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播学第二章

传播学第二章


(四)四大先驱
2、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 勒温 德国犹太人,原在柏林大学任社会心理学教授, 1933年为躲避法西斯迫害而逃亡美国,在艾奥瓦 大学任教。 宣传理论:“把关人”“场论”和群体动力论 (群体传播研究) 他认为,当一个人通过一种传播过程接收了信 息,该信息的意义就在一定程度上有这个人所属 的群体决定。
缺陷:单向性和直线性的 意义:勾勒出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 制研究、内同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 研究 代表作:《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 他最早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环境监 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 《精神病理学与政治学》1930年 《世界历史上的宣传性传播》1979年
开辟了几个新的研究领域: 如电视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国际传播中的信 息流通,传播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等等。 他曾经2在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多次访华, 是最早向中国介绍传播学的外国学者之一。 从50年代以后,传播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 新学科逐渐建立和巩固了自己的学术地位。
小结
集大成者——施拉姆 两大学派——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三大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 四大先驱——拉斯韦尔、勒温、拉扎斯菲尔德、 霍夫兰 武大研究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 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3、美国的大众传播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媒介的作用主要有:一方面,传播大量经济 信息,特别是广告,一方面,为各种企业服务的 没接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企业。 互动中没接给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作用也显 现出来,出现了大量的商业推销、政治宣传、欺 骗、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问题,这成了美国学 术界必须面对和研究的课题。 4、学科背景 师姐各地的优秀人才纷至沓来,这里培育出 一大批新思想、新学科,由此奠定了传播学的学 科基础。
他创立了4个专门传播研究机构: 他先后亲自创建了四个传播研究机构:衣阿 华民意调查中心{1934年)、伊利诺斯大学传播学 研究所{1947年)、斯坦福大学传播学研究所 (1956年)、夏威夷东西方研究中心传播研究所 (1973年) 通过这些教育和科研机构,施拉姆培养了一 大批传播学研究生,形成了“施拉姆学派”
5、其他学科的发展:与传播学有着许多衔接点的 一些社会科学,如新闻学、心理学、社会学、政 治学、文化人类写等都已经有了充分的发展,为 传播学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二、传播学在美国诞生的原因
1、强大的经济实力 2、媒介背景: 美国本身由于本土未遭到破坏,传媒技术的 发明与应用一直持领先地位(1920年匹兹堡无线 电视台开业,1926年全美广播公司NBC成立等等, 它拥有美联社、合众社等著名通讯社) 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利用和研究,就成为美国 各界重大的课题。
拉斯韦尔曾经为宣传下过这样的定义: 宣传就是运用象征符号来控制(人们的)群 体态度,广义的宣传,就是运用种种表态方式一 影响人们的行动的技术,这些表态方式可以是口 头的,书写的,图画的或者音乐的等等。
宣传理论: 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 (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的研究) 五个基本构成要素: 谁传播——控制分析 传播什么——内容分析 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媒介分析 向谁传播——对象分析 取得了什么效果——效果分析
(四)四大先驱
4、社会学家保罗 拉孔斯菲尔德 奥地利籍犹太人,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博士学 位,德国法西斯上台后,他往美国。 两级传播论、克伦比亚学派、“的效果 例,1940年主持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总统选举中 选民们政治倾向的改变,很少直接受大众传媒的 影响,人们之间直接的面对面交流似乎对其政治 态度的形成和转变更为关键
2、他的研究借势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 杂性,为否认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 要依据。 霍夫兰学术关心在于届时传播效果形成的各 个条件,如心愿的条件,传播方法和技巧的条件, 以及受传者本身的属性条件等等
主要著作 《大众传播实验》1949年 《传播与说服》1953年 《说服的表达次序》1957年 《个性与可说服性》1959年 《态度的形成和改变》1960年
重点: 关于传播学的两大源流,四大先驱、三 论、两大学派
(一)两大源流
欧洲源流: 1、塔尔德——模仿理论 《模仿的法则》和(舆论与群集》。观点:模仿 “最基本的社会现象”,传播是最基本的互动渠 道。 2、西默尔——网络理论 《社会分化论》、《社会学》、《社会学的根本 问题》。观点:最早研究群体对个人的行为的影 响,个人有特定信息渠道,相互链接,形成传播。
(二)两大学派
西方现代传播学可分为两大流派: 1、批判学派: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思想背景作为 基本资源与立场,对传播机制进行深刻的批判性 研究和改造。 2、经验学派:深受美国实用主义和行为主义影响, 注重把握传播活动的规律,
(三)三论
