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保护 校本课程

环境保护 校本课程

科学校本课程资料之一环境保护课教案沭阳县吴集中心小学一年级环保教案1.节约水资源,从我家开始一、活动目标:1.认识水资源对我们的重要性,树立一种生态环境危机感,使学生掌握一些环境科学知识。

2.能提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方案和关于节水方面的具体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活动方式:召开主题班会,全班学生和教师共同参加。

三、活动准备:1.学生在家中观察统计用水情况想想怎样才能节约一部分水,哪些地方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其它方面可以怎样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并做出记录(水表各月走了多少)。

2.请家长帮助学生查找有关节水资料。

四、活动过程:(一)班长宣布:“节约水资源,从我家开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班干部介绍活动内容及要求。

1.教师介绍地球上的水饮用水紧张水体惨遭污染我国的水环境问题……(1)水环境在恶化(2)城市严重缺水(三)学生讨论:1.在我们家中有哪些需要用水的地方?做饭、饮用、洗衣服、墩地、冲厕所、洗澡……2.那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在我们用水时有哪些浪费的观象?学生举例:①洗衣服时洗衣机用水量比用手洗费水多得多。

②刷碗时放着水笼头一个碗一个碗地冲很费水。

教师引导:我们怎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呢?(四)学生教师共同讨论:我们在家庭中应该如何节水?分类总结A、树立惜水意识节水要从爱惜水做起,牢固地树立“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信念,才能时时处处注意节水。

B、养成好习惯据分析,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

与浪费水有关的习惯很多,比如: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为了接一杯凉水,而白白放掉许多水;先洗土豆、胡萝卜后削皮,或冲洗之后再择蔬菜;用水时的间断(开门接客人,接电话,改变电视机频道时),未关水龙头;停水期间,忘记关水龙头;洗手、洗脸、刷牙时,让水一直流着;睡觉之前、出门之前,不检查水龙头;设备漏水,不及时修好。

C、用节水器具家庭节水除了注意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以外,采用节水器具很重要,也最有效。

有的人宁可放任自流,也不肯更换节水器具,其实,这么多交水费长期下来是不合算的。

节水器具种类繁多,有节水型水箱、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

从原理来说,有机械式(扳手、按钮的)和全自动(电、磁感应和红外线遥控)两类。

D、洗澡节水用喷头洗淋浴:(1)学会调节冷热水比例。

(2)不要将喷头的水自始至终地开着,更不应敞开着。

(3)尽可能先从头到脚淋湿一下,就全身涂肥皂搓洗,最后一次冲洗干净。

不要单独洗头、洗上身、洗下身和脚。

(4)洗澡要专心致志,抓紧时间,不要悠然自得,或边聊边洗。

更不要在浴室里和好朋友大打水仗。

要记住:时间就是水!(5)不要利用洗澡的机会“顺便”洗衣服、鞋子。

在澡盆洗澡,要注意:放水不要满,1/3-1/4盆足够用了。

E、厕所节水(1)你如果觉得厕所的水箱过大,可以在水箱里竖放一块砖头或一只装满水的大可乐瓶,以减少每一次的冲水量。

但须注意,砖头或可乐瓶放得不要妨碍水箱部件的运动。

(2)水箱漏水总是最多,进水止水橡皮不严,灌水不止,水满以后就从溢流孔流走;出水口止水橡皮不严,就不停流走水,进水管不停地进水。

(3)用收集的家庭废水冲厕所,可以一水多用,节约清水。

(4)垃圾不论大小、粗细,都应从垃圾通道清除,而不要从厕所用水来冲。

F、一水多用(1)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

(2)家中应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它完全可以保证冲厕所需要的水量。

(3)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去油又节水。

(4)养鱼的水浇花,能促进花木生长。

2.小小环保桶教学目标:1.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小小环保桶,养成爱惜资源,不乱仍废物,保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2.培养小学生耐心、细致、求异求变的个性品质,拓展小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3.锻炼合作的能力,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愉悦、自信和美的感受。

