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授课内容
第十四章第三节车辆积载
二、授课时间
2012年5月25日(星期五)第1、2节
三、授课学时
2个学时
四、授课类型
理论课
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吨位利用率的计算方法;理解车辆亏载的原因;掌握提高车辆积载的办法以及车辆积载的原则。
2.技能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大胆创新精神。
六、教学重点
提高车辆运输生产率,提高车辆吨位利用率,就必须理解和掌握影响车辆亏载原因以及积载的具体方法。
七、教学难点
提高吨位利用率,选择合理的积载方法需要考虑车厢尺寸、货物性质及包装规格等因素,积载方法的选择、利用具有一定难度。
所以掌握车辆积载的具体方法是本节难点。
八、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主要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学生讨论等教学方法。
九、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大家平常出去旅游或者假期回家,都得整理行李,使行李箱能够整齐地装纳行李。
其实把行李装进行李箱的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课程----积载,只不过我们讲的是车辆积载,但是道理都是一样。
大家请翻到课本第332页第三节车辆积载。
我们先看几个图片直观地了解一下----积载。
积载是指对货物在运输工具上的配置与堆装方式作出合理安排。
(二)教学内容
1.车辆运载特性
(1)车辆运输市场率
车辆运输生产率是车辆在运输生产活动中的效率,它是综合反映车辆在时间、速度、里程、载质量和拖挂等5个方面利用情况的指标。
(时间利用程度、速度利用程度、里程
利用程度、载质量利用程度、拖挂利用程度)
所以说车辆运输生产率一个综合性指标,是一系列效率指标的综合表现。
我们在上节课车辆调度中讲了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行程利用率,今天要讲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吨位利用率,即载质量利用程度。
如果车辆按核定吨位满载运行时,就表示车辆的载运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即吨位利用率得到百分之百。
为了提高运输生产率,使车辆容量得到充分利用,配送运输车辆的吨位利用率应该保持在100%,即按照车辆核定吨位装足货物。
既不要亏载,造成载重能力浪费,也不要超载或超限。
超载一方面会加速车辆的磨损,减短车辆寿命,另一方面容易使车辆发生事故,可能给企业、货主造成重大损失。
(所以我们不主张图片中的超载,我们只是借鉴其中的积载方法)
吨位利用率=
载运行程载质量= (总行程×核定吨位)
是指载重运行的全部车辆在满载时能够完成的运输工作量(吨公里)
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理解吨位利用率的计算公式
九月份,A 车(核定吨位为5吨),总行程为6400公里,
实际完成周转量
载运行程载质量 ×100%
共完成货物周转量22160吨公里;B车(核定吨位为5 吨),总行程为6300公里,共完成货物周转量18160吨公里;C 车(核定吨位为10吨),总行程为6000公里,共完成货物周转量36000吨公里。
计算A、B、C以及总的吨位利用率。
A车九月份的载运行程载质量=6400×5=32000(吨公里)
A车九月份的吨位利用率=22160/32000=69.25%
同理: B车九月份的吨位利用率=18160/6300×5=57.65%
C车九月份的吨位利用率=36000/6000×10=60%
A、B、C三车九月份货物周转量=22160+18160+36000=76320(吨公里)
A、B、C三车九月份总载运行程载质量=6400×5+6300×5+6000×10=123500(吨公里)。
A 、B、C三车九月份吨位利用率=76320/123500=61.8%
A、B、C三车九月分的吨位利用率都低于100%,说明亏载,载运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有提升的空间
(2)配送运输车辆亏载的原因(影响车辆积载的因素)(我们说配送车辆的吨位利用率应保持100%,按车辆的核定吨位积载,但是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亏载的现象,现在同学们讨论一下车辆亏载的原因有哪些)
①货物特性因素
