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音乐史题整理

西方音乐史题整理

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1)追求民族、民间生活的情趣与艺术特征。

不局限于民族的范畴。

(2)强调对主观情感的宣泄与表达,很多作品具有自传性。

(3)标题性:构思常常以文学、诗歌、戏剧、绘画、特性舞蹈等其他姊妹艺术的内容为基础,甚至为强调表现意图而加添明确的标题。

(4)突破传统的模式,创造出许多综合性或形式灵活的体裁,如多乐章或单乐章的标题交响曲、交响诗、序曲,单乐章叙事曲、谐谑曲、狂想曲、幻想曲,小品式的器乐或声乐作品(即兴曲、音乐瞬间、前奏曲、练习曲及多种风格的歌曲),还有以若干首小曲构成的套曲形式(声乐套曲、器乐套曲)等。

即使是传统的体裁形式,如古典交响曲或奏鸣曲式也被赋予了更为浪漫的气质和个性化的处理。

(5)作曲技巧的发展变化,将巴洛克时期以来的功能和声体系推进到极致。

对管弦乐丰富音响的开掘和发挥。

舒伯特的创作特点一生创作600多首歌曲,被誉为“歌曲之王”;歌词选自著名诗人作品,歌曲形式有:(1)分节歌:多段歌词同段旋律。

《野玫瑰》。

(2)变化分节歌:最常用,《鳟鱼》、《小夜曲》、《圣母颂》、《冬之旅》中的《菩提树》《春梦》都是在分节歌的基础上,一句歌词情绪的紧张激动和变化,用改变调性、和声、钢琴之体及速度等以适应词义,这种音乐材料鲜明的对比并置获得了强烈的直觉效果。

(3)通体歌:没有重复性的长大的音乐材料,紧随歌词内容从头至尾一贯到底的形式,《魔王》这首叙事歌成为舒伯特戏剧性艺术歌曲的完美典型。

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

(艺术歌曲)特点: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钢琴伴奏的织体,在舒伯特的歌曲里起到非同寻常的作用,他不仅烘托情景和气氛,并与声乐部分融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钢琴作品:奏鸣曲、幻想曲、特性小曲(即兴曲、音乐瞬间)、圆舞曲、连德勒舞曲和大量为二手或四手连弹的进行曲、嬉游曲和变奏曲等,其中特性小曲和一些舞曲是舒伯特为钢琴所做的特殊贡献。

《流浪幻想曲》交响曲:《第八交响曲》(“未完成”两个乐章)、《第九交响曲》室内乐:钢琴五重奏《鳟鱼》、四重奏《死神与少女》、《降E大调钢琴三重奏》、《C大调弦乐五重奏》门德尔松标题性序曲的特点标题性序曲:这种体裁和舞台艺术无关,是专为音乐会独立演奏而写的管弦乐曲,融合了古典形式与浪漫风格,保留纯音乐的严格形式:单乐章的奏鸣曲式,又与文学历史的情节性、大自然景色的描绘性主题相连。

代表作《仲夏夜之梦》。

肖邦的贡献(论述)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创作中最具波兰民间乡土气息的体裁。

从不直接、一成不变的采用这些民间舞曲原来的曲调,而是把握了这些舞曲的灵魂,在钢琴上再现出他们的神韵。

波罗奈兹舞曲(波兰舞曲):是肖邦的民族意识和情愫体现得最为强烈的体裁。

从形式到内涵都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是一种节奏稳健、在乐段结束时常常有固定节奏型的三拍子舞曲。

前奏曲和练习曲:非常情绪化、个性化的浪漫主义气质,是作曲家情感世界的丰富多彩的写照。

《革命练习曲》夜曲:悠长、典雅、伴随着大量装饰音的抒情旋律,富于明暗色彩变化的和声语言,精心雕琢的精细织体,以及由这一切所营造出来的那种情景之间高度交融的音乐境界。

早期的夜曲在织体、情调上都有用过作曲家菲尔德的痕迹。

(填空题)圆舞曲:创作方面的贡献是使这种原来的市民音乐体裁进一步艺术化、高雅化,赋予它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气质。

