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主要技术指标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主要技术指标

70
路网技术指标——路网平均车速
反映了路网交通运行状况
V (Vi Li Qi )
( L Q )
i i
可针对不同层次路网分类计算 根据路段交通交通状况划分段落
71
路网技术指标——路网平均拥挤度
反映了路网交通运行状况
S (Qi Ci Li )
( L )
i
可针对不同层次路网分类计算 根据路段交通状况划分段落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公路网规划研究主要技术方法
胡贵麟
2010年11月
LOGO
1
主要内容
1. 2. 3. 4.
预测的主要技术方法 规划目标研究技术方法 布局研究技术方法 综合评价
2
预测的主要技术方法
预测的一般方法 交通量预测方法
LOGO
3
预测的一般方法
回归预测法 时间序列法 弹性系数法 强度指标法
较适应路网和经济发展较为稳定的区域 获取数据较为容易 主要适合站场、港口等节点集疏运量预测
趋势预测法
运量预测法
13
3.3 公路交通需求
基于综合运输的公路网交通量预测 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 调查各种运输方式客货运输量分布情况 把握不同旅客、货类对运输方式的选择 认识现状不同方式分担情况 掌握各种运输方式基础设施规划情况 合理把握未来运输量的分担情况
10,000
20,000
30,000
把握路网规模发展规律
0 高速公路里程(公里) 高速公路里程(公里)
美国高速公路规模
27
增长曲线法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75
效益指标计算——减少运行时间效益
规划路网实施后路网条件改善所减少的路网 车辆运行时间
n m T Qi Li / Vi Q j L j / V j 365 j 1 i 1
76
效益指标计算——减少运输成本效益
规划路网实施后路网条件改善所减少的路网 车辆运输成本
Sij
68
路网技术指标——路网节点连接率
反映对节点的覆盖程度
r Nc N
可根据不同节点类型分类计算 城市、枢纽、口岸、景点 根据路网功能界定覆盖含义 如距路线30公里
69
路网技术指标——路网覆盖率
反映对地域面积、人口和经济的覆盖程度
rc Ac A
根据路网功能界定覆盖含义 软件计算方法 人口和经济统计要注意不均匀性 ——城市、农村
确定路网规模
建立初始网始
计算路段重要度
逐层展开布局
形成路网布局
36
交通区位法
通过分析交通区位线研究路网布局方法
分析交通区位线
研究交通运输线
形成基础网络
宏观定性的分析
补充完善基础网络
形成路网布局
37
国家统一区位线
区位线综合图
38
区位线综合图 民族团结区位线
39
区位线综合图 地缘政治区位线
40
区位线综合图 国防安全区位线
17
规划目标研究技术方法
因果分析法
影响规划目标的因素 绘制因果分析图 确定主要因素 提出规划目标
交通大
交通事故 提高运输效率 能力不足 路线绕行
18
规划目标研究技术方法
层次分析法
划分目标层次 不同层次目标的相关关系 分析目标的重要程度 提出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
33
布局研究技术方法 本节内容是布局研究的一个环节
确定规划目标
方案设计
方案评估 否 是否满足需要 是 规划方案
34
基于交通量四阶段预测的布局方法 以交通量预测作为路网布局设计的主要依据
建立初始路网
预测交通需求
优化调整初始路网 否 是否满足目标 是 提出方案
35
总量控制法
以路网规模总量为约束条件研究路网布局方法
• 路网的完整性
– 新老路均要考虑
• 交通量的完整性
– 不遗漏交通量
80
综合评价方法
综合比较法
选定评估指标体系
对各方案的指标进行评分
确定指标的权重
D (ki Pi )
i 1
n
权重
指标评分
计算综合评分
比选确定方案
81
综合评价方法
规划目标方案满足情况比较表
