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距计算使用手册样本

视距计算使用手册样本

公路最大横净距(视距)计算程序使用手册二O一四年九月前言行车视距是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向前能看得见路线距离。

为了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称远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公路上有障碍物或迎面开来车辆,能及时采用办法,防止汽车与障碍物或汽车与汽车相碰。

无论在道路平面弯道上或在纵断面变坡处,都应保证这种必须最短安全视距。

行车最短安全视距长度重要取决于车速和汽车在路面上制动性能。

行车视距涉及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此外尚有弯道视距、纵坡视距及平面交叉口视距。

停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住所需要最短距离;会车视距是在同一车道上有对向车辆行驶,为避免相碰而双双停下所需要最短距离;超车视距是快车超越前面慢车后再回到本来车道所需要最短距离。

会车视距为停车视距两倍。

中间无分隔带道路应能保证会车视距,对有中间分隔带较高档道路可仅保证停车视距。

对向行驶双车道道路,依照需要结合地形设立具备足够超车视距路段。

为此,在道路设计中,在平面弯道和交叉口处应注意清除内侧障碍,在纵断面凸形变坡处,应注意采用足够大竖曲线半径。

拟定行车视距定量数值,须研究:①汽车驾驭员感觉时间和制动反映时间,它因人而异,且随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而变化;②汽车制动效率,它随轮胎花纹与气压和路面类型与湿滑限度而异。

视距计算程序则采用基于AutoCADVBA编写应用程序,可以计算各种复杂线形最大横净距,并可以绘制视距包络图。

本手册参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校审稿、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研发视距计算程序教程等有关资料整顿,如有局限性之处,请见谅。

视距计算程序下载可至下载。

目录一、概述 (1)1.1行车视距的概念 (1)1.2行车视距的计算 (1)1.3视距:相关技术指标 (4)1.4 平曲线视距的保证 (10)二、计算程序简介 (12)三、初始化 (13)四、平面文件格式 (14)4.1、交点法平面资料 (14)4.2、积木法平面资料 (14)4.3、交点法平面资料举例 (14)4.4、积木法平面资料举例 (15)4.5、交点法应注意的问题 (15)4.6、积木法应注意的问题 (18)五、司机视点距设计线的距离文件格式 (18)六、桩号文件格式 (19)七、最大横净距文件格式 (19)八、视距限值文件格式 (20)九、断链文件格式 (21)十、操作 (21)一、概述1.1行车视距概念 1.1.1 定义行车视距是指汽车在行驶中,当发现障碍物后,能及时采用办法,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所需要必要最小距离。

1.1.2 存在视距问题状况 ➢ 夜间行车:设计不考虑 ➢ 平面上:平曲线(暗弯)平面交叉处➢ 纵断面:凸竖曲线凹竖曲线:(下穿式立体交叉)1.1.3 行车视距分类(1)停车视距 (2)会车视距 (3)错车视距 (3)超车视距上述四种视距中,前三种属于对向行驶,第四种属于同向行驶。

第四种需要距离最长,需单独研究。

而前三种中,以会车视距最长,只要道路能保证会车视距,停车视距和错车视距也就可以得到保证。

1.2行车视距计算 1.2.1 停车视距定义: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后,采用制定办法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要最短距离。

停车视距构成:1S S S S Z T ++=图 1 平面上视距问题图 2 纵面上视距问题图 3 停车视距示意图(1)反映距离 1S :是当驾驶人员发现前方阻碍物,通过判断决定采用制动办法那一瞬间到制动器真正开始起作用那一瞬间汽车所行驶距离。

感觉时间为1.5s ;制动生效时间为1.0s 。

感觉和制动生效总时间t=2.5s ,国内采用1.2s 在这个时间内汽车行驶距离为:t VS 6.31=(2)制动距离:是指汽车从制动生效到汽车完全停住,这段时间内所走距离。

)(2542i KV S Z±=ϕ(忽视了滚动阻力系数f ) (3)安全距离:5~10m 停车视距:)10~5()(2546.3·201+±+=++=i V tV S S S S Z Tϕ1.2.2 会车视距定义:会车视距是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互相发现时起,至同步采用制动办法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最短距离。

会车视距构成:(1)反映距离:双向驾驶员及车辆 (2)制动距离:双向车辆 (3)安全距离:双向车辆保持间距会车视距约等于2倍停车视距。

1.2.3 错车视距定义:在没有明确划分车道线双车道道路上,两对向行驶车辆相遇,自发现后采用减速避让办法至安全错车所需最短距离。

只要道路能保证会车视距,停车视距和错车视距也就可以得到保证。

1.2.4 超车视距(1)定义:超车视距是指汽车安全超越前车所需最小通视距离。

图 4 全超车视距示意图(2)超车视距构成:超车视距全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加速行驶距离S 1当超车汽车经判断以为有超车也许,于是加速行驶移向对向车道,在进入该车道之前所行驶距离为1S :21101216.3at t V S +=式中:V 0——被超汽车速度(km/h),较设计速度低10~20km/h ; t 1——加速时间(s), t 1=2.9~4.5s ; a ——平均加速度(m/s 2)。