谐谑曲:已完全超越了这种体裁原有的诙谐、轻盈的性质,而成为内涵严肃、极富戏剧性的音乐诗篇。

肖邦对西方音乐的贡献:肖邦一生创作,体现了以为作曲家在吸收欧洲古典音乐精华的同时所走过的突破传统、勇于创新的历程。

他赋予了前奏曲、练习曲、夜曲、谐谑曲、叙事曲、幻想曲等一系列音乐体裁以新的思想情感内涵,并深入挖掘和提高了这些音乐体裁的艺术表现力。

他的钢琴音乐具有异常新颖、细腻的织体,独具魅力的旋律和彩色丰富的和声语言。

在波兰舞曲和玛祖卡舞曲这类体裁的音乐创作中,显示了他吸收和处理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深厚功力。

上述这一切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肖邦风格”,为西方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作出了重要贡献。

什么是法国大歌剧19世纪上半叶,奥柏的《波蒂契哑女》是法国大歌剧的开端:①历史性的重型题材②长大的篇幅③庞大而华丽的场面布景④精致讲究的芭蕾舞⑤富于效果的管弦乐⑥音乐贯穿不用对白,除宏伟的独唱重唱外,合唱在歌剧中发挥重要作用。

代表人物:德国的梅耶贝尔,代表作《恶魔罗勃》《新教徒》。

罗西尼歌剧的特点1)音乐充满活力,令人赞叹的自然美妙的旋律与人物个性。

2)“罗西尼渐强”即不断的重复一定的音型造成逐渐增强的力度。

3)把装饰音和华彩段明确的卸载乐谱上,以限制歌手随意炫技的陋习。

4)乐队相对简单但织体清晰透明,管弦乐队写法发挥了切实作用。

代表作:《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唐克雷迪》《威廉·退尔》柏辽兹对传统交响乐做了哪些突破和创新柏辽兹打破传统的体裁界限和结构形式,在作品中一切音乐的表现手段要服从其标题性、文学性的戏剧构思,为此交响曲与歌剧、协奏曲、清唱剧、康塔塔等的界限被打破,声乐与交响音乐的创作思维糅合在了一起。

1)标题性,音乐的描绘性。

2)自由而宏大的结构:突破了传统四乐章形式,如《幻想交响曲》3)对管弦乐色彩的开掘。

大胆挖掘乐器的性能,给予弦乐和管乐以异乎寻常的音域及组合,甚至使用新奇的乐器。

4)固定乐思的使用。

李斯特标题交响音乐有多少部,(单乐章的标题交响诗)创作形式有何特点李斯特的交响诗既像交响曲那样体现其更宽阔深厚的思想内涵,同时又比交响曲更精炼集中,如同诗一样简洁。

它采用单乐章结构,以多段不同速度和性质的音乐互相冲突又紧密相随,音乐不间断的展述从而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内容同时包含了奏鸣曲式的三部逻辑型结构,但又根据内容所需而自由处理音乐材料间调性安排及结构关系。

瓦格纳创作的乐剧特点(瓦格纳乐剧与法意歌剧的区别)1)题材内容:认为真正伟大的歌剧应体现永恒精神的神话为主题。

2)追求“整体艺术品”。

3)独创的艺术手段:①“场”代替传统的“分曲结构”;②“无终旋律”织体,即将歌唱作为一个声部完全融进管弦乐织体;③“主导动机”;④半音和声。

瓦格纳在西方音乐史上以歌剧改革著称《艺术与革命》《未来的艺术品》《歌剧与戏剧》等,首创了“乐剧”的概念。

(要考)大型四部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由《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特点1)体裁形式、旋律节奏和演出方式均和奥地利多民族民间音乐血肉相连,来自民间又回到民间;2)有专业音乐的技巧和修养,在主题发展、和声配置、调性转换、配器色彩和乐曲结构等方面很有造诣;3)抒发情感和标题造型相结合,音乐格调轻松、浅显易懂、雅俗共赏。

19世纪中下叶法国歌剧的新倾向(变化原因、体现在哪)(原因)到19世纪中叶,法国文学界的浪漫主潮地位在改变,被更加符合生活真实的现实主义以至自然主义的艺术所取代。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欧洲已面临着新的政治矛盾与阶级冲突的格局。