准备教具:1.环境创设:活动区放置“环保桶”(废旧物品制作的范例)2.提供大量不同质地,具有表现力的制作材料(各种纸盒、瓶罐,带子、纽扣、吸管、纸张等)及一些必备的制作工具(粘贴材料、擦布、剪刀、美工刀、笔等等)按类归放好制作材料及工具。

3.活动室中间放一个“百宝箱”。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激发小学生大胆想象、创造设计环保桶,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以及合作能力,进一步萌发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难点:运用废旧材料,创作一个多功能的环保桶。

教学导入:“头脑风暴”1.说一说:你设计的环保桶将有哪些功能?2.想一想:你身边有哪些材料可以利用起来做环保桶的?教学突破口:引导学生创作多功能的环保桶教学过程:一、表演导入一位小天使表演自己设计的环保桶:吸尘、释放清新空气、垃圾分类等等。

二、说一说:你设计的环保桶会有哪些功能?三、想一想,你身边有哪些废旧材料可以利用起来做环保桶?四、制作活动:3——5人一组,自由结伴,分工合作1.一起构思好选择的材料,如首先选择什么形状什么材料做桶?然后在装饰环保桶时,考虑色彩上的呼应,形状上的呼吁,质感上的呼应等选择材料。

2.根据材料的特点,回忆迁移已有的制作经验,大胆创造性去表现自己的独特构思。

3. 引导小学生创作一个多功能的环保桶。

4. 对操作探索能力强的小学生尝试用多种材料去表现,充分挖掘不同制作材料的潜在价值,设计出独特的环保桶。

5. 整理好所有物品,保持环境整洁。

五、欣赏1. 相互交流制作的材料与方法。

2. 介绍设计的环保桶的多种功能。

3. 展示作品,互相欣赏,感受美和成功的喜悦。

六、活动延伸:1.“环保小天使”到各班赠送自己制造的“小小环保桶”,进行环保知识宣传。

2.材料摆放在方案区,让小学生自主活动时取用。

3.空气变新鲜了一、活动目标:1. 能围绕故事情节的发展,开展讨论,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 让小学生了解一些城市空气净化的初浅知识,并初步激发小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1. 引导小学生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 了解净化空气的初浅知识,激发环保意识。

三、材料与环境创设:1. 大森林与城市的背景图。

2. 插入教具一套。

四、设计思路: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环境教育”已走进中小学的课堂。

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小学生教育,也有必要尽早让小学生——21世纪的主人从小接受环境保护的启蒙教育。

故事“空气变新鲜了”通过形象地描述了一只猴子从森林来到大城市,由于大城市的空气污染,而出现了身体上的一系列的不舒服,从而让小学生知道造成空气污染的一些原因,更激发小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从小懂得保护环境,热爱自然。

《纲要》中也指出,要让小学生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有认识和探索的兴趣。

五、流程设计: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讲述故事,启发设问,讨论——>完整欣赏故事——>迁移(一)、创设情境:师:(出示城市背景图)有一只猴子,从森林来到大城市,小猴非常开心,它为什么很开心?)(二)、讲述故事、启发设问、讨论:1.师讲述第一、二段。

提问:(1)、小猴为什么会得这种病?(辅:小猴在大森林里从来不生这种病)(2)、医生说最好的药是什么?2.继续讲述。

提问:(1)、小猴会想什么办法让城市里的那些人也吸到森林的空气?(2)生病的那些人想怎么样让城里的空气也变新鲜?(启发小学生讨论,想各种办法)(辅:大烟囱冒烟怎么办?汽车后面排出的尾气有毒怎么办?城里的人还是这么拥挤怎么办?)(三)完整讲述:师:城里的人到底怎样让空气变新鲜呢?让我们来完整听一遍。

