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
13(1)
JournalofHainanMedicalCollege97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陈年根,任兆平
(海南医学院药学系,海南海口571101)
[关键词]化学,药物;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1237(2007)01—0097—02
随着我国药品专利法的实施及加入WTO,知识产权保护的压力剧增,国外专利保护期内的药品不能再随意仿制,这给我国合成新药的研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促使我们必须尽快完成新药由仿制向创新的转轨.为培养适应新世纪药物研究的合格的药学人才,我们的药学教育必须向创制新药的教学思路转变。
为了实现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积累药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经验,必须对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通过参考国内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教学的先进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推行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达到以上的目标,我们在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教学方法的尝试。
1课堂教学
药物化学(medicinalchemistry)是基于化学的学科,也含有生物学、医学和药学的相关知识。
它是关于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的发现、设计、鉴定和制备的科学,也研究这些化合物的代谢,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的建立。
传统的药物化学教学内容主要以化学模式为主,着重介绍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和制备过程等,割裂了药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
学生多以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内容为主,学习积极性并不高。
培养的学生缺少创新药物研究的能力,已不能适应当今新药研究的需要[1]。
面对当前药物研究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新形势,在课程教学改革
[收稿日期]2006-11-09
[作者简介]陈年根(1971一),男.江西抚州人,主管药师。
硬士.和建设中,我们确定以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技能、具有较强新药研究和开发能力的高质量人才为目标。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将构建和表征药物分子结构的基础化学以及和药物作用靶点相关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不放松介绍药物作用的化学基础上、着重解释设计新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各类药物的发现和发展、最新理论和技术、特别是上市新药中有代表性的药物在研究过程中的思路和理论为考虑的出发点和归宿。
例如,通过对教材中典型药物,如局麻药盐酸普鲁卡因、拟胆碱药氯贝胆碱、H。
一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的发现过程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了药物开发过程中新药发现的的异同点,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在介绍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时.着重解释仿创策略(“MeToo”药物)以及在新药开发能力较弱的国家进行“MeToo”药物开发的重大意义,并举例进行了说明。
如日本武田公司在第1个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开发成功3年后即上市了第2个结构类似的抑制剂兰索拉唑,即是在充分研究专利保护范围的基础上,在不侵犯专利前提下进行专利边缘创新的典型例子。
非常重视专利的研究,引进、模仿、创新的模式,是日本制药工业由弱到强的成功经验,这也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
通过以上的阐释避免了传统的对构效关系和结构衍生化的枯燥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在课程介绍进行到一定时间、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适时要求学生进行综述性文章的撰
98海南医学院学报V01.13No.1Feb.2007
写,如某类药物的研究进展,某一药物某个方面如药理作用的研究介绍,甚至根据构效关系设计一类新型的衍生物等。
教师从中选出几篇较好的文章,不预设问题,让大家进行自由讨论,分析文章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了当前新药开发的一些动态,既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2实验教学
药物化学实验是药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以往所学的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巩固,同时又有别于有机化学实验的不同之处。
通过实验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格认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细心观察、仔细记录的良好工作习惯。
为了能够使“教”与“学”能够有效地结合,使教学效果达到更高的层次,我们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了以下的改革。
2.1预习‘2]
以往的实验教学中,主要是老师进行板书,讲解整个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等。
由于很多学生不主动进行预习,听完讲解后仍是一知半解,在实验过程中只能照章操作,遇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教学效果并不好。
有的学生在做完实验后,竞对所做实验一点印象都没有。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们设计了预习报告,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文献,检索所涉及的反应及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并要学生对所做实验提出一个除讲义以外的反应条件的初步方案,同时教师对预习报告进行评阅。
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生通过文献的检索,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与思路,对药物化学的学习兴趣大增。
2.2实验阶段C3,41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摈弃了以前的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先以传统的实验教学为主,即详细地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同时做些必要的演示,然后就每个方面提出问题,了解学生对所做的实验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苯佐卡因的合成实验中,我们也提出了以下问题:如酯化反应中催化剂浓硫酸的量过多为什么会造成酯化产物的色泽变深;在酯化反应中,除浓硫酸外还有什么催化剂可以应用;本实验为什么采用先酯化后还原的方法,而不是先还原后酯化的方法,采用的路线有什么优势等。
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积极回答问题,并提出了很多很好的看法。
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想法迸行实验,学习热情大大增加。
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更加积极的准备,真正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在实验仪器的操作方面,由于学生熟悉仪器的使用需要一个过程,实验仪器的操作我们以分次讲解,边讲边操作为主。
讲完后,每次推选一位学生来充当教师,讲解操作一次,然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进行操作。
这样可加深学生对仪器的使用印象,能较好地掌握每种仪器的操作,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安排整体实验,观察、思考实验。
在实验试剂的配制方面,以前实验所需的试剂都是实验老师预先配好,我们改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动手配制试剂,以培养学生合理安排实验时间,为以后能独立开展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2.3实验报告和设计性实验的撰写
通常的实验报告大多是“老三篇”,即包括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结果与讨论等,学生所交的实验报告存在很多雷同的现象。
为了使学生在以后的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对实验报告进行撰写方式的变革,要求学生采用科技论文的形式进行写作,即包括中英文摘要、前言、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等科技论文写作要素。
这样既可避免实验报告的雷同现象,又培养了学生论文写作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结果和讨论中能够反映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科研开发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章玲,王小燕,张万年,等.谈药学专升本的药化课教学[J].药学教育,2002,18(4)一27-29.
2刘燕.浅谈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中等医学教育,2000,18(9):39-40.
3王刚,江波.药学本科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5,28(I):99一100.
4吴艳芬,于事,雷小平.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探索[J].药学教育,2003,19(2)147.
(责任编辑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