在音乐创作领域里,30年代的法国大歌剧从鼎盛走向衰退。

(体现)出现了(1)“抒情歌剧”(介乎于喜歌剧和大歌剧之间的一种形式,篇幅比一般的喜歌剧要长达,但没有达到大歌剧式的宏篇巨制;风格像喜歌剧般轻松平易,但重视对人物心理与情感的细致刻画;没有大歌剧的沉重和夸张,更加真诚与温情,但又经常安排大歌剧形式所必备的舞蹈场面)其代表人物:古诺;代表作:《浮士德》。

(2)“谐歌剧”(或“轻歌剧”:轻松幽默,曲风优美,通俗易懂,回味充满讽刺)其代表人物:奥芬巴赫;代表作:《地狱中的奥尔菲》《美丽的海伦》《霍尔曼的故事》。

新时期的歌剧以大量善感而甜美的旋律见长,它们表现出普通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朴素真实的情感、睿智的玩笑或比喻,甚至是十分尖刻的讽刺。

威尔第的创作特点为了达到音乐表现戏剧的最终目的,将传统分曲结构融入场景整体设计中,而使用主导动机时也结合意大利人的审美习惯,从不抛弃完整的美好旋律,管弦乐队的分量和表现力大大加强是威尔第超越意大利前辈作曲家之处,但同样基于突出歌唱旋律的传统。

民族主义的风格成因及特点(风格成因)政治上长期遭受异国统治,民族不独立,经济不发达,文化被摧残,极大地阻碍这些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西欧资本主义进步思潮的广泛传播和民主运动的蓬勃发展,这些国家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逐步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或复兴民族文化运动。

这种客观条件构成了民族主义音乐诞生和发展的土壤。

(特点)强调采用民族的题材内容,反映民间的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描写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民间神话传说,体现民族的心理、愿望、性格和爱好。

探索民族的音乐语言和表现形式,使自己的创作浸透民族的音调和节奏。

民族乐派与浪漫乐派的区别(论述题要分点解释)1)形成的社会历史环境各异。

浪漫乐派的兴盛还与法国大革命后的欧洲社会与文化情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具体的欧洲国家和不同阶段的作曲家来说,它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影响。

民族乐派的诞生不是偶然,它和东欧和北欧若干国家的历史状况有密切关系,是这些国家所处的特定环境的产物。

2)主流的思想倾向不同。

体现在,浪漫主义不局限于民族主义倾向。

民族主义以民族主义为宗旨,强调采用民族的体裁,民族的形式。

3)艺术风格特征有别。

民族乐派强调民族题材内容,反映民族事件和生活,描写民族风土人情和民族神话传说,体现民族的心理、愿望、性格和喜好。

浪漫乐派追求民族、民间生活的情趣与艺术特征,但不局限于民族的范畴,题材更宽泛、丰富。

格林卡音乐创作的三个因素首先是牢固地扎根于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土壤;其次是吸取了俄国城市音乐文化的养分;三是借鉴了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成果。

什么是强力集团,创作的共同点以巴拉基列夫为首的作曲家小组为”强有力的小团体“(”新俄罗斯乐派“)。

有巴拉基列夫,居伊,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包罗丁。

(创作共同点)他们热爱和钻研俄罗斯民间音乐,从中吸取滋养,使自己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深刻表现俄国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他们尊重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成果,关注音乐与文学、诗歌、戏剧、美术的紧密联系,提倡音乐的思想性、标题性、形象性和通俗性;他们反对墨守成规的学院派习气,主张创新和风格独特;他们喜欢讲异国与俄罗斯风情作对比性描写,以此扩大和丰富音乐的色彩和表现力。

柴科夫斯基与强力集团的异同点同:他们都强调音乐应该有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音乐应该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民族民间音乐是发展专业音乐的源泉和基础;应当继承和发扬以格林卡为代表的俄国专业音乐的优良传统;音乐应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等。

异:”强力集团“成员们的创作分别突出历史题材和神话传说,更注重采用农村民歌素材,同时喜欢吸取”异族情调”来丰富俄国音乐。

他们的音乐风格较为纯朴粗犷。

而柴可夫斯基的创作在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更加多样化,不局限于表现俄国题材,不拒绝任何体裁和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