(四)迁移:师:大家让城里的空气变得清清的、香香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大家生活愉快,身体一定也会更好。

现在,我们一起到小学生园找找,看看哪些地方还可以添些什么?怎样使我们小学生园的空气更新鲜、更美丽。

附故事:故事:空气变新鲜了有一只小猴从森林来到了大城市。

“哇,城市真美呀。

”小猴高兴地大叫起来。

他看见大城市“嘀嘀嘀……”马路上开着各种各样的汽车。

人们穿着各种漂亮的衣服来来往往,一座座高楼大厦真漂亮,商店里还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

大城市真好!小猴决定在大城市住下来。

可是在城里住了一段时间,小猴觉得身体很不舒服。

鼻子痒痒的,嗓子干干的,呼吸也很困难。

于是,小猴去医院看病,“哇,看病的人这么多。

”医生说:“你们都是得了空气污染过敏症,最好的办法是呼吸新鲜空气。

”小猴灵机一动,“我回老家去。

”回到森林老家,小猴就觉得森林里的空气甜甜的、香香的,真的和城市不一样。

没过几天,小猴的病就好了。

小猴想:要是城里和自己生一样病的朋友们也能吸到新鲜空气,那该多好啊。

对,我把空气带到城里去。

小猴在城里开了一家空气供应站,病人一到这里呼吸新鲜空气,病就马上好了。

于是,这些病人一起商量,要把我们大城市的空气也变得象森林里那么新鲜。

他们一起动脑筋、想办法,在空地上种上了许多绿草、红花、大树,还通过先进技术让城市的烟囱不再冒黑烟,让各种车辆排出的尾气不再污染空气。

人们知道了不随便乱仍垃圾,要保护绿化爱护环境,终于大城市的空气也变得甜甜的,香香的。

4.和大树做朋友活动目标:1.让小学生知道树木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2.进一步了解环境保护与健康的关系。

3.教育小学生要爱护树木,从小确立“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点。

4.培养小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美丽河山的情感,充分体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喜悦心情。

活动一:环境布置师生共同制作墙饰“美丽的大森林”,小学生人人动手在许多棵“树上”贴树叶。

森林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人们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快乐地生活着,通过墙饰内容,让小学生更直观地知道森林、树木对动物及人体的密切关系,是人类的好朋友。

活动二:参观活动1.参观小学生园内的树木,边参观边介绍其名称,以及他们的作用。

2.参观街道、马路边的树木,让小学生观察其特征并介绍他们的用途。

“为什么路边的树木长得高又大?”3.参观小花园内的树木,让小学生知道树木的品种繁多及其功能和过冬方法。

活动三:常识活动通过谈话、观看VCD等形式,介绍树木对人体的作用:①光合作用(遮挡阳光,给人们一片温馨的绿荫);②药用(可制作药材);③食用(有的果树生长水果给人们吃);5对环境的影响(净化空气,释放氧气,绿化环境等)。

并帮助小学生记住3月12日是植树节,以及周围常见树木的名称。

活动四:语言活动1.通过讲环保小故事《爱护小树苗》,让小学生知道保护树木的方法。

2.通过诵读儿歌《绿》(附后)等,激发小学生爱护树木,热爱祖国美丽河山的感情。

活动五:音乐活动组织小学生学唱《大树妈妈》这首歌,并采用歌舞表演的形式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爱护树木以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活动六:游戏“答小记者问”小学生当小记者,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有关树木方面的小知识,进一步加深小学生对环保知识的印象。

1.你知道吗?树木对人体有哪些好处?2.植树节是几月几日?3.我们怎样爱护树木?4.你知道树有哪些用途吗?5.你认识哪些常绿树、哪些落叶树?6.树是怎样过冬的?活动七:社会实践活动“给树叶找妈妈”带领小学生到小花园内拾落叶,然后对照落叶看看是哪棵树上掉下来的,就算帮树叶找到了妈妈,巩固小学生对树木特征的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