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新型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1A32110课程名称:新型建筑材料英文名称:New building materials课程类型: □通识必修课□通识核心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水泥、陶瓷、玻璃、混凝土、电子、合金材料方向)本科生先修课程: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热工学、流体力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等理论课程和技术课程课程负责人:李庆刚、张秀芝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新型建筑材料》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任务是介绍新型建筑材料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在该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建筑功能材料和新型建筑装饰材料三部分。

另外课程还扩展了目前最新的建筑纳米材料以及新型建筑材料与绿色建筑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选取反映国内外目前新型建筑材料的最新研究水平与结果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通过工艺实验和材料理化性能测试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工艺理论的理解,提高对材料生产质量控制,工艺实验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科研思想,科研能力,初步了解一些材料科学的科研方法,为毕业环节的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新型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性能和使用的知识,并了解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使学生掌握常用新型建材的性能特点、选用和施工要点;了解新型建材生产的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对性能的影响关系;了解同一类新型材料不同品种其性能异同点及选用应注意问题;了解新型建材发展动向。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产、成型加工等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10、能够就材料的设计、生产、成型加工等复杂工程问题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国际视野10.3了解材料学科/行业的国际状况、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主要内容:(1) 新型建筑材料的定义(2) 新型建筑材料的分类(3) 新型建筑材料的特点(4) 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的必要性(5) 国内外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状况与比较要求:(1) 使学生了解新型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了解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的必要性。

重点与难点: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主要内容:(1) 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2) 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3) 建筑材料的耐久性(4) 建筑材料的其他性质要求:(1) 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力学性质、耐久性及其它特殊性质如热工性质(2) 了解材料的基本性质与其性能与功能的关系重点与难点:(1) 建筑材料基本性质的包含内容及测试方法(2) 性质与功能的关系发展新型防水和密封材料主要内容:(1) 防水卷材(2) 建筑密封材料要求:(1) 了解新型防水和密封材料的分类、特点和使用环境(2) 掌握新型防水和密封材料制备和施工原理重点与难点:(1) 新型防水和密封材料制备和施工原新型防火材料主要内容:(1) 防火材料的种类(2) 防火材料的防火原理及性能特点(3) 轻质墙板要求:(1) 了解新型防火材料的种类、各种防火材料的防火原理及性能特点、工程应用范围 重点与难点:(1) 不同防火材料的种类及防火原理新型建筑装饰涂料主要内容:(1) 涂料的基础知识(2) 涂料的种类、特点和技术要求要求:(1) 通过本周教学,掌握建筑涂料的功能、分类,涂料的基本组成(2) 内外墙涂料的性能要求差异以及一些功能涂料性能重点与难点:(1) 新型建筑装饰涂料的分类、特点和使用环境新型建筑装饰材料主要内容:(1) 新型建筑石材的特性及应用(2) 建筑装饰陶瓷的特性及应用(3) 建筑装饰玻璃的特性及应用(4) 建筑装饰金属的特性及应用要求:(1) 了解建筑装饰石材的特性、应用(2) 了解建建筑装饰陶瓷的特性、应用(3) 了解建建筑装饰玻璃的特性、应用(4) 了解建建筑装饰金属材料的特性、应用重点与难点:(1) 掌握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的制备和施工原理新型建筑材料与纳米技术的结合主要内容:(1) 纳米技术的定义、特点及发展趋势(2) 纳米技术在新型建筑材料中应用(3) 纳米技术对新型建筑材料性能的改进要求:(1) 了解纳米技术在新型建筑材料中的应用以及对材料性能的改进重点与难点:(1) 掌握纳米技术在新型建筑材料中如何对材料性能进行改进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主要内容:(1) 纤维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2) 活性粉末水泥基材料(3) 地聚合物水泥基材料(4) 环境友好弄水泥基复合料要求:(1) 掌握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要求(2) 掌握环境友好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要求重点与难点:(1) 掌握纤维作用机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特点功能混凝土主要内容:(1) 防水混凝土(2) 耐酸混凝土(3) 耐碱混凝土(4) 耐热混凝土(5) 防爆混凝土(6) 导电混凝土(7) 防辐射混凝土(8) 透水混凝土(9) 装饰混凝土要求:(1) 了解目前混凝土的发展方向,掌握高强、高性能混凝土(2) 了解一些新型功能混凝土如绿化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水下浇筑混凝土性能、结构特点,工程应用环境重点与难点:(1) 各种功能混凝土的作用机理及其适用范围新型墙体材料主要内容:(1) 砌墙砖(2) 建筑砌块(3) 轻质墙板(4) 屋面材料要求:(1) 了解目前新型墙体材料的种类,掌握空心混凝土砌块、纸面石膏板、轻质板材等性能及特点重点与难点:(1) 新型墙体材料砖、切块、轻质墙板技术性能及其使用新型隔热和吸声材料主要内容:(1) 新型保温隔热材料的发展现状(2) 纤维状保温隔热材料(3) 散粒状隔热材料(4) 无机多孔性板块保温隔热材料(5) 泡沫石棉和泡沫塑料(6) 玻璃隔热、吸声材料(7) 反射型保温绝热材料要求:(1) 掌握隔热及吸声材料的结构特征、区别、机理,功能参数以及常用绝热和吸声材料种类及性能重点与难点:(1) 隔热及吸声材料的结构特征及其功能机理五、实践环节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无实践环节。

