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教具
课件、多媒体、教材等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以2010年富士康集团入驻河南的案例讲解了产业转移的概念与影响因素,这节课我们以东亚为例,继续探讨产业转移对区域地
理环境的影响。
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探究新知1、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老师将同学进行分组,分别从四个影响方面出发,对比
探究产业转移对转入地区和转出地区带来的影响。
再有请小组代表与
大家分享,老师进行点评。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学生读P91图5.12“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后日本工业结构的调整”。
【提问】从1945年到2000年,日本的主导产业部门发生了哪些变
化?(轻工业→重化工业→高科技工业。
)
【讲解】每一次工业结构调整,都伴随着原主导产业向海外转移。
【提问】产业转移对转移国(日本)和转移对象国(韩国)各有什么
影响?(讲解韩国从1973年开始重点发展重化工业,80s初步形成以
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时间缩短)。
【总结】结合图表资料进行探究,既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读P92图5.13“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讲解】一个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周期:开发期→增长期(信息产业)→成熟期→衰退期(纺织产业);产业转移促使各国据自身优势发展相应产业,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发达国家主要发展处于开发期或增长期的产业,如:日本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发展中国家主要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产业区,如我国大陆、朝鲜、蒙古)
【思考】
(1)按照图5.14,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产品的一般加工环节,为什么?
答:加工环节的附加值很低,即利润很低,但一般耗用的劳动力较大。
(2)按照图5.13和图5.14所示的规律,发展中国家将永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要注意将研究、开发一起引进。
多引进处于研发期、增长期的产业以及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
1985年韩国提出“技术立国”的政策,就是避免总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
【总结】
③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重化工业由发达国家迁移到发展中国家,对迁出国和迁入国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呢?
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阅读图5.15,说明产业向国外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总结】
九、板书设计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十、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来组织教学,这些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地理素养。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消化。
由于对学生的知识水平了解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鼓励、启发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