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学欣赏教案

中国文学欣赏教案

中国文学欣赏绪论(讲6个问题)一、什么是名着二、为什么要读名着三、欣赏名着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四、培养和提高鉴赏能力五、中国文学的特点六、课程的内容一、什么是名着(选定名着的标准(6条)名着与通俗读物的区别1.名着是经久不衰的畅销书;2.名着通俗易懂, 面向大众;3.名着永远不会落后于时代的, 不会因政治风云的改变而失去其价值;4.名着丰富耐读 , 一页之内容往往会多于许多书籍的整个内容;5.名着最有影响力 , 最有启发效益 , 含有独特的见解 , 是言前人所未言,道人所未道;6.名着探讨的是人生长期未解决的问题 , 在某个领域有突破性的进展。

名着与通俗艺术的区别从美学的角度讲, 名着是真正的艺术, 它与通俗的艺术是有区别的。

从艺术生产的角度看, 名着作用于人们的审美的艺术感觉;而通俗艺术作用于人的多是生理感觉。

从艺术消费的角度看, 名着具有“永久的魅力”,可以满足人们多次消费;而通俗艺术是一次性消费, 用过就扔。

二、为什么要读名着名着可以培育鉴赏能力。

歌德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完成的。

”这是深刻的经验之谈。

19 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也讲过类似的话:“每个人判断力无论如何薄弱,他们对与艺术的理解和对美的事物的感觉始终有必要反复地同荷马进行交流, 因为他所取得的最纯洁的乐趣要归功于荷马”。

所谓“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 不免为下”就是这个意思。

三、欣赏名着必须树立的正确的审美观正确的审美观能指导审美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取得具有积极意义的成效。

错误的审美观、庸俗的艺术情趣, 会导致美丑不分, 甚至以丑为美 , 使欣赏活动走入歧途。

1.欣赏者和欣赏对象之间必须有某些相通之处,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作品的感染。

2.正确的审美观能接受作品的进步思想, 抵制一些消极或错误的东西。

四、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1.需不断地进行欣赏实践。

2.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3.掌握科学的文学理论。

4.掌握与文学名着有关的背景。

五、课程的内容巧记中国文学名着28字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

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封神西厢镜。

这28字中,除《桃花扇》、《西厢记》外,全部是小说。

文学主要有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第一讲文学和文学欣赏第二讲中国诗歌第三讲中国散文第四讲中国戏剧和《西厢记》第五讲中国小说和《红楼梦》思考与练习1.选定名着的标准有哪些2.名着与通俗读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为什么要读名着4.为什么欣赏名着必须树立的正确的审美观5. 中国文学有些什么特点5.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水平第一讲文学和文学欣赏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有关文学的基础知识2.了解文学欣赏的特点原则和要求二、教学重点1.了解有关文学的基础知识2.了解文学欣赏的一般要求三、教学难点文学欣赏的特征、原则、和要求四、课时安排:2学时五、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六、教学内容及过程一、什么是文学文学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

狭义的文学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四种形式。

文学是人类所从事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

具体体现为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欣赏三个互相联系、作用、依存的基本环节的动态过程。

文学欣赏是文学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读者为了满足审美需要,在对作品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想像、联想、情感、思维、再创造的心理活动。

二、为什么要进行文学欣赏文学的三大功能之一就是审美教育。

审美作用指文学可以给人们带来身心的轻松愉快。

美感娱乐是身心和谐的愉悦感。

审美作用就是精神超越作用,使人由现实存在进入自由的存在、由现实的体验进入超越的体验,从而满足人的自由和超越现实的需要。

文学的审美作用是普遍的,每一种文学类型都具有审美作用,但纯文学的审美作用相对突出,是其主要功能。

《奥狄浦斯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文学表现的就是美。

科学是真,宗教是善,文学是美。

文学之美的具体表现:1.文学的形式美2.文学的社会美3.文学的语言美 A.文学语言的意象性;B生动的人物形象群体;C文学语言的表现性(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文学语言的多义性;多层次解读;三、文学的功能:审美教育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

四、文学欣赏(一)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1.文学欣赏是一种借助形象与感情的审美享受活动,它始终离不开艺术形象的诱导和强烈情感的激发。

2.文学欣赏是感觉与理解相统一的审美认识活动,在欣赏过程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伴而行。