如轻泡货物,由于车辆容积的限制和运行限制(主要是
超高),而无法满足吨位,造成吨位利用率降低。
②货物包装情况
如车厢尺寸不与货物包装容器的尺寸成整倍数关系,则无法装满车厢。
如货物宽度80cm,车厢宽度220cm,将会剩余60cm。
(画图更易于理解)
③不能拼装运输
应尽量选派核定吨位与所配送的货物数量接近的车辆进行运输,或按有关规定而必须减载运行,比如有些危险品必须减载运送才能保证安全。
(比如化学物品、食品就不能拼装,渗透、串味等)
④由于装载技术的原因,造成不能装足吨位。
(3)提高车辆装载效率的具体办法(提高吨位利用率的方法)
(我们继续探讨能有什么方法使车辆尽量不要亏载,提高车辆的吨位利用率,发挥我们大家的集体思维,或者我们根据亏载的原因提出针对性办法)
①研究各类车厢的装载标准,根据不同货物和不同包装体积的要求,合理安排装载顺序,努力提高装载技术和操作水平,力求装足车辆核定吨位。
②根据客户所需要的货物品种和数量,调派适宜的车型承运,这就要求配送中心根据经营商品的特性,配备合适的车型结构。
③凡是可以拼装运输的,尽可能拼装运输,但要注意防止差错。
(注意货物之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配送线路)
(我们在拼装、搭载货物时,如何使车辆的载重量和车厢容积均被充分利用,现在讲一种具体方法)
车辆配载的计算方法(装车时既要考虑车辆的载重量,又要考虑车辆的容积)
箱式货车有确定的车厢容积,车辆的载货容积为确定值。
设车厢容积为V,车辆载重量为W。
现要装载质量体积为Ra、Rb的两种货物,使得车辆的载重量和车厢容积均被充分利用。
设:两种货物的配装重量为Wa、Wb
例:某仓库某次需运送水泥和玻璃两种货物,水泥质量体积为0.9m3/t,玻璃是1.6 m3/t,计划使用的车辆的载重
量为11t,车厢容积为15m3。
试问如何装载使车辆的载重量能力和车厢容积都被充分利用?
设:水泥的装载量为Wa,玻璃的装载量为Wb
其中:V=15m3,W=11t,Ra=0.9m3/t,Rb=1.6 m3/t
该车装载水泥3.71t,玻璃7.29t时车辆达到满载。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出两种货物的搭配使车辆载重能力和车厢容积都得到充分利用。
但是其前提条件需是:车厢的容积系数(容积/载质量)介于所要配载货物的容重比之间。
如所需要装载货物的质量体积都大于或小于车厢容积系数,则只能是车厢容积不满或者不能满足载重量。
当存在多种货物时,可以将货物比重与车辆容积系数相近的货物先配装,剩下两种最重和最轻的货物进行搭配配装。
或者对需要保证数量的货物先足量配装,再对不定量配送的货物进行配装。
(容积系数=容积/载重量=15 /11≈1.364,0.9﹤1.364 ﹤1.6)
(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积载的时候,我们潜意识当中都遵循了什么原则,大家好好想一想)
2.车辆积载的原则
(1)轻重搭配的原则
车辆装货时,必须将重货置于底部,轻货置于上部,避免重货压坏轻货,并使货物重心下移,从而保证运输安全。
(2)大小搭配的原则
货物包装的尺寸有大有小,为了充分利用车厢的内容积,可在同一层或上下层合理搭配不同尺寸的货物,以减少箱内的空隙。
(3)货物性质搭配原则
拼装在一个车厢内的货物,其化学性质、物理属性不能互相抵触。
如不能将散发臭味的货物与具有吸臭性的食品混装;不将散发粉尘的货物与清洁货物混装。
(4)到达同一地点的适合配装的货物应尽可能一次积载。
(在配送到同一物流线路的不同节点)
(5)确定合理的堆码层次及方法
可根据车厢的尺寸、容积,货物外包装的尺寸来确定。
(6)积载时不允许超过车辆所允许的最大载重量。
(7)积载时车厢内货物质量应均匀分布。
(8)应防止车厢内货物之间碰撞、相互玷污。
配送车辆的载重能力和容积能否得到充分利用,与货物的包装规格有很大关系,但是还与积载方法有关。
所以说恰当的积载方法能使车厢内部的高度、长度、宽度得到充分的
利用。
(三)课程总结
本次课主要讲了吨位利用率及其计算方法,车辆亏载的原因,提高车辆积载的方法以及车辆积载的原则。
(四)布置作业
需配送两种货物,A类货物容重为10公斤/ M3,A类货物单件体积为2 M3/件;B类货物容重7公斤/ M3,B类货物单件体积为3M3/件;车辆载重量为103公斤,车最大容积为13 M3,计算最佳配装方案,各装多少件?
设A类货物装X件,B类货物装Y件
则:2X+3Y≤13
2×10×X+3×7×Y≤103 Y=3,X=2 (103/13=7.92,2﹤7.92﹤10)
十、板书设计
使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知识点、计算等形成于板书。
十一、教学反思和课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