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3)小丁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发现视野中会有“污物”出现。该同学为了能正确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画出了如下图所示的思维导图。请你在方框中填入合适的文字,将该思维导图补充完整:①_______,②_______。
三、简答题
28.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
C.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D.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简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6.关于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甲中的细胞壁和液泡是植物细胞具有的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
B.乙所示的胃的结构层次是器官
C.丙中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保护组织
A.致冷剂进入蒸发器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B.致冷剂进入蒸发器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C.致冷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
D.致冷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
12.如图甲所示,质量相同的a、b、c三种液体分别装在三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如图乙是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
22.一根水银温度计连水银泡总长10厘米,最大刻度A处离顶部2厘米。将此温度计放入35℃的温水中,液面升到B处,B离顶部6.2厘米,如图所示。再将此温度计放入40℃的热水中,液面升至离顶部3.2厘米处。此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是______,表示人体正常体温刻度值位置距顶部_____厘米。
23.小陈在登山的过程中,注意到路边一处岩石有特殊的纹理,如图甲,此处的地面非常潮湿、植被低矮。
D.丁和丙的生物体结构层次是相同的
7.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作为质量标准单位的国际千克原器,百余年来因表面遭污染而增重约50微克。2018年11月6日,在新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科学家们通过投票,正式让国际千克
原器退役,改以普朗克常数(容号是h)作为新标准来重新定义“千克”,若使用增重后的国际千克原器测量物体质量,测量值跟真实值相比将()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9.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A.小于6毫升B.大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范围
10.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到甲、乙视野。下列正确的是()
A.图一所示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为26倍
B.图二中,由甲换到乙需要转动转换器和细准焦螺旋
C.图二中,甲视野的放大倍数比乙小,视野也较暗
D.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注视目镜
11.冰箱利用致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致冷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的物质。下列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4)实验现象:甲、乙烧杯中的水变色情况是______。
(5)原因分析:甲烧杯中的苋菜叶细胞的细胞膜被破坏,乙烧杯中的苋菜叶细胞的细胞膜完好无损。
(6)实验结论: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31.如图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
(1)在安装此装置时,应先固定铁圈_______(选填“铁圈M”或“铁圈N”)位置。
(2)指出a图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
(3)小文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b、c所示,试判断哪幅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并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
(4)在看到水沸腾现象后,小明就立即熄灭酒精灯停止实验。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仍存在不足,并对水沸腾后小明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1)小陈发现,岩石的纹理中好像是远古时代形成的动物化石,这种岩石应该属于三类基本岩石类型中的_______。
(2)这里有一种植物,有根、茎、叶,叶背面有一个个褐色的囊状结构,如图乙,该植物属于_______类。
(3)通过进一步观察,小陈发现此处还生活着葫芦藓。它植株矮小与乙中植物在结构上最根本的区别是_______。
A.物质由甲到乙的变化需要放热
B.物质由乙到丙的变化叫做汽化
C.樟脑丸变小了是由甲到丙的变化
D.霜的形成是由丙到甲的变化
5.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注入液体后,等1~2min,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出刻度值
B.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全球范围内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及周围海域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一带
16.图甲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用不同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图乙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图线,则()
A.甲烧杯中的水温度升的比较快,说明比热容比乙杯中的水比热容小
B.加热相同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C.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的水升温比乙杯的多
A.bcaB.acbC.abcD.bac
13.如图中的黑色部分表示四种动物共有的特点,则该特点是()
A.具脊椎骨连接而成的脊柱B.用肺呼吸
C.体温恒定D.卵生
14.如图中的甲、乙两地的方位判断正确的是()
①甲在乙的东北方向②甲在乙的正北方向
③乙在甲的正南方向④乙在甲的西南方向
⑤甲、乙都在西半球⑥甲、乙都在东半球
29.如图甲所示,装有部分水的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170g向杯子中放入一个金属球后,水刚好将杯子装满,杯子、水和金属球的总质量为248g,如图乙所示,然后取出金属球,向杯子中加满水,此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200g,如图丙所示,求:
(1)金属球的体积;_____
(2)金属球的密度;_____
D.甲杯的水加热2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min吸收的热量相同
17.小伟同学在模拟警察侦破案件时,在“案发现场”发现一个脚印。根据医学研究,通常人站立时的身高约是脚长的7倍,据此他判断“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A.1.65m
B.1.75m
C.1.85m
D.1.95m
18.物质变化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两种形式,下列生活图片中表示在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如图,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熄灭酒精灯B. 取固体药品
C. 滴加液体D. 闻气味
2.如图所示为常见的景观植物——含羞草,这种植物的叶片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种现象反映生物能够()
A.进行呼吸B.生长和繁殖
C.新陈代谢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A. 活性炭吸附毒气B. 将鲜鸭蛋腌制成皮蛋
C. 用粮食来酿酒D. 用炭火烘制作烤鱼
19.如果你是一位桥梁设计师,要在可能发生泥石流的不是很宽的河道上建一座公路桥。万一发生泥石流时,要求尽量使泥石流能顺利通过桥梁,又要保证桥尽可能不被冲毁,则下列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建在河道拐弯处,单孔大跨度B.建在河流直道处,单孔大跨度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________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_________。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_____。
3.限于活动范围,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地球的形状,但可通过身边某些现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下列现象和事件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C.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位置变化 D.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某种物质处于固、液、气三种物态中某一状态下分子的排列方式,下列有关论述正确的是( )
C.建在河道拐弯处,多桥墩小跨度D.建在河流直道处,多桥墩小跨度
20.在室温为25℃的教室内,小亮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下图表示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21.如下图,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cm。用它测得《科学》课本188页的厚度为9.4毫米,则每一张纸的厚度为_______毫米。
26.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1)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t2时刻,该物质处于_______态(选填“固”、“液”、“固液共存”)
(2)已知0~t1与t5~t6的时间相等,从图可知两段时间内温度升高不同,由此可以做出:“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的判断。请写出做出此判断的依据______。
(3)若该金属球是空心的,且空心部分的体积为20cm3,则制造该金属球所用金属的密度。_____
四、探究题
30.小萌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请你帮她共同完成实验。
实验材料:1000毫升大烧杯,清水,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红色苋菜等。实验步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