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欣赏导引课件 第二部分:诗、文的阅读与欣赏

文学欣赏导引课件 第二部分:诗、文的阅读与欣赏

——[台湾]洛夫 :《今日小雪》
潮来潮去,左边的鞋印才下午, 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了
——[台湾]洛夫:《雨之外》
8/26/2012
16
2.1.诗语与诗味
造成上述诗歌语言独有特征的原因



诗歌要求高度凝炼,因而必然会出现语言表 达上的跳跃和省略。 音韵和格律的要求而在句法上打破常规,出 现语序的颠倒、语词的错位等等。 诗歌必须通过内形式的熔铸来传达诗情、诗 意、诗味的需要。

视觉上:分行排列,错落有致,句式整齐; 听觉上:合辙押韵,抑扬顿挫,节奏分明, 合于音律。
8/26/2012
3
2.1.诗语与诗味
§ 最大限度地突出了语言文本的形式美。
诗通过各种语言修辞手段的运用,使语言在句 式上的整齐的美、在声调上的抑扬的美、在韵律 上的回环的美等,都发挥到了极致。这使诗能以 它的美视、美听来唤起读者的美感。
8/26/2012
17
2.2.声音与意味

在不同的文学文本类型中,诗无疑是最 讲究语音组合的。对于以四声为调质, 以平仄为主要特征的中国诗歌来说尤为 如此。运用丰富多变、和谐凑泊的声音 形式来表达形象和意味,是中国诗特有 的长处。
8/26/2012
18
2.2.声音与意味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任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臵我肠。
8/26/2012 8
2.1.诗语与诗味
§ 由外形式的熔铸唤起独特的审美感觉。
由于诗的外形式具有的人工化特征,形式具 有的能够将读者与实际生活情景离间开来的功 能,使诗能够有效地唤起读者的形式感(形成 诗的韵律和节奏),将读者从日常生活的感觉 状态引入文学欣赏的审美状态,使读者顺利地 进入文学鉴赏的心理过程。
——[美]卡明斯:《便条》
8/26/2012 11
2.1.诗语与诗味
诗的外形式具有的这种功能,在民歌 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大红公鸡抖翅膀叫,合作化之后我们上民校。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8/26/2012
诗人要赋予某个语词以某种含义时,总是不得不 借助语境的作用对它进行持续的修正。因此,在诗 歌文本中,任何一个语词或陈述,都会由于语境的 压力而发生扭曲和变形,发生转义,产生与其表面 意义不完全吻合的‚新‛义。
8/26/2012 32
2.3.悖论与反讽
要是在一个临时兵营的冷僻角落,/一只小狗舔着插花的罐 筒里的水,/喝醉了酒的军士刮着脸,/吹着口哨‚巴拉迭啊‛/ 我能说,人并不想大家说的是吃人的豺狼。
鸣蝉玉树幽堤露,岸远征船暮,笛悲声苦 疾风驰,唳雁日残,枯叶落疏枝。 惊心客恨 归魂断,寂夜情愁怨,泪辞明月绕魂诗,梦醒 峭凉,秋雨冷来时。
8/26/2012
7
2.1.诗语与诗味
诗歌语言表达的对称美:
一年将尽夜,万里夜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弯:次北固山)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李商隐:安定城楼) 汉语诗中的对偶最典型地体现了诗歌语言由其特殊的 语言组合形式造就的对称美。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最 大限度地造就了诗歌的整齐和谐,而且还大大拓展了 诗歌的表现空间。
8/26/2012
13
2.1.诗语与诗味
§ 语言的佯谬,即乖谬悖理,不合常情。
你曾是黄河之水天上来 阴山动 龙门开 而今反从你的句中来 惊涛与豪笑 万里涛涛入海 那轰动匡庐的大瀑布 无中生有 不止不休
8/26/2012
只是你倾倒的小酒壶 黄河西来,大江东去 此外五千年都已沉寂 有一条黄河,你已够热闹的了 大江,就让给苏家那兄弟吧 天下二分 都归了蜀人 你踞龙门 他领赤壁
8/26/2012
26
2.3.悖论与反讽
情感体验的复杂性:
情感往往并不是静止的、均一的,而是常常 呈现为一种摇摆的,充满矛盾且不断变化的状 态,是一个由各种各样矛盾因素构成的复合体。
诗成为对不可表达的表达。
8/26/2012
27
2.3.悖论与反讽
我不属于你,我没有融入你的身心 没有融为一体,虽然我渴望 融合,犹如一片雪花融入海洋 犹如烛光融入正午的阳光。 你爱我而我也仍然觉得 你既聪明机灵又文雅漂亮 但是我还是我,我渴望 消失,像灯光消失在光天化日中一样。 啊,把我投入爱情的深渊——使我 推动知觉,让我变瞎变聋 任凭你爱情风暴的摆布 犹如烛光飘摇在狂风中。
8/26/2012 30
2.3.悖论与反讽
萧娘脸下难胜泪,柳叶眉头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三分无赖是扬州。
——徐宁:《忆扬州》
当然,当女人哭泣的时候, 总得认为她们是伤心欲绝。
——马伏尔:《哀悼》
8/26/2012
31
2.3.悖论与反讽
反讽被看作是诗歌语言的最基本的特征。
必须承认诗是一种难以确定一个如科学文本那样 的唯一正解的文本类型。
别的杀人犯鱼贯而入,打着哈欠;/其中三个玩掷前游戏一 个睡了,/另一个躺着计算自己的得出差任务,/身上直流汗, 心直跳:一个,一个,一个。/杀人犯啊,——然而事情就是 这么干。
这是一场战争。
人们尽量在血泊里洗手;/我看不出这个正直的人有什么过错。
8/26/2012
33
2.3.悖论与反讽