六、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为达到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课外练习题(自测题)总题量不少于50题。

每章结束后应布置作业,作业要求规范整洁,教师要认真批阅,共性的错误下堂课订正。

学生必须按时交作业,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三次不交作业者不允许参加考试。

课程讨论穿插在讲课之中进行。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

教学以课堂讲解为主要,讨论为辅。

课堂教学要灵活,可采用多媒体课件,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允许学生课堂提问,提倡课堂讨论。

课程内容应每年进行修订与更新,以反映最新的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情况和应用。

主讲教师应由讲师以上职务的教师承担,第一次主讲本课程的教师,开课前应通过研究所组织的试讲。

任课教师必须熟悉本学时的教学大纲及基本要求,并严格按照教学日历进行课堂教学,不准随意改动。

主讲教师上课前必须有教案,并做到认真备课、精心讲授、努力钻研。

应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活动,安排适当学时请企业专家授课。

八、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措施如:结合特种陶瓷工艺学、纳米材料、先进陶瓷复合材料、功能陶瓷材料等,在研究中相关问题的提出、解决和完善过程,对学生进行创新方法(或理念、意识等)的培养。

结合近年来本校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加强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九、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章节讲课习题课讨论课实验合计对应的课程目标绪论 22 目标7、10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4 4 目标7、10新型防水和密封材料 2 2 目标7、10新型防火材料 2 2 目标7、10新型建筑装饰涂料 4 4 目标7、10新型建筑装饰材料 2 2 目标7、10新型建筑材料与纳米技术的结合 4 4目标7、10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 2 2 目标7、10功能混凝土 4 4 目标7、10新型墙体材料 2 2 目标7、10新型隔热和吸声材料 4 4 目标7、10合计32 32十、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方式进行。

平时考核包括学生上课、讨论、作业等,占总成绩的20%-40%。

期末考试一般采用闭卷形式,卷面成绩100分,占总成绩的60%-80%。

详见《新型建筑材料》考试大纲。

考试试题由课程组组织命题小组统一命题,流水阅卷,统一和分,成绩不合格者统一审核处理。

考试前,按学校的统一安排时间进行辅导、答疑,不准划范围,指重点。

十一、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 教材《新型建筑材料》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没有指定讲义。

2. 主要参考书(1) 姜继圣. 新型建筑材料[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2) 黄新友. 新型建筑材料及其应用[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