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抹灰技术规范
1.内墙抹灰
抹灰前对基体表面进行处理,包括对基体的润湿等。
抹灰时,先吊垂直、套方、找规矩、做灰饼等。
当灰饼砂浆硬化后可做标筋,标筋初凝后2h可抹底灰,待前一层灰六七成干后,分层抹灰、找平。
水泥基抹灰砂浆凝结硬化后,及时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7d。
2.外墙抹灰
对基体表面进行处理,包括缝隙和孔洞的封堵,抹灰前,做吊垂直、套方、找规矩,灰饼、标筋等。
与内墙抹灰相同应分层抹灰。
每层每次抹灰厚度在5~7mm,抹灰总厚度不小于35mm时,要采取加强措施。
3.混凝土顶棚抹灰
进行表面处理,清除基面油污等,用砂浆将凹凸处修补平整。
对预制混凝土顶棚抹灰厚度不宜大于10mm;现浇混凝上抹灰厚度不宜大于5mm。
4.冬季性施工
冬季抹灰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室内抹灰时,应通风换气,施工时不宜浇水养护。
夏季气温高于30℃时,外墙抹灰应有遮阳措施,并加强保湿养护。
5.质量验收
规范规定了抹灰工程应检查的资料,规定室外抹灰工程每1000㎡划为一个检验批,室内抹灰工程每50个自然间划为一个检验批。
每检验批
中,室外工程每100 ㎡抽查一处,每处不少于10㎡时,室内工程抽查10%,且不少于3间。
同一验收批砂浆抗压试件不少于3件,外墙和顶棚抹灰每5000㎡为一检验批,每批检测抹灰层拉伸粘结强度,并提出了该抗压强度和拉伸粘结强度的合格评判标准。
规范对抹灰工程的表面质量提出要求和检查方法,对护角、滴水线、分格缝等细部抹灰;对不同材料的基体交接处加强网的搭接宽度提出要求及检查方法,以及抹灰工程质量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