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数轴动点问题专项练习知识导航
1、数轴
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
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
若点向右移动a个单位长度,则该点对应的数增加a;
若点向左移动a个单位长度,则该点对应的数减少a.
2、数轴上表示距离
求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如果知道这两点对应的数的大小关系,则可以用“大减小"来表示距离;
如果不确定这两点对应的数的大小关系,则两数相减再取绝对值来表示距离。
例如,数轴上A、B两点分别对应数a、b:
若己知a>b,则A、B两点的距离为a‒b;
若a、b的大小关系不确定,则A、B两点的距离为|a‒b|(或|b‒a|),即A、B两点间的距离可表示为AB=|a‒b|={a‒b(a≥b)
b‒a(a<b)
3、绝对值几何意义
绝对值的定义: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我们可以将|a|化作|a‒0|,理解为数轴上a与0之间的距离;|a+5|可以看成|a‒(‒5) |,理解为数轴上a与‒5之间的距离。
那么,我们可以将|a‒b|理解为数轴上对应的数a与b之间的距离.
4、绝对值方程解法
①对于|ax + bl|=|cx + d|类型的绝对值方程,可直接化为两个方程,ax+b=cx+d或ax+b=‒(cx+d),解出x的值即可;
②对于|ax+b|=cx + d类型的绝对值方程,在解出x的值后需代入cx+d z 0中检验是否;
成立,若不成立则舍去;
±
③对于|ax + b||x+ d|=k类型的绝对值方程,在解出x的值后,需检验是否满足分段时的x范围,若不成立则舍去;在分段时,每个零点只能取等一次.
刻意练习
1. 在数轴上,点A表示‒3,从点A出发,沿数轴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则点B 表示的数为_______,从点B再向左移动10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则点C表示的数为_______
2. 点A、B、C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x、3、‒4,那么A到B的距离为_________,到C的距离为___________(用含绝对值的式子表示)
3. |x‒5|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_____的点与表示_______的点之间的距离;
|x‒6|=1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______的点与表示______的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
|m‒n|的几何意义是表示______的点与表示_______的点之间的距离,且|m‒n|=|n‒m|; .
|m+n|的几何意义是表示______的点与表示_______的点之间的距离.
4. (1)|a+7|=|2a‒5| |a+7|‒|2a‒5|=0 |a+7|=2|a‒|5
2
(2)2|x+5|=x+4 2|x+5|‒x=4
(3)|x-3|+|x+4|=15
已知数轴上两点A 、B 对应的数分别为‒3和2, 点P 为数轴上一点, 其对应的数为x.
(1)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点P 到点B 的距离等于点P 到点A 的距离?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点P 到点B 的距离是点P 到点A 的距离的三倍?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已知:在数轴上,点A 在原点0的左边,到原点的距离为8, B 在原点的右边,从A 走到B 要经过32个长度单位.
(1)求A 、B 两点所对应的数.
(2)若点C 也是数轴上的点,点C 到点B 的距离是点C 到原点的距离的3倍,求点C
在数
模块一
无速度动点问题题型一倍分类
例1
轴上对应数的相反数.
如图,在数轴上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为一个单位长度,点A 、B 、C 、D 对应的数分别是a 、b 、c 、d,且c ‒2a=9.
(1)那么a=________,b=___________.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PA+ PD=15?若存在,求出P 点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若不
存在,请说明理由,
题型二
和差类
点A 、B 、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a 、b 、 c 满足: (b+2)2 +(c ‒24)2=0,且多项式:x |a+3| y 2‒ax 3y+xy 2 ‒1是五次四项式.
(1) a 的值为_____, b 的值为_____, c 的值为_________
(2)点S 是数轴上的一个点,当S 点满足SC - 2SA=12时,求s 点对应的数
.
已知如图,数轴上A 、B 、C 三点分别对应有理数a 、b 、c ,且满足(a+8)2 +|b+ 2|+|2c ‒12|=0. 若点D 在AC 之间,且AD+ BD=3CD ,求D 点对应的数
.
已知数轴上有A 、B 两个点对应的数分别是a 、b ,且满足|a+3|+(b ‒9)2=0, 点C 是数轴上
A 、
B 之间的一个点,使得AC+OC=B
C ,求出点C 所对应的数.
所谓不含速度的动点问题,即点的位置不固定,但是点的本身不具有速度,它的位置随着题中的条件改变而改变
.
总结归纳
此类问题的解法:
法一,利用绝对值几何意义列绝对值方程求解:
①定点的位置:
②用绝对值表示点间距离;
③根据题意列绝对值方程求解.
法二,利用数轴进行分段讨论:
先把数轴分成几段,再分别写出动点在每一段上时各距离的表达式(用“大减小”表示距离),最后由条件得到等式,解方程即可,此种方法需注意最后需检验解出的动点对应的数是否满足每- -种情况的范围.
【阅读理解】点A ,B ,C 为数轴上的三点,如果点C 在点A ,B 之间且到点A 的距离是点C 到点B 的距离的3倍,那么我们就称点C 是{A, B }的奇点,例如,如图①,点A 表示的数为一3,点B 表示的数为1. 表示0的点C 到点A 的距离是3,到点B 的距离是1,那么点C 是{A, B }的奇点;又如,表示一2的点D 到点A 的距离是1,到点B 的距离是3,那么点D 就不是{A, B }的奇点,但点D 是{B, A }的奇点.
【知识运用】如图②, M 、N 为数轴上两点,点M 所表示的数为一3,点N 所表示的数为5.
(1)表示数_________的点是{M, N }的奇点;表示数________的点是{N, M }的奇点;
(2)如图③,A 、B 为数轴上的两点,点A 所表示的数为一50,点B 所表示的数为30. 现有一
动点P 从点B 出发向左运动,到达点A 停止. 点P 运动到数轴上的什么位置时,P 、A 、B
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