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工作原理
3.5前置发动机全轮驱动(前置全驱4WD) 整车的车重都成为附着力加以利用,提 高了牵引力和通过性,主要应用于越野车。
二、变速器:
变速器有前置前驱,前置后驱,后置后驱等形式,变 速器一般可以分为2种类型:自动变速器和手动变速器。 1.目前自动变速器可以分为许多品种,常见的有: AT ----液力自动变速器(Automatic Transmission简称 “AT”) AMT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简称“AMT”) CVT ----金属带式无级自动变速器(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简称“CVT”)。 DCT-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ouble Clutch Transmissio) 等,
缺点: a.驱动车轮附着力较小,会导致侧滑而失去操纵稳定性; b.后轮载荷小,特别是空车制动时会引起后轮抱死而侧滑,现在一般 都有ABS; c.空间挤,维修不方便; 3.3后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后置后驱RR) 优点: a.减轻前轴负荷,减少发动机的热、废气、振动、噪音等对车厢的侵 扰; b.增大车厢有效面积并在地板下布置大的行李仓或大大降低地板高度, 方便旅客上下车。 缺点: a.变速及供油系统需远距离操纵; b.发动机通风冷却条件差,散热器布置较困难。 这种布置适宜大客车采用。
c 副轴组件
1
2
4
6 10
18
20
3
5
7
8
9
5
11 12
13
14 15
16
17
19
1-副轴 2-副轴一档齿轮 3-滚针轴承 4-一档同步环 5-一二档同步弹簧 6-一二档同步齿套 7-副轴一档减震器 8-一二档同步毂 9-二档同步环 10-副轴二档减震器 11-副轴定距环 12-滚针轴承 13-副轴二档齿轮 14-副轴三档齿轮 15-副轴四档齿轮 16-副轴五档齿轮 17-轴承 18-轴承 19-22mm垫圈 20-锁紧螺母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差速器主要零件有壳体、半轴齿轮、行星齿轮、主减速齿轮、行星齿 轮轴等。行星齿轮装在穿过齿轮和差速器壳的行星齿轮轴上。行星齿 轮和半轴齿轮啮合,半轴齿轮用花键与驱动轴联接。发动机转矩传到 和差速器壳体用螺栓联接的主减速齿轮上,驱动差速器壳体旋转。在 运转中,旋转的茶速器壳体引起行星齿轮轴和行星齿轮从一端到另一 端与壳一起旋转。由于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啮合,半轴齿轮和驱动轴 也被迫旋转。 当汽车向前直线行驶时,每一个半轴齿轮均以与差速器壳体相同的转 速、相同的平面旋转,并将其运动传送到驱动轴,驱动轴从而产生旋 转,驱动汽车向前行驶。因为每一驱动轴接受同样的转动,所以每一 个车轮以同样的速度旋转。 当汽车拐弯时,内车轮比外车轮走的距离短,因此内车轮必须比外车 轮旋转的慢些。在这种情况下,差速器行星齿轮将在较慢转动的齿轮 上或在内侧半轴齿轮上向前“行走”。当行星齿轮绕较慢的半轴齿轮 行走时,会以较大的速度驱动另一个半轴齿轮。从一根轴上传出的速 度以相等的百分率传递给另一根轴,然而加到每一车轮上的转矩仍是 相等的。
3、手动变速器工作原理
1)变速器档位介绍
变速器包括大、小齿轮的几种组合。在低档或一档状态下,输入 轴上的小齿轮驱动输出轴上的大齿轮,由此降低了大齿轮的转速,但 增加了大齿轮的转矩。一档主要用于汽车起步,其传动比杂变速器的 所有档位中最大。此档产生的转矩也最大。 二档的传动比要比一档小,二档使用于转矩增大的需要程度次于 车速和加速度的需要时。当要增加汽车速度和希望考虑燃油经济性时, 可采用三档,是发动机转速和转矩的增大进一步降低。 四档通常为直接传动(传动比1:1),因而变速器的输入转矩与 变速器的输出转矩相同。这档位用于经济行驶速度可提高燃油经济行。 当汽车处于四档状态时,要超过行驶较慢的汽车,变速器常须降低档 位至三档,利用三档转矩较四档稍大的优点,从而产生足够的加速度。 五档传动比小于(1:1),通过一大的主动齿轮与一小的从动 齿轮啮合。输出转速增加,转矩减小。为高速档,其作用是提高燃油 经济性,并杂高速公路保持经济行驶速度时降低运行噪声。
2) 变速器运行
在五速变速器中,所有五个前进档斜齿轮组件保持常啮合。它们分别 由一档/二档同步器、三档/四档同步器和五档同步器起动。每一同步 器由起自己的换档拨叉起动。所有的三个换档拨叉均由变速器的单独 拨叉轴带动运动。只有倒档中间齿轮有另一拨叉轴滑动拨动与倒档直 齿轮啮合。 由于齿轮均处于常啮合,因此第一轴输入动力说各轴上所有齿轮均旋 转。然而,这些齿轮在未与同步器接合前,并不传递动力至第二轴。 未与同步器接合的齿轮在第二轴上空转。 在内换档装置变速器中,驾驶员通过推动变速杆移动变速器内部的换 档机构来换档。变速杆的运动传至主换档控制轴和拨叉,从而选择和 结合前进档齿轮。外换档机构通常包括一安装于地板上的变速杆,通 过换档拉索作用在与变速器内部拨叉轴相连的杠杆上,实现换档操作。