3.文学欣赏是一种依靠想象与联想所进行的艺术再创造活动4.文学欣赏是以“通感”和“共鸣”为重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的心理感应活动。

(二)文学欣赏的原则 A.不可当真;.B.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C.用艺术的眼光欣赏艺术’D.正确看待创新;E.只可意会不可求甚解。

(三)鉴赏文学作品时须遵循以下要求1.要读名着2.必须树立的正确的审美观3.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A.需不断地进行欣赏实践。

B.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C.掌握科学的文学理论。

D.掌握与文学名着有关的历史、地理、宗教、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E.学好母语F.联系中外文学实际,不断比较。

五、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文学狭义的文学主要有哪些体裁2.为什么要进行文学欣赏3.文学是三大功能是什么4.文学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4.为什么要读名着5.文学的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7.文学欣赏有哪些要求8.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第二讲中国诗歌欣赏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诗歌的特点2.学会欣赏诗歌二、教学重点诗歌欣赏三、教学难点诗歌欣赏四、学时安排:2学时五、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六、教学内容及过程(一)诗歌的概念1.诗歌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歌是语言凝练、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叫做歌,现在一般统称为诗歌2.诗歌的功能诗歌和其它文学样式一样,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价值。

孔子提倡“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艺文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兴,指诗歌具体安排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可以使人从诗歌鉴赏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是指诗歌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群,则是认为诗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情感、加强团结的作用;怨,是指文学作品有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

)“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

”劳动者也重视诗的作用,“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诗言志”。

言志的诗从思想感情上影响人和对人进行道德规范的力量。

3.诗歌的分类按有无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叙事诗(如史诗、英雄颂歌、故事诗、诗剧等)和抒情诗;按语言有无格律,可分为格律诗(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称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是否押韵,可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

从年代来分,可分为古典诗和现代诗。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4.诗歌的特点A思想内容的集中性如:《长恨歌》B.表达方法的抒情性“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和谐的音乐性韵律和节奏D.想象的丰富性E.结构的跳跃性如:王昌龄的《闺怨》5.诗歌的表现手法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比拟: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夸张:“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借代:“大珠小珠落玉盘”6.中国诗歌产生和发展概况早在远古时代,虽然文字还没有产生,但在人民中间已经流传着神话传说和民间歌谣等口头文学。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歌唱原始打猎的英武;《涂山氏女之歌》:“候人兮猗。

”记录了中国原始歌唱中第一首情歌。

A.西周产生的《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开创了文学反映生活的先河,奠定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基石。

B.战国时屈原的《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

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C.汉魏六朝出现的汉乐府是诗歌的一种新的形式,融合了民间文学的特点。

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

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五言诗发展的全盛时期,而且开始形成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诗体,主要有建安体、正始体、永嘉体、陶体、谢体、永明体等。

两晋时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骈文盛行,诗歌内容空泛。

D.唐代诗歌发展到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初唐时期:准备期。

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张若虚和陈子昂。

盛唐时期:巅峰期。

? 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

李白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中唐与晚唐时期:发展与成熟期。

代表诗人白居易。

较着名的还有:韦应物、刘长卿、韩愈、孟郊、柳宗元、李贺、李商隐、杜牧等。

E.宋代以文为诗,词鼎盛。

F.元代,散曲盛行,明、清诗词流派众多,但大多数作家均未摆脱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套子。

G.明清两朝是戏曲和小说兴盛的时代。

较有成就的诗人如:高启、于谦、戚继光、俞大猷、顾炎武、陈子龙、夏完淳、吴伟业、王士祯、纳兰性德、袁枚等人。

H.“五四”文学革命中,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

1917年胡适(1879--1942)首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8首,并提出“诗体大解放”的主张,倡导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的“胡适之体”诗。

新诗诞生。

I.50年代末60年代初,诗歌兴起了新民歌运动,发展了传统民歌。

J.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朦胧诗等新的诗歌形式出现了。

(二)诗歌欣赏(略)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诗歌2.诗歌有些什么类型3.诗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简述中国诗歌的发展概况。

5.创作一首格律诗。

第三节散文欣赏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散文的定义2.散文的特点3.如何欣赏散文二、教学重点1. 散文的特点2. 如何欣赏散文三、教学难点散文欣赏四、课时安排:2节五、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六、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散文的定义最初的散文概念很广,统称为文或文章,指与韵文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诗词歌赋之外的一切不受韵律约束的作品。

什么是散文: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