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研究目的:发现一批肝脏 疾病的预警分子、诊断标 志、药物靶标、疾病治疗 靶标和创新药物,为提升 肝病预防、诊断与治疗水 平,提供强劲科学动力。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953年 Watson(美)与 Crick(英)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 结构模型,1962年共获诺贝尔奖。
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H. Crick)
詹姆斯·沃森(James D. Watson)
Hamilton O. Smith Daniel Nathans
Werner Arber
1969-1972, Arber(瑞士),Smith(美)与Nathans(美)在核酸限制酶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1986年由美国学者提出, 1990年正式启动,我国在HGP的实施期间 也参加了该项计划。2001年2月公布了人 类基因组草图,2003年4月正式完成。
这是人类生命科学史上的又一重大的 里程碑。
人类肝脏蛋白质计划(HPP)
• 16个国家和地区的八十余个实验室报名参加, 是我国领导的第一项重大国际合作计划,也是 第一个人类组织/器官的蛋白组计划。
生物化学的创始人埃米尔·费舍尔(Emil Fischer)
2.动态生物化学
• 任务:弄清了生物体内各种化学物质的 主要代谢途径
• 特点:蓬勃发展
Hans Krebs (1900-1981)who found the cycle of Ornithine and tricarboxylic acid in 1932 and 1937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什么是生物化学?
生命的化学, 化学的生命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分 子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的基础 生命科学。
生命的共同“语言”——化学
第一节 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起源:18世纪中晚期 发展:19世纪 蓬勃兴旺:20世纪
目前生物化学以成为自然学科中发展最 快、最引起人们重视的学科之一。
的分离与应用方面做出突出贡献,1978年共获诺贝尔奖。
1972 Berg(美)在基因工程 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了杰出成 果,获1980年诺贝尔奖。 1973 Cohen等(美)用核酸 Paul Berg 限制性内切酶EcoR1,首次 基因重组成功。
Herbert Boyer Stanley Cohen
2001 Venter(美)等报道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草图测序。
发展简史
• 1.叙述生物化学 • 2.动态生物化学 • 3.分子生物学
1.叙述生物化学
• 任务:分析和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 生物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 特点:初期阶段
新物质不断被发现
熟知化合物发现新功能
1890-1902 Fischer(德)首次 证明了蛋白质是多肽;发现酶的专 一性,提出并验证了酶催化作用的 “锁-匙”学说;合成了糖及嘌呤。 1902年获诺贝尔奖。
Hale Waihona Puke 3.分子生物学• 任务:探究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其 功能之间的关系
• 特点:阐明生长、分化、遗传、变异、 衰老和死亡等基本生命活动规律
1949 Pauling(美)指出镰 刀形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 分子病,并于1951年提出 蛋白质存在二级结构。 1954年获诺贝尔奖
李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