2、手动变速器的结构:
机械式变速器有2轴和3轴之分,前者 主要用于前置前驱的小型车上,后者用于 前置后驱的各类汽车。
一轴
图2 :2轴式变速器 二轴
离合器 差速器 主减速
2.1 两轴式变速器:
如图2所示:两轴式变速器上的一轴, 作为动力输入轴与作为输出的第二轴平行 布置,省去了中间轴,即各前进档均由一 对齿轮传递动力。与三轴式变速器相比, 其结构简单、紧凑,除直接档外,其它各 档传动效率均较高,噪音低等优点。 两轴式变速器与离合器、主减速器的壳 体连成一体,且主减速器器的主动齿轮就 装在变速器第二周的输出端。
传动系分为机械传动、液力-机械传动、液力传动和电 传动等类型,主要包括变速器、离合器、差速器和驱动 桥等部分。 3.传动系的布置形式 传动系的布置形式主要取决于它与发动机在汽车上的相对 位置,通常有以下几个类型: 3.1 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简称前置后驱(FR) 优点: a.发动机通风冷却好,车厢供暖方便; b.传动系及操纵杆系的布置比较简单; c.整车轴荷分配易于合理; d.起步加速及爬坡时的附着性好; e.轮胎磨损均匀。 应用于绝大多数的货车、部分客车及中高级的轿车
变速箱工作原理介绍
一、简介:
1.汽车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 1.1 发动机:汽车动力源; 1.2 传动系:把动力传递给车轮; 1.3 底盘:支撑发动机和车身,包括制动系统、 转向系统; 1.4 车身:安装各种附件,包括:座椅、暖风和 空调、灯光、雨刮,以及其他为满足 舒适性、安全性需要而设置的部件。
1
2
3
4
5
6
输 入
输 出
10
9
8
7
b 主轴组件
1 21
14
19
2
3
4
5
6 7 8 6 9
10
11 12
15 16 17 15 11 13 11 14
18 20
1-主轴 2-轴承 3-主轴定距环 4-锥型环 5-倒档同步环 6-五/倒档同步弹簧 7-五档同步齿套 8-五档同步毂 9-五档同步环 10-主轴五档齿轮 11-滚针轴承 12-四/五档齿轮定距环 13-主轴四档齿轮 14-三/四档同步环 15-三/四档同步弹簧 16-三/四档同步毂 17-三/四档同步齿套 18-主轴三档齿轮 19-26mm垫片 20-36mm垫片 21-轴承
3.4中置发动机后轮驱动(中置后驱MR) 优点: a.车厢面积利用率高,座椅布置不受发动机影响; b.车厢内噪音小、传动轴短; 缺点; a.隔热效果差; b.地板难于降低; c.冷却,防尘、保温、防污和维修条件差; d.要求发动机要有高可靠性。 主要是现代的大客车采用这种方案
d 同步器
同步器的主要作用是带动以不同速度的部件成为一个同步速度,也可 以使这些部件锁定在一起。所有现代汽车变速器的前进档均为同步的。 一个单同步器放在两个不同速度的齿轮之间,因此变速器具有两个或 三个同步器组件。 在同步啮合变速器中使用四种类型的同步器:滑块式、盘和板式、平 面式和销式。在现今变速器上最常用的为滑块式。所有同步器均是利 用摩擦在联接之前使齿轮和轴的速度达到同步。
二轴
一轴
中间轴
图3:3轴式变速器
2.2 三轴式变速器
如图3所示结构:第一、二轴同心并与中间轴平行。 第一轴的前端用轴承支撑与 发动机飞轮中心,并 经花键与离合器从动盘相连;第二轴的后端经用 花键连接的突缘装有中央制动鼓和传动轴的千万 向节。第一轴的后端与其成一体的长啮合齿轮及 第二轴的各档齿轮分别与中间轴相应的齿轮啮合。 特点: a.除直接档外,其它各档的传动效率有所降低; b.在齿轮中心距较小的情况下,仍然可门开发的5T17变速箱齿轮与轴的安排 1-五倒档同步器 2-主轴五档齿轮 3-主轴四档齿 轮 4-三/四同步器 5-主轴三档齿轮 6-主轴 7-副 轴 8-副轴一档齿轮 9-一/二档同步器 10-副轴二 档齿轮 红色箭头为一档传动路线 黄色箭头为二档传动路线 绿色箭头为三档传动路线 蓝色箭头为四档传动路线 紫色箭头为五档传动路线
1.离合器 2.变速器 3.万向节 4.驱动桥 5.差速器 6.半轴 7.主减速器 8.传动轴 图 1 传动系机构图
2.传动系主要有四个基本功能: 传动系是指汽车发动机与车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装置,它 应保证汽车具有在各种行使条件下所需的牵引力、车速,以 及它们之间协调变化等功能,使汽车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燃 油经济性;还应该保证汽车能倒车,以及左右驱动车轮适应 差速要求,并使动力传递根据需要而平稳地结合或彻底、迅 速分离。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功能: 2.1 连接或切断从发动机传到驱动轮的动力; 2.2 选择不同的传动比; 2.3 实现倒车; 2.4 控制传到驱动轮的动力,以使汽车安全转 弯和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