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距测量教案
教学过程
教学辅助手段及方法
一、导入
提问:同学们,我们前面测量D和h用什么工具测量的?
回答:钢卷尺、水准仪
互动:是不是比较麻烦?
那我们今天叫大家一种比较方便的测量D和h的方法,大家能不能猜到用什么测量?
我:对的,有些同学已经猜到了,用经纬仪测量,我们叫视距测量。
二、新授
课题:视距测量
一、视距测量的原理
互动、交流、提问
教学过程
教学辅助手段及方法
(2)视线倾斜时
例题1:下表为视距测量记录表,试计算水平距离及高程。
测站A,仪器高i=1.50m,测站高程 =34.50m。
点号
尺间隔
L/m
中丝
读数v/m
竖盘
读数L
竖直角a=9ຫໍສະໝຸດ °-L高差h水平
距离
高
程h
1
0.395
1.5
84°36'
2
0.575
1.5
85°18'
回忆:视距丝装置
1、概念(我们先来看下面一个图)
由图中我们可以求出两点,三点甚至更多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总结:利用望远镜内视距丝装置,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同时测 定水平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
2、水平距离及高差计算公式
(1)视线水平时:
水平距离D=Kl=100l(l为上下丝度数之差)
提问
通过图理解、总结
让学生总结
3
0.614
2.5
93°15'
4
0.416
1.5
92°41'
教学过程
教学辅助手段及方法
例题2:如上图所示,A点经纬仪读出B点水准尺下丝1.868m,上丝1.468m,中丝1.668m,倾斜角a=30°,仪器高i=1.5m,高程 =10.000m,求水平距离 和高程 。
解:(1)求 ,根据公式 =Klcos²a
=100×(1.868-1.468)×cos²30°
=30m
(2)求 ,先求高差,根据公式h=1/2Klsin(2a)+i-v
=50×0.4×sin60°+1.5-1.668
=17.153m
高程 = +h
=10+17.153
=27.153m
二、总结
本次课我们学习了视距测量的计算及步骤,要求大家能掌握好,特别是视距测量的计算。
三、作业
1、完成教材P141第40题。
互动、交流、提问
请学生到黑板练习,老师指导、讲解
教学辅助手段
及方法
先由学生交流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步骤,老师进行补充,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