对规划目标方案的满足程度 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国家 高速公路网的基本要求 一、政治稳定与国防安全 1.政治稳定 2.国家安全 二、经济发展 1.强化大经济区经济联系 2.提高公路运输效率 3.增强国际竞争力 4. 建立与完善综合运输体系 三、社会进步 1.引导和推进城市化 2.促进区域公平发展 四、可持续发展 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保护生态环境 综合评判 好 高方案 较 一 较 好 般 差
权重 重要度
Ri Z (a i ) Ri i 1
n
节点指标
所有节点指标平均值
31
主要技术指标
路段重要度计算方法
以交通量判断路段重要度 沿线地区的经济交通指标计算路段重要度 四阶段法计算路段重要度
32
布局研究技术方法
技术方法
基于交通量四阶段预测的布局方法 总量控制法 交通区位法 节点布局法 动态规划法
确定路网节点
划分节点层次
研究节点间连接路线
形成路网布局
48
动态规划法
约束条件: 路网规模 土地 环境 资金
建立优化模型
优化目标: 运输时间最小 运输成本最小 重要度最大
研究可能方案
模型求解
形成布局方案
49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布局研究方法
经济 交通 自然特征
连接节点 基本路网 优化 特殊因素
最终方案
41
区位线综合图 大陆桥区位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2
区位线综合图 旅游区位线
43
区位线综合图 重型产业区位线
44
初步方案与区位线比较 农业区位线
比较初步方案与区位线的 不同和理由
45
初步方案与区位线比较
西部开发区位线 比较初步方案与区位线的 不同和理由
46
综合交通区位线
综合交通区位线
47
节点布局法
主要基于路网节点的布局方法
21
连通度法
规模
变形系数
区域面积
1:树状,二路连通 2:方格网状,四路连通 >3:三角网状,六路连通
L C N A
连通度
节点数量
节点——规划需要连接的节点 连通度——服务的水平 变形系数——是路线实际长度与两端直线距离之比 区域特点——可按地区类别研究
22
类比法
L f ( I , P, A)
主要步骤
1.选取指标 ——人口、GDP、土地面积…..
2.分析现状强度指标
3.预测未来经济指标 4.修正强度指标 5.预测未来运输量指标
——适应新增长区域的分析 ——未来强度指标存在难点
8
交通量预测方法
四阶段预测法 趋势预测法 运量推算法
9
四阶段预测法
主要步骤
交通生成预测
交通分布预测
交通方式分担预测
L I P A
国土系数
人均经济指标
总人口
区域面积
——类比相对发达区域的相关情况
23
效率曲线法
1.路段重要度 累计重要度 累计里程
Z f ( L)
2.路段重要度排序
3.累计路段里程和重要度
4.累计里程与累计重要度的关系 曲线 5.曲线拐点所对应的路网规模
——边际效益递减 ——路网节点选取不能局限规划节点
交通分配预测
10
趋势预测法
基于通道交通量
通道交通量现状分析
通道未来趋势交通量
通道交通方式分担预测
公路路线交通量
11
运量推算法
——站场节点 主要步骤
节点运输量现状分析
预测未来节点运输量
公路集疏运比例和运量
集疏运量转换为汽车交通量
公路路线交通量
12
交通量预测方法
预测方法适用范围
四阶段法 预测技术较成熟,适应性强 获取OD数据较为困难
4
回归预测法
因变量 (运输量指标)
主要步骤 1.选用指标和模型 ——经济指标:人口、GDP、商业零售 货总额、三产产值
Y f (X )
自变量 (经济指标)
——运输量指标:客货运量、交通量
——模型:多元线性模型 2.根据历史数据回归分析
——考虑多种因素对运输量影响 3.预测未来经济指标 ——把握长期趋势有一定困难 4.预测未来运输量指标 ——扩大研究范围 分析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相关关系
50
规划目标和方法
51
规划目标和方法
52
规划目标和方法
53
54
规划目标和方法
55
56
规划目标和方法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综合评价
技术指标 效益指标 主要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