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X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一、我国家族企业兴起的原因与轨迹 (7)(一)国家政策与创业初期的家族企业 (7)(二)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家族企业 (8)(三)家文化与家族企业 (9)二、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9)(一)人力资源管理不科学 (10)(二)融资困难,限制企业发展壮大 (11)(三)家长式、集权式管理模式的固有弱点 (11)四、产品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 (13)三、推进我国家族企业改革的措施 (13)(一)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14)(二)加强信用管理,扩展融资渠道 (14)(三)提高企业家专业素质,合理使用专业经理人15 (四)重视并合理选择企业传承 (16)(五)完善各项制度,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 (16)参考文献 (1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且始终处于一种高速成长的状态,其在拉动经济增长、增加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明显的、积极的作用。

而那些从原本的夫妻档、兄弟班、父子兵等有着浓厚的家族管理色彩发展起来的家族企业,构成了我国民营经济的主体,其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更是越来越大。

但是,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到来,尤其是创业老一代的逐渐衰老,目前我国的家族企业都面临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因此,如何对我国家族企业进行改革并推动其健康发展也成为了当前我国经济界、企业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本文将在分析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家族企业,发展现状,对策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根据《福布斯》杂志2011年的统计数据,在国内2272家上市企业中,1268家为民营上市企业,这其中460家为家族企业,占民营上市企业总数的32.68%。

事实上,从2006年起,家族企业的上市就呈现井喷之势,一共有370家企业在最近的5年中进入资本市场。

可以说,家族企业在近年来的表现非常活跃,其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这在三十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轨迹和兴起原因进行仔细的梳理,这对促进其改革和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我国家族企业兴起的原因与轨迹(一)国家政策与创业初期的家族企业新中国建立后不久,我国就进行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期间又经过五十年代末期的“一大二公”、六十年代的“资本主义新的萌芽”和七十年代大割“资本主义尾巴”,中国内地的私营经济受到重创,几近消失。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些雇工经营现象在各地陆续出现,这在当时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因为它既涉及到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问题,又关系到如何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问题。

直到1987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的文件中,才首次肯定了私营企业存在的必要性和对它采取的基本政策。

同年10月,中共十三大报告对私营经济的地位、性质和积极作用做了阐述,明确承认私营经济的合法存在,并提出党对私营经济的基本政策是鼓励、保护、引导监督和管理。

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以通过修改宪法的方式,进一步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合法权益及合法发展。

至此,我国私营经济真正进入了合法发展的阶段。

因此,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都是以审慎的态度和有限定的政策允许它的存在和发展的,大多数人对国家政策也是持怀疑和观望态度。

因此,中国民营经济一开始就是在公有经济及政策夹缝中求生存的。

自其“诞生”之日起,其合法性长时间内都受到社会的质疑,其利益更是面临被官方“剥夺”的危险。

在这种背景下,私营企业主想要创业,一无雄厚资金,二无社会的理解,只有同处一生存挣扎线上的妻儿、兄弟姐妹和父母能与之共同奋斗。

因此,家族的资本、人力和亲情连接成为创办企业最主要的依赖,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自然也由家族成员承担。

(二)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家族企业目前,我国家族企业从事的多为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生产规模和管理专业化的要求通常都比较低,对于这种素质要求比较低的管理工作,创业者家族成员即可胜任,因而家族企业的性质迟迟未能突破。

这一局面的出现一方面是受国家发展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这些行业本身的特性有关。

首先,国家政策对行业选择的影响。

我国私营家族企业是在传统体制外围或薄弱环节上发展起来的,私营家族企业在改革之初只是作为“必要的”补充被允许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且主要是为了弥补市场短缺和增加社会就业,并没有作为一个“有计划”的长期发展安排。

私营家族企业在政策取向上的“补充”定位,决定了其被允许进入的领域主要是传统体制无力进行资源再配置的领域,而这些领域多为第二、第三产业,尤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代表。