信息科学: 1、信息论 1948年 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 )在传播的数 学理论中提出信息论对传播学 的贡献 (1)提出了信息的概念 (2)提出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 并对传播学的研究及其模式有 过重大影响。
主要贡献
“使传播科学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首先,他把美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 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传 播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并使之系统 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一门新学科——传播学 代表作:《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的过程与效 果》《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 发展》《新媒介》《传播与变化》《传播学手册》 等
(四)四大先驱
1、政治学家哈罗德 拉斯韦尔 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倡始人之一,1926年在 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母校和耶鲁大学 任教。 二次大战期间担任过国会图书馆战时报道调 查局局长,1955年出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
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 1、用政治学的观点对传播进行系统研究,他 关于政治宣传与战时宣传的研究代表着一种早期 的传播学类型。 1927年,他出版了《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一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策略及其效果进 行了全面的分析。 这本书刺激了两次大战之间的宣传研究,使 之成为当时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主要贡献:
1、开创了媒体效果研究的传统,这一传统成为美 国大众传播研究的占有统治地位的范式。 在洛克菲勒财团赞助的普林斯顿广播研究所 担任负责人,在此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听众调查 和研究。 1939年,该研究所迁到哥伦比亚大学并改名 为应用社会研究所,拉扎斯菲尔德开始由广播研 究转向范围更广的传播学研究。
2、通过搜集资料的方法提出了调查方法论,它吧 社会学市调调查的方法和研究社会实际问题的范 围广大到传播学领域 他和卡兹等人在时代生活公司赞助下对总统 大选中的宣传站进行了调查,以测定大众传播对 选民态度的影响(史称“伊里调查”,1944年出 版了调查报告《人民的选择》
3、他首先从受众的角度研究大众传播效果,并提 出了“舆论领袖”,两级传播论,使用与满足论 等观点。 在“伊里调查”研究中,他们发现大众传播 并没有力量左右人们的的态度,决定选民投票意 向的还有其他众多的因素,如“政治既有倾向” 的作用,受众对不同媒介或内容的“选择性接触” 机制,人际传播中的“意见领袖”的影响等等。 根据这项调查,提出了“两级传播”的观点, 认为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 发挥影响,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传统
(四)四大先驱
3、实验心理学家卡尔 霍夫兰 耶鲁大学的实验心理学教授,在二次大战期间 曾应聘担任美国陆军部心理实验室主任。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研究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 响,具体来说就是研究说服与态度的关系、态度 形成与转变、说服的方式、技巧与能力等。 耶鲁学派:“传播与态度改变” 例,《火的洗礼》 《苦难的一幕》
主要贡献 1、把心理学控制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领域, 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调节和复杂性。 霍夫兰和他的实验室的任务,是研究军内教育 电影对提高士气所起的作用和效果,为此他们进 行了一系列心理实验 战后,霍夫兰带着他的研究资料回到耶鲁大学, 主持了“关于传播与态度改变的耶鲁项目”并把 战时的研究称成果整理为《大众传播实验》1948 年一书出版。
主要贡献 1、他使用的心理学试验方法给传播学的研究 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2、它对人们行为和群体的研究启示传播学: 关注大众媒介对个人的影响时,要充分注意社会 环境和个人所属群体的作用。 3、他提出了信息传播中“把关人”概念,且 广泛应用到新闻哥信息的选择,加工,制作和传 达过程的研究当中
主要著作 《个性动力学》1935年 《解决社会矛盾》1948年 《群体决定与社会变革》1958年
主要著作 《广播与印刷品》1940年 《人民的选择》1944年 《传播研究》1949年 《投票:对总体选举中舆论形成的研究》1954年
传播学的鼻祖和创建者
威尔伯 施拉姆(Wiber Schramm) 美国人,早在艾奥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 该大学教授文学创作。 二次大战期间,他曾应聘到美国国防部战争情 报室工作,并在那里开始与霍夫兰和拉扎斯菲尔 德等人接触。
施拉姆:
远远的是一座小岛,一只小船向它驶去。 船上的人上了岸,带来了另一民族的习惯, 文化认知„„这就是传。
传播看起来就是如此简单,但有时也很复杂和丰富。
《龟兹石窟》专题片欣赏
/jilupian/20130409/07bceec9a66a1898.html
(一)两大源流
美国源流: 1、杜威:大众传播是变革社会的重要工具 2、库利:系统研究人际传播现象,进行理论化尝 试——“初级群体”、“镜中我” 3、帕克和芝加哥学派,最早将报业作为社会和文 化机构研究:反对本能论,提倡社会互动论 4、米德:互动理论创始人之一,“主我”和“客 我” 5、李普曼:“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
(三)三论
信息科学: 2、控制论 1948年 威纳(Norbert Wiener )在《控制论》中提出了 反馈的概念,反馈是指信息的 部分回流。 对传播学来说,《控制论》 的主要意义在于将反馈这个概 念引进传播过程研究,知道我 们认识人类社会传播过程的互 动性和双向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