反讽与悖论的区别 从语义表达上看,反讽与悖论是一致的,都是 由矛盾语义的结合构成的,它们都造就了诗 歌语义的复杂性。
——[美]萨拉〃蒂斯代尔《我不属于你》
8/26/2012 28
2.3.悖论与反讽

反讽主要体现为表层语义与深层语义之 间的矛盾。其显著的也是最重要的修辞 特征,即所言非所指。


瑞恰兹:反讽来自于‚对立物的均衡‛,即 通常互相冲突、互相排斥、互相抵消的方面, 在诗中结合为一种平衡状态。 布鲁克斯:反讽应该被称之为‚语境对于一 个陈述语的歪曲‛。

悖论的语言特征:矛盾的意义同时出现在字面上。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杜甫:《江亭》

反讽则主要依赖语境的作用使语义发生改变。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4
8/26/2012
2.4.隐喻与象征

隐喻,又称暗喻,从修辞特征上看,是隐去 喻词(用系词代替或者无系词),由本体和 喻体直接连接组成的比喻。
简单说来,即使读者将诗当作诗来读。
8/26/2012
9
2.1.诗语与诗味
我吃了你的冰箱里的梅子,它们也许是 你留着早餐吃的。对不起,它们太可口 了——那么甜,又那么凉。

8/26/2012
10
2.1.诗语与诗味
我吃了 你的 冰箱里 的梅子 它们 也许是你 留着 早餐吃的 对不起 它们 太可口了—— 那么甜 又那么凉
——[唐]韩愈 《听颖师弹琴》
8/26/2012
19
2.2.声音与意味

每一件文学作品首先是一个声音系列,从这个声 音的系列再生出意义。 (韦莱克、沃伦:《文学理论》)
※我们可以补充说,从这 个‚声音系列‛中再生出 来的‚意义‛,正是需要 我们去细心体味的情调韵 致或者说意味。
8/26/2012
20
12
2.1.诗语与诗味

诗语的内在特征:
体现为它对于语言常规的偏离。诗歌语言通 过对一般语言规则的有系统的偏离,形成对日常 语言习惯的有组织的‚破坏‛,从而造就出一种 高度陌生化的语言——语义的乖谬悖理、语序的 颠倒、语词的错位以及结构上的跳跃和省略等等, 成为诗歌语言的显著特征。而且,应该说,正是 这种‚人工化‛的对日常语言的‚扭曲‛,同时 也造就了诗的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唱三叹的韵味。
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8/26/2012
25
2.3.悖论与反讽

悖论:指一种表面上自相矛盾的或荒谬的,但结果 证明是有意义的陈述。 悖论何以成为一种诗的或文学的表现方法? 诗的目的:传达人类丰富复杂的情感体验。 科学的目的:试图把事物定义在一个稳定的界限 清晰的状态中。


亚理斯多德《修辞学》:诗与文之中,比喻之用 大矣。 ‚诗六义‛:风、赋、比、兴、雅、颂,其中的 ‚比‛也即‚以彼物比此物‛的比喻。
8/26/2012
35
2.4.隐喻与象征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相互冲突的对立物在诗中之所以能够获得均衡,则 是因为语境的作用。
29
8/26/2012
2.3.悖论与反讽

反讽最突出的语义表达特征:所言非所指,即正 话反说。
按逻辑来说,‚反‛先包含‚正‛,否定的 命题总预先假设肯定的命题,使人常运用这个道 理。
——钱锺书《管锥编》第三册,第1050页
数峰无语立斜阳 夕阳无语燕归愁
8/26/2012 23
2.2.声音与意味 §通过语音与语义的配合营构能够引发丰富联
想、想象的意象,将读者引导到特定意境之中。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题李凝幽居
8/26/2012
24
2.2.声音与意味 §通过语音的重复往回造就循环往复缠绵不尽一
——李知其:《退居集》
8/26/2012 5
2.1.诗语与诗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