其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性及家族企业的比较优势。

高新技术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资本要求通常比较高,创业初期的私营家族企业由于资金的匮乏,对这样的行业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劳动密集型行业则不同,它的技术、资本门槛通常都比较低,凭着灵活的体制和自己的勤劳就可获取利润,这正吻合了当时人们创业的需求。

再者,在一些技术已经标准化,产品差异性不强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里,规模经济效应并不明显。

对于服装等规格和样式都有差异,并经常变动的产品,生产组织很难通过常用的大型生产流水线的标准化作业模式来实施生产。

而且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的价格对于劳动的质量的依赖极大,为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监督检测,家族成员由于利益的紧密相关性,机会主义倾向较弱,监督检测成本也就较低。

因此,对于这样的行业,经常是对市场反应敏感,决策迅速,经营灵活的家族企业更有比较优势。

(三)家文化与家族企业我国是一个家文化相当兴盛的社会,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春秋,甚至更早。

经过历朝历代的修补和扬弃,家文化已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头脑中。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家文化曾经遭到了重创和打击,但改革开放后,这种家庭主义文化,仍是家族企业乃至社会上多数人的行为准则。

在改革开放初期,家族企业直接将中国传统家族制度和伦理道德资源为我所用,降低了企业管理的制度成本,这对于原始积累阶段和危机时期的私营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那个缺少商业法和稳定的财产权结构的时代,家族企业却由于其向心力基础牵制了既存社会团体的道德和情绪,照样蓬勃发展。

我国的家族企业在创业初期,就是这样凭借着家族成员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和相关的社会网络资源,以较低的成本迅速聚集人才,全心投入,团结奋斗,从而在很短的一个时期内获得竞争优势,较快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

二、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2011年《福布斯》发布的数据:作为判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上市家族企业总资产回报率6.66%明显优于国有上市企业的1.75%和民营上市非家族企业的2.82%,净资产收益率也好于后两者;上市家族企业主营业务2008-2010年三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1.52%,高于国有上市企业的18.76%和民营上市非家族企业的19.07%;在净利润复合增长率方面,家族上市企业虽略逊于民营上市非家族企业,但还是远好于国有上市企业。

另外,截至2011年9月30日为止,在创业板上市的家族企业占当年上市家族企业总量的44.60%,比2009年和2010年全年的35%和33.85%高出了近10个百分点。

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了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强劲势头,而这不是没有原因的:第一,所有权与经营权是两张皮,有的企业二者截然分开,而且之间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联系,因而产生许多的流弊。

家族企业则不同,经营权与所有权合二为一,有的即使分开,但两者之间有密切的直接的利益关系,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因而富有生机,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

第二,大凡成功的企业,都会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的瞬息万变。

有的企业由于政出多门,各行其是,不能形成一个拳头。

而家族企业都有一位称之为“头家”的权威,这个权威由其辈分及德才决定,并且与企业的领导核心相统一。

第三,如果说企业的成功取决于管理之道,而管理的核心是在企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家族企业主要成员不仅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而且同祖同宗,这一层亲情的粘合剂,容易使彼此之间更为融洽。

但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家族式管理模式到了现在这个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在企业向现代化、国际化和集团化的发展过程中,家族制管理模式的局限和不足就会逐渐显现,成为制约家族企业再次发展壮大的“瓶颈”。

(一)人力资源管理不科学1、以血缘、情缘为基础的家族主义信任,导致企业人才危机。

所谓家族主义信任就是对家族成员信任而对非家族成员不信任或信任度较低的“序差结构”,过分的任人唯亲。

不管家族成员能力如何都被安排在企业的核心岗位,而非家族成员即使有能力也只能被安排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岗位;管理上过分人性化,靠亲情、人情办事,而相关的制度只是摆设而已;管理上实行“双重标准”,这些都会导致企业人才缺乏和人才流失,使企业面临严重的人才危机。

2、外部人员流动频繁,不利于组织的长远发展。

家庭内外有别的伦理关系造成企业组织内部的帮派体系和组织内耗以及在奖惩制度的不完善,必然会妨碍非家族成员的职业生涯发展,也使家族成员缺乏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忠诚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