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六册电子教案二次备课-小陀螺转呀转

美术六册电子教案二次备课-小陀螺转呀转

教学内容小陀螺转呀转课时第 1 节共 1 节
授课时间
课程标准【设计应用】
1.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船力。

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教学目标1.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学习设计制作纸陀螺及能进行简单的装饰。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使用自己制作的纸陀螺的活动,培养对美术设计制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巧妙选用各种材料制作有创意的陀螺。

教学难点制作时,陀螺面与陀螺轴的连接。

教学准备(学生)卡纸(或硬纸板)、彩纸(或相应的材料)、双面胶、纸杯、小棒(铅笔或筷子)等制作陀螺的材料及必要的工具
(教师)陀螺、多媒体课件。

初步教学活动设计练习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动画引入,激起学习兴趣
1、小朋友,熊伯伯的“陀螺收藏室”今天开放啦,为了庆祝,
他给我们带来一件精美的小礼物,我们一起打开来看看吧。

(播放课件)
2、在这份礼物(动画片《陀螺战士》)里面都看到哪些陀螺?
3、教师出示纸陀螺,提问:“老师手里的玩具叫什么?是怎么玩的?”
4、请学生玩转纸陀螺。

5、板书课题:小陀螺,转呀转。

二、欣赏古今陀螺
1、现在我们就跟着小动物去熊伯伯的“陀螺收藏室”瞧瞧吧!
2、熊伯伯介绍陀螺,讲解陀螺的历史演变故事。

【翻看教科书第34页,书中介绍了哪些陀螺?你喜欢哪种陀螺?为什么?】
3、教师提问:你知道陀螺最早出现在什么时代?学生交流后,教师介绍陀螺的历史:从我国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掘了石制的陀螺。

可见,陀螺在我国最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实物欣赏可以让
学生更加清晰地
感受纸陀螺的形
态,通过玩转纸陀
螺进一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并
自然引入课题。

充分利用教科书,
通过教科书中的
各种陀螺,使学生
对陀螺有更多的
了解。

通过教师的介绍,
使学生了解陀螺
的历史,知道陀螺
是中国的传统玩
课件呈现中
国画《古代
风俗之打陀
螺》,这幅画
表现了古代
的儿童玩陀
螺的情景,
你知道陀螺
的历史有多
久?
三、探究学习。

1、熊伯伯的陀螺收藏品真是多啊,可是熊伯伯却有个遗憾到底是什么呢?
2、请听:我想把我的收藏室变的更大大,想收集更多,更有创意,现代或者未来的陀螺,小朋友,你们愿意参加我的收藏行动吗?
3、太好了,我们就一起加入熊伯伯收藏行动吧!
4、教师出示纸陀螺,提问:这些纸陀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哪位同学知道是哪两部分?(转面和转轴)
5、教师呈现未组装的转面和转轴。

6、欣赏教科书第35页上面的转面,提问:
①你喜欢哪个转面的设计?
②这些转面的形状都有什么特点?你还想设计什么样子的转
面?
7、探究转面的制作(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示范):
①取卡纸(或纸板),在纸上用圆规或其他办法画出圆圈(或其他形状),标记好圆心。

②剪出圆面后用彩纸剪贴或画的方式转面。

③选择合适的材料做转轴,将转轴从圆心处穿过并固定(固定前引导学生探究固定的位置和固定的方法。


四、课堂创作。

1、创作要求:设计制作一个漂亮的纸陀螺。

(建议:从陀螺的外形、图案、色彩、牢固度、转到时又快又稳等几方面思考。


2、学生课堂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评价。

1、分组展示,请同学说一说:你喜欢谁做的陀螺?为什么?
2、分组比赛,比比谁的陀螺转的时间最长。

六、拓展延伸。

欣赏其他材料制作的陀螺,鼓励学生课后尝试制作。

具。

通过引导学生探
究,了解陀螺的基
本结构,了解陀螺
制作的过程,掌握
纸陀螺的制作方
法。

提示建议,让学生
更加明确创作要
求。

通过展示、比赛,
使学生获得成功
的体验和游戏带
来的快乐。

拓展学生的创作
视野。

除了圆形转
面,还可以
设计什么形
状的转面?
(五角形、
六边形、多
边形、花
形。


板书设计
小陀螺转呀转
转面和转轴
外形、图案、色彩、牢固度
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的时间调控也很重要。

教学设计是有侧重点的,为了主要目标的完成,要合理安排时间,时间不够时,也能灵活删减。

课堂中,学生完成转盘的装饰时,时间所剩无几,此时是按教学设计去设计美化转轴?还是简单完成陀螺,让学生去玩、去感受成功的喜悦呢?我选择了后者,学生体验到成功,能亲手玩玩自己设计的玩具,才是我真正的目标,即使转轴美化得再漂亮,那也比不上“陀螺作为玩具带给学生的喜悦”来的意义大。

除了这些,我还明白一个道理:
通过视频、分析、示范、比较等多种方法,基本达成目标,学生做出了玩具陀螺,并学会了一种美术装饰方法,同时知道了陀螺的历史,感受到了祖国人民的无穷智慧。

唯一遗憾的是课后拓展还不够。

我在结束教学时,通过
图片展示了其他几种材料和方法,但若让学生来说说“还有什么材料能做陀螺?”并启迪他们课后去做出来,去比赛,把学科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带着再创造的思想离开课堂,那将更好,说不定我的学生还真能创造出陀螺新品种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