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
第一节血清IgG、IgA、IgM测定
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定量测定方法一般有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火箭免疫电泳法、ELlSA、免疫比浊法、放射免疫分析法等。
临床常用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和免疫比浊法来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
一、血清IgG、IgA、lgM测定
(一)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
该法的原理是将抗血清均匀地分散于琼脂或琼脂糖凝胶内,胶板上打孔,孔内注入抗原或待测血清,抗原在含有抗血清的胶内呈放射状(环状)扩散,在抗原抗体达到一定比例时形成可见的沉淀环。
在一定条件下,抗原含量越高,沉淀环越大。
(二)免疫比浊法
该法具有检测范围宽、测定结果准确、精密度高、检测时间短(一般在几分钟内即可完成测试)、敏感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二、血清IgG、IgA、IgM测定的临床意义
(一)年龄
新生儿可由母体获得通过胎盘转移来的IgG,故血液中含量较高,接近成人水平。
(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升高
慢性肝脏疾病如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隐匿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可见3种Ig均升高。
慢性细菌感染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血IgG可升高。
宫内感染时脐血或出生后的新生儿血清中IgM含量可增高。
SLE患者以IgG、IgA升高较多见。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IgM增高为主。
(三)单一免疫球蛋白升高
主要是指患者血清中某一类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增多,大多在30g/L以上,这种异常增多的免疫球蛋白其理化性质十分一致,称为单克隆蛋白(MP)即M蛋白。
此类异常增多的免疫球蛋白多无免疫活性,故又称副蛋白。
由它所致的疾病称为免疫增殖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恶性淋巴瘤、重链病、轻链病等。
(四)免疫球蛋白降低
先天性低Ig血症,主要见于体液免疫缺陷病和联合免疫缺陷病。
IgA缺乏患者,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
IgG缺乏患者,易发生化脓性感染。
IgM缺乏患者,易发生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
第二节血清IgD和IgE测定
正常人血清中IgD含量很低,仅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0.2%。
膜结合型IgD(mIgD)构成BCR,是B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
未成熟的B细胞仅表达mIgM,成熟B细胞可同时表达mIgM和mIgD。
活化的B
细胞或记忆B细胞其表面的mIgD逐渐消失。
IgE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免疫球蛋白,要由黏膜下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分泌。
其重要特征为糖含量高达12%。
IgE为亲细胞抗体,可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IgE可能与机体抗寄生虫免疫有关。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