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室空间调研报告张雅倩建筑学一班2012212621 摘要:通过观察和记录茶室或咖啡馆的空间中人的行为活动规律,客人、服务人员、物品等不同流线,调查主要的功能空间的分布,交通联系空间的组织分布,考察记录茶饮空间和服务空间的形态,尺度,分析人的行为与空间形态,尺度的契合关系。
在对不同的咖啡馆和茶室进行调查研究后,对茶室设计起到了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关键字:功能分区交通流线空间组织空间形态一、易时光茶楼1、地理位置易时光茶楼位于天津河东万达广场的商业楼里,因此这个茶楼的占地面积并不是很大,而且没有独立的建筑楼,它的地理位置限制了它的空间是较小的,因此如何合理安排茶室的内部空间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这个茶室不是很大,但是它的功能空间分区和布局还是很合理的,对后面的茶室设计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因此值得考察分析一下。
2、主要功能分区和功能空间分布1)主要功能分区这个小茶室具备普通茶室的功能分区包括:客用部分:服务台,茶厅(包括大堂和两个包间),客用卫生间(男女用)服务部分:制作间(与服务台结合,为半开敞式),库房辅助部分:办公及杂物间2)功能空间分布1)虽然茶室面积较小,功能空间组织比较简单,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到,易时光茶楼在功能空间分布上大厅位置选的很好,从楼下上来以后,虽然没有设置门厅,但是在入口放置书架与大厅形成半分割形式。
洗手池的镜子起到在视觉上放大空间的作用,这点很好。
2)由于空间有限,这个茶室的规模和经营范围都是很小的,但是这个茶室也有大空间和小空间的变化形成对比。
设置了两个包厢,一个小包厢,一大包厢,大包厢又设置两个分区,用来大型聚会是一个很不错的场所,小包厢也是很幽静的。
3.交通流线4、总结1)小型茶室,但也设置了大堂和包厢两种形式,功能分区较全面,符合一般茶室的需求。
2) 位于商业楼内,内部封闭,无开窗。
空间有限,没有门厅但也设置了书架作为引导。
3)卫生间正对大堂,这点功能分区的设置欠周详。
但是洗手池正对大堂,大镜子起到了视觉上的放大空间的作用,这点很好。
4) 大包厢与小包厢纵横分布也解决了该茶室空间有限的问题,而且大小空间形成对比,丰富空间形态。
但是大包厢内分区设置还是不佳,有点浪费空间。
二、上岛咖啡1、地理位置此次调研其中的一个选址是位于天津站附近的一家上岛咖啡,由于位于火车站附近,属于人流量很大的地段,并且火车站周围有津湾广场、世纪钟等景观,又濒临海河河边,是一个繁华的地理位置,因此保证了咖啡馆的使用率和经济效益。
再加之这家咖啡馆是龙门大厦的附属营业方,虽然它不是独立式的建筑,但是它的经营范围是从一层到二层,规模还是较大的,而且这家咖啡馆占据大厦入口的重要地理位置,这样一来,咖啡馆的消费对象将不仅是外面进来的人们,也包括住在楼上酒店的客人还有同属大厦的其他经营方的客人。
2、主要功能分区与功能空间分布⑴主要功能分区这家上岛咖啡规模较大,上下两层加起来约八百多平方米。
主要功能分区有:客用部分:门厅(整个大厦入口门厅),服务台,吧台,茶厅(包括大堂和包厢),客用卫生间(男用女用各一间)服务部分:厨房,洗涤间,库房辅助部分:员工休息室,更衣室,办公室,杂物间由此可见,这家上岛咖啡功能分区是很全面的,而且布局很合理,给消费者带来一个餐饮休闲的好的场所。
