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一:选择题:1、上海历史悠久,早在1986年就被国务院颁布为38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上海出现文明雏形大约是在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父系氏族D、母系氏族2、唐朝天宝年间,隶属于华亭县的青龙镇与国内外贸易均很发达,素有“小杭州”之称。
青龙镇经济繁盛的主要原因是A、踞江瀚海的位置提供了优越的航运条件B、政府设立市舶司提供了有利政策扶持C、时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业中心提供原料D、政府设立的江海关为其发展提供契机3、作为上海外滩标志性建筑之一的海关大楼,竣工于1927年,已历经近百年的风风雨雨。
清政府在开放海禁后,最早设立海关的皇帝是A、顺治帝B、康熙帝C、雍正帝D、乾隆帝4、“邑之民业首籍棉布。
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都)从此出。
”(《康熙松江府志》)这反映出松江地区A、棉纺织业发达B、小农经济的吕盛C、商品经济的发展D、资本主义的繁荣5、1876年葛元熙《游沪杂记》所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汉口,曰景德。
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
”“上海兴”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之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清朝咸丰年间《夷场行》中写道:“人间何地无沧桑,平填黄浦成夷场;高高下下嘘蜃气,十十五五罗蜂房;青红黄绿辩旗色,规制略似棋枰方。
……”揭露了列强()A强建租界 B割占香港C攫取领事裁判权 D强迫开放通商口岸7、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市民因不满市容管理混乱,决定向公共租界的市政管理当局递交意见书。
他们应该把意见书递交给A、工部局B、巡捕房C、公董局D、上海道台8、租界作为西人居留地,实行的是华洋分处原则,后由于何种因素使得租界出现华洋杂居的局面A、《上海土地章程》的订立B、小刀会起义的影响C、城厢内外自治公所的成立D、市政委员会的建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
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10、从《上海县竹枝词》中,可以知道许多古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是A.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B.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C.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D.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11..下图是一张上海某一历史时期的警官证。
证件印章中所提及的“特别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奇特的“国中之国”现象。
如果究其源头,此规定最早当出自A.《南京条约》 B.《黄埔条约》 C.《望厦条约》 D.《天津条约》12.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刑事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
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 )A.上海社会治安状况的混乱 B.国人反侵略的斗争高涨C.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 D.英国人的法律意识淡薄13.《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14.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
”其中“亡羊”喻指()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15、图为“上海—吴淞”铁路。
1876年由英国怡和洋行承建,该铁路于1877年被清政府购得后捣毁。
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B、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C、清政府推行“铁路国有”政策,维护中国铁路路权D、清朝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16、“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一,想象不到的成功。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浦东取得“想象不到的成功”开始于A、1978年B、1982年C、1990年D、1999年二、简释题;17、法国人傅立德在《上海法租界史》“告读者”部分写道:“尽管这部著作是如此不完善,但至少有一点好处,使读者知道我们国家在这一小块土地上的惊人努力。
当第一个法国人来这里居住时,它还是一个布满了沼泽地的荒僻的地方。
创建初期的寒伧的‘法国区’(法租界)今天已经成为这个巨大的上海地区中心的一个繁华市区,它有自己的独立生活……完成这样的业绩花了多少时间呢?还不到80年。
我们有权利引以自豪。
”⑴该书出版的主旨是什么?大约在什么时候出版?(2分)⑵“自己的独立生活”指的是哪些方面内容?作者话语中流露出什么样的情感?(3分)⑶你是如何看待租界的影响?(3分)18、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近代百年的上海史就是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缩影。
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企业在上海云集。
下列三幅代表三种不同类型的企业。
(1)分别写出三幅图片中的企业的性质。
(3分)(2)简要分析三类不同性质的企业在此云集的社会原因。
(4分)(3)评价上述三类企业在19世纪末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6分)(4)有人说:“上海在近代是中国先进思想产生与传播中心,也是革命风暴中心”。
下面是编辑“上海思想、政治史”的两张资料卡片。
分别填写一个发生在上海的历史事件,条目名称自定,简介限60字。
(8分19、到2008年,改革开放就已经走过了三十年。
上海的振兴和发展也插上了改革开放的翅膀。
在邓小平关于上海改革开放的重要指示指引下,以浦东的开发开放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契机,上海人民以强烈的进取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发展新路,使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历史性的大变革,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正向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迈进。
上海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摘自中英《南京条约》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的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创立,从此以后,‘申江今作不夜城,管弦达旦喧歌声;华堂琼筵照夜乐,不须烧烛红妆明。
’——摘自《近代文明演变轨迹》材料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维新运动的开展,国人自办报纸蓬勃兴起),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
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思想)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
——摘自《上海档案》问题:(10分)(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前期上海向近代化城市演变的重要表现。
(8分)(2)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振兴和发展折射出中国的哪些经济发展观?(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A 3B 4A 5A 6A 7A 8B 9B 10D 11A 12C 13C 14D 15D 16C二、简释题:17、(1)让人们了解上海的法租界;20世纪20年代(2分)(2)租界因完全脱离和排斥中国政府的行政管辖,法国人拥有行政权、司法审判权、税收权、警务权等;宣扬法国的殖民者“功绩”,歧视中国。
(3分)(3)消极:租界是不平等条约的产物,是近代以来外国列强和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掠夺和殖民统治的基地,是近代中国的耻辱标志。
列强在租界对中国民众的歧视和伤害,给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难以弥补的创伤。
积极:租界成为了解和引进西方先进文明的窗口;租界内特殊的政治环境,也为革命党人的活动提供了某些相对有利的空间;推动了中国的市政建设和城市化的进程。
(3分)18、(1)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分)(2)社会原因:鸦片战争后,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侵入: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解体较早;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扩大。
(4分)(3)①外国资本主义企业虽然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但它们掠夺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洋务运动中所办的军事工业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使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掀起了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6分)(4)思想中心条目:维新运动时期《时务报》是宣传维新思想的主要阵地;辛亥革命时期是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
(任答一个1分)革命中心条目: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光复会的活动中心;五四运动的两大中心之一;中共诞生地;五卅运动发生地;上海人民三次武装起义。
(任答一个1分)简介:分背景、过程、影响三方面各1分。
19、(1)上海近代化进程:①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城市之一,遭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
②城市建设具有西方化色彩。
③大量近代企业创办于上海(或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资企业相继在上海设立),工业(经济)基础较好。
④近代企业促使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产生和发展。
⑤创办报刊和阅报风气形成,有利于新思想(文化)传播,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8分)(2)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等,言之有理,均可得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