②超车汽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距离2S :226.3t VS =(2t =9.3~10.4s )③超车完了时,超车汽车与对向汽车之间安全距离3S :3S =15~60m ④超车汽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对向汽车行驶距离4S :)(6.3214t t VS +=全超车视距为:43214S S S S S +++=1.3 视距:有关技术指标1.3.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视距采用停车视距。

二、三、四级公路应满足会车视距规定,会车视距应不不大于停车视距 2 倍。

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状况限制而采用分道行驶地段,可采用停车视距,此时该视距路段对向车辆应通过划线等办法分道分向行驶。

停车视距与会车视距不应不大于表1规定。

表1 公路停车视距与会车视距注:当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对驾驶员视线有影响时,可采用加大平曲线半径使内侧车道在弯道上满足停车视距规定。

1.3.2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采用停车视距。

互通式立体交叉区域应具备良好通视条件。

主线分流鼻之前应保证判断出口所需辨认视距(如图5所示) 。

辨认视距应不不大于表2规定。

条件受限制时,辨认视距应不不大于 1.25 倍主线停车视距。

匝道全长范畴内应具备不不大于表3规定停车视距。

汇流鼻前, 匝道与主线间应具备如图6所示通视三角区。

表2 鉴别辨认视距辨认视距(m)350~460 290~380 230~300 170~240图 5 互通分流鼻之前所需辨认视距表3 匝道停车视距设计速度(Km/h)80 70 60 50 40 35 30停车视距(m)110(135)95(120)75(100)65(70)40(45)35 30注:积雪冰冻地区,应不不大于括号内数值。

图 6 汇流鼻前通视三角区1.3.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大型车比例高二级、三级公路,应按规定货车停车视距进行检查。

货车停车视距计算中眼高和物高规定为:眼高2.0m ,物高 0.1m 。

(1)货车停车视距应不不大于表4规定值。

表4 货车停车视距坡度修正值设计速度(Km/h)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纵坡下坡0 245 210 180 150 125 100 85 65 50 35 203 265 225 190 160 130 105 89 66 50 35 20(2)下列路段应按货车停车视距进行检查:1)减速车道及出口端部;2)主线下坡段纵面竖曲线半径采用不大于普通值路段;3)主线分、汇流处,车道数减少、且该处纵面竖曲线半径采用不大于普通值路段;4)规定保证视距圆曲线内侧,当圆曲线半径不大于 2 倍普通最小半径或路堑边坡陡于1 :1.5路段;5)公路与公路、公路与铁路平面交叉口附近。

1.3.4 双向行驶双车道公路,应结合地形设立具备超车视距路段。

二级、三级、四级公路超车视距如表5规定。

表5 超车视距1.3.5 引道视距1、每条岔路上都应提供与行驶速度相适应引道视距(如图7所示)。

2、引道视距在数值上等于停车视距,但量取原则为:眼高 1.2m ,物高 0 。

各种设计速度所相应引道视距及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规定如表6。

表6 引道视距及相应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设计速度(Km/h)100 80 60 40 30 20引道视距(m)160 110 75 40 30 20引道凸形竖曲线10700 5100 2400 700 400 200最小半径(m)1.3.6 通视三角区1、两相交公路间,由各自停车视距所构成三角区内不得存在任何有碍通视物体(如图8所示)。

2、条件受限不能保证由停车视距所构成通视三角区时,则应保证重要公路安全交叉停车视距和次要公路至重要公路边车道中心线 5 ~ 7m 所构成通视三角区(如图9所示)。

安全交叉停车视距值不应不大于表7规定。

表7 安全交叉停车视距设计速度(Km/h)100 80 60 40 30 20 停车视距(m)160 110 75 40 30 20 安全交叉停车视距(m)250 175 115 70 55 35图7 引道视距图8 通视三角区图9 安全交叉停车视距通视三角区在停车视距所构成三角形范畴内不得存在任何有碍通视物体,如图10所示。

视距三角形应以最不利状况进行绘制。

图10 视距三角形应以最不利状况1.3.7 二级公路如下级别公路应划分容许超车路段和禁止超车路段;交通量较大公路宜设立较长、较多超车路段;中、小交通量公路可恰当减少;地形比较困难山区,持续弯道和小半径路段宜设立禁止超车标志牌;具备干线功能对向双车道公路上,宜在三分钟行驶时间内提供一次保证超车视距路段,超车路段总长度不适当不大于路线总长度 10% 。

1.3.8公路弯道设计除应考虑曲线半径、回旋线参数、超高和加宽等因素外,还应注意路线内侧有阻碍驾驶员视线树林、房屋、边坡等影响行车安全障碍物;路线设计必要检查平曲线上视距,清除视距区段内侧恰当横净距内障碍物。

1.3.9 对于公路平面中暗弯(处在挖方路段弯道和内侧有障碍弯道)、纵断面上凸形竖曲线以及主线下穿式立体交叉凹形竖曲线等存在视距局限性问题路段,应特别注意行车视距检查。

1.3.10 当二级、三级、四级公路达不到会车视距规定,且清除边坡、开挖视距台或加大圆曲线半径工程过大时,可采用设立标志或分道行驶并必要保证停车视距办法,保证行车安全。

1.3.11 平曲线内侧及中间带设护栏及其他人工构造物等不能保证视距时,可加宽中间带、路肩或将构造物后移;当挖方边坡妨碍视线时,则应按横净距绘制包络线(视距曲线)开挖视距台(如图 11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