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咬文嚼字》说课稿(正)

《咬文嚼字》说课稿(正)

《咬文嚼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是来自磐石一中的潘桂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咬文嚼字》。

一、说教材
1.课文的特点及地位
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富有“理趣”。

这——就是文化随笔的魅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阅读鉴赏部分,第三单元就是一个文化随笔单元,而《咬文嚼字》是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朱光潜先生向我们讲述“在阅读和写作中要斟酌字句,锤炼语言”的一篇文化随笔,认真学好它,对学生了解文化随笔的特点,在阅读和写作中养成字斟句酌的习惯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四个方面:一是“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二是“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三是“品味妙语佳句”,四是“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说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之间的密切关系。

2、变文艺随笔的枯燥性为趣味性,以实例让学生体会“咬文嚼字”。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咬文嚼字的方法。

2、学习并借鉴本文的论证方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教学重点: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

三、说课时:1课时
四、说教法
1.理论依据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三步教学法
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移应用。

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3.具体操作
⑴立足课本整体感知⑵跳出课本拓展延伸
⑶品评鉴赏培养能力⑷举一反三迁移应用
五、说学法
1.学生现状:高二学生具有理解一般散文的能力。

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路难。

2.学法指导
⑴通读全文两遍,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
⑵在教师引导下,鉴赏诗句,培养思维能力
⑶在鉴赏诗句,组织语言时,将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写作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打算用四个步骤来完成:激趣导入——文本解读——拓展延伸——课堂总结(一)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要在导入上,下一番功夫,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大屏幕展示“吃在中国”“在中国吃”“在吃中国”三句话的含义,然后顺势带出课题,今天我们也要像朱光潜先生一样,咬一回文,嚼一回字。

(二)文本解读
一是导学案检测,解题,二是学生自主学习,三是学生合作探究,四是分析归纳。

第一环,导学案检测,解题。

是为了知人论世,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第二环,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通读文本,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生字词的音、形、义的问题,并在阅读文本时,划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为合作探究作铺垫。

第三环,合作探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要精心设计问题,由于文本内容缺乏趣味性,我选取了课外趣味性的例子来置换。

设计如下:
小组合作探究:(一)
1、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辣妹子从小不怕辣,辣妹子长大辣不怕,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2、明末皇帝曾送给重臣洪承畴一副对联以表彰他,后来洪承畴变节降清,有人在此对联上各加一个字(虚词)来讽刺他。

怎么加呢?
皇恩浩荡()
臣节如山()
3、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
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三个句子情感的不同是由于什么导致的?
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文本。

体会作者列举出的“咬文嚼字”实例,所体现出的道理。

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结合43页研讨与练习一,思考:
这五个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你还能想出哪些“咬文嚼字”的例子?
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这一主要观点而展开的,从而突出重点。

拓展延伸(一)
合作探究:
与小组内同学合作,探讨看过的电视剧中有哪些“套板反应”?
出现“套板反应”的根源是什么?怎样改变“套板反应”?并推荐二名代表与全班同学分享你们的成果。

(三)分析归纳,在前面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后,就水到渠成的提炼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明白了本文中“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了。

由于词典和出处对咬文嚼字的解释都是贬义的,所以应让学生理解作者是用了“贬词褒用”的修辞手法。

作教学总结时,我将用《咬文嚼字》期刊创刊的话语结束这一堂课。

七、说板书
阅读写作
句式是什么
繁简文字字眼为什么
情感
怎么样妙境套板
为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