证明,大量的金融风险 积累和企业经营问题,均与政府隐性担保有关。 或许,如果我们对华源从辉煌走入困境的全过程 进行个案研究,恐怕同样可以得到一个具有讽刺 意味的结论——来自各地的不可信的政府隐性担 保,是导致其财务危机的外部原因之一:机构对 自身的央企性质过度自信,对地方政府的企业推 介过度相信。
如何重组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诚通成立于1992年,是国资委直 接管理的大型企业,总资产近百亿元,主营业务是物流业 务,拥有8家全资子公司和两家上市公司。
前不久,国资委正式推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试点计 划。首先选中了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国开投)和 诚通作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进一步推动中央企业的 重组。
从2002年到2004年,华源集团先后并入了上药集 团、北药集团、上海医疗器械集团和河南新乡医疗集团。
近两年来,花费200亿元到华源无锡生命科技园区,计 划开发期为8-10年。
关于华源
但是,为了搞产业扩张,华源向银行等借债不少, 截至2004年年底,它的负债总额已然高达4 15亿元左右,资产负债率高达75%。
关于华源
华源系曾一度遍地开花,让业界瞠目结舌。13年时间, 集团的资产增长了50多倍,目前已经达到572亿元。
1998年,华源已是中国最大的纺织集团。此后华源集 团逐渐进行产业转型,并瞄准了生物医药行业。1997 年,华源收购浙江凤凰,并在2001年将其更名为华源 制药(600656),正式进军医药业,之后重组了两 家哈药企业——三厂和六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