⑵功能空间分布这家上岛咖啡因为是龙门大厦的附属营业方,因此与大厦公用一个门厅,也因为门厅在一层分为左右两边,进门左边是上岛咖啡的收银台,收银台后方设置咖啡馆的库房和办公室,右方是咖啡馆的大厅和中厅卡座,半开敞式吧台及制作间,大厅放有一架钢琴,富有高雅的情调,并且钢琴与曲线形通向二楼的楼梯相映衬。
咖啡馆主要服务空间在二楼扇形的空间,扇形空间部分被两道隔墙分成三个厅堂,隔墙设门,厅堂相互分割又有联系。
左右两个厅堂对称布局,设有抬高卡座和围隔的雅座,还有厅堂散座。
中间的厅堂左右两排分布,均为抬高的卡座,中间有隔板围开,卡座前后间并不影响。
沿着走廊的沙发厅堂中的抬高的茶座走过扇形的走廊,走到另一边,是两间包间,每个包厢又被分为里外两个部分,中间有隔墙分开,互不影响,又互相有联系。
两个包厢前,沿着走廊的一边设有沙发散座,可以直接看到楼下的景象,由于二楼主要是中厅式服务区,因此并不会又太大的噪声,保证了不管是在走廊还厅堂的客人都有一个安静幽雅的环境。
通过曲线形楼梯上到二楼,左边还有一个包间,这个包间通过隔板被分为里外两部分,是包间成为半开放式,既有向里的不受干扰的包厢又有向外的雅座。
包间向里走是厨房,厨房位置靠里不影响客人,而且方便给客人提供餐饮。
抬高的卡座厅堂中的散座在垂直空间上,茶座的设置,大厅堂全部抬高,小厅堂有抬高有降低,富有变化。
而一楼通向二楼的楼梯设计也成为这个咖啡馆的一个亮点,曲线形的楼梯不仅起到一个很好地引导作用,而且在随着曲线形的楼梯向上走是,移步换景,将可以看到这个咖啡馆的不同景象,很有意味和趣味。
3、交通流线二层平面1:200由一二层平面可看出,由于平面为扇形,主要功能空间即茶厅茶座位居中间,两边为包厢和辅助空间,不仅仅通过走廊连接,穿过茶厅也可以联通。
这样的布局方式,带状与块状的分布,使整个咖啡馆在交通连空间的组织分布合理而且富有变化。
4、总结在功能空间分布上,通过观察和分析,我觉得有一下几个优点:1)经过分析,该咖啡馆实际上没有传统的大的茶厅,而是设置中小厅堂并且互相联通,每个茶厅都设有卡座有的还有散座,这样与咖啡馆扇形的场地相契合,而且保证了每个茶厅都有一个安静的氛围。
包间半开敞式一大优点2)该咖啡馆另一个特点是包厢的设置,包厢设置为半开敞式,分为里外两个部分,里外既有分隔又相互连通,保证各自安静的环境,又有一定的联系。
3)在垂直空间组织上,该咖啡馆的茶座有抬高,有抬高一个踏步的,也有抬高三个踏步的,满足客人不同的需求并给空间带来丰富的变化。
4)这个上岛咖啡馆的制作间有两种,既有独立式的又有半开敞式的即与吧台相结合的。
一楼设置半开敞式的,离入口近,便于不停留过久的客人,而半开敞式吧台与钢琴的分割融为一体,是咖啡馆富有情趣。
二楼设置独立式的制作间,方便给顾客提供餐饮,又不打扰顾客享受咖啡馆幽雅的环境。
5)库房,办公室居于一楼的左半部分,而这部分均设置辅助空间,保证不影响顾客,而且方便营业人员办公进货。
三、七夕咖啡馆1、地理位置七夕咖啡馆位于合肥市天鹅湖畔万达广场附近。
这家咖啡馆同样是位于商业内,属于商业城的附属营业方。
它虽然没有独立的建筑,但是它占据了三层的位置,并且一层门厅为这家咖啡厅私有,这与前面的上岛咖啡馆与楼上酒店共用门厅是不同的。
在万达广场附近,这家咖啡馆占据有利地势,给咖啡馆带来大量人流,提高咖啡馆的营业效率。
2、主要功能分区和功能空间分布1)主要功能分区:客用部分:门厅(一层),服务台(二层吧台),茶厅(大堂和隔间,独立包厢),客用卫生间(两层均设有男用和女用卫生间)服务部分:制作间(与服务台结合,为半开敞式),洗涤间通过观察发现,这家咖啡馆的功能分区划分的不是十分详细,辅助部分如更衣室,办公室并没有特别的设置。
跟前面山岛咖啡馆比起来,还是前者的功能分区更加的全面。
2)功能空间分布1)这家七夕咖啡馆,一层只是门厅,门厅设置引领台和座位,还有书架与台阶上的装饰,是门厅就富有雅致的氛围。
通过楼梯才能到达二楼,给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感觉。
2)通过楼梯到达二层,值得一说的是,错层的墙壁的开窗,还有落地窗的设置,使整个空间变得敞亮而且相互联系,成为咖啡馆的一个特色。
3)这家咖啡馆的主要服务空间位于两层和三层,二层和三层几乎是各自独立的,除了通过楼梯连接上下层的关系。
两层均有长方形和圆形的穿插形成平面。
圆形区域以中心的柱子为轴,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由帘子分割开来,扇形的桌子与空间相契合。
大堂通过一个很长的屏风分割成左右两个部分,一个部分设置隔间,一个部分设置卡座和沙发座。
4)二三层虽然功能空间的布局相似却也有所不同。
一个茶室主要的服务空间是茶座,七夕咖啡馆的茶厅分为大堂,隔间和包厢。
包厢主要在三层,这也是二三层不同的地方。
三层包厢的地方对应的在二层设置了吧台和制作间,且制作间为半开敞式的,方便给客人提供服务。
二层将三层对应的包厢打通,设置了隔间,且用书架分隔空间,营造了幽雅的氛围。
二三层不同之处5)七夕咖啡馆大堂通过长的镂空屏风将大堂茶厅分成成两种空间形态,即带型和块状形,使水平空间更加丰富。
6)另外要说的一点是卫生间的设置,卫生间的位置较前两者即易时光茶楼和上岛咖啡都体现出它的优势。
卫生间的位置相对来说较隐蔽而且还便于客人寻找入口。
这一点上很好的考虑了顾客的需求。
3、交通流线几种包厢形态一层平面1:100二层平面1:200 吧台及制作间吧吧台三层平面1:200通过分析交通流线,从平面图来看,七夕咖啡馆在水平的空间组织上是十分富有变化的,而在垂直的空间组织上来说会相对单调一点。
上下的空间关系的联系并不是很明显。
4、总结通过对七夕咖啡馆的调查和研究,我发现,由于咖啡馆的平面范围大,因此设置各种形式的分隔,是空间既有分隔又有联系,这是七夕咖啡馆的一大特点。
也是后边我们设计茶室时很值得借鉴的。
总结一下七夕咖啡馆空间分隔的形式:圆形区域用柱子形成分隔(线与面的结合)用书架分隔出一个个隔间,隔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分隔。
同时为顾客提供书架上的书,并营造一个书香之氛围。
镂空的长屏风,将大堂分割成两个部分,通过镂空的空洞相互联系,相互街景,使整个大堂充满生机也不失高雅的气氛。
四、对比总结一、共同点:1 性质相同,都为咖啡馆,提供餐饮的休闲场所。
2 场地类似,都是附属于商业楼,没有独立的建筑。
3 在主要功能空间分割上都设有厅堂,包厢,散座。
二、不同点:垂地的帘子,产生私密的空间,即使是在大堂的茶座也保证了互不干扰,提供一个幽静的环境。
镂空的隔墙,既能够分隔空间,又不会带来沉闷的气氛,相互分隔又相互联系。
1 、隔间分隔方式不同。
2、大茶厅不同。
上岛咖啡没有大的茶厅,而是若干个小茶厅连接,小茶厅内设置隔间。
3、包厢设置不同。
上岛咖啡分为内外和半开敞式。
七夕咖啡馆只有独立包厢。
4 、垂直空间组织不同。
上岛咖啡茶座有的有抬高,有的没有,比七夕咖啡馆更富有变化。
5、功能分区不同。
上岛咖啡馆更加全面。
而且有钢琴台,钢琴台与吧台的结合是咖啡馆富有情调。
6、水平空间上看,七夕咖啡馆的流线更加丰富而且形成流通的环路。
而上岛咖啡馆流线的流通性稍微弱一点。
7、空间分区各具特色。
七夕咖啡馆大堂通过屏风形成两种空间形态,即带型和块状形。
上岛咖啡馆的大堂通过走廊和隔墙将大茶厅一分为二,形成联通的带状空间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