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1、工程概况1.1 本工程为潞城卓越水泥公司4000td生产线工程中的熟料储存单位工程。
1.2 熟料储存工程为钢筋混凝土筒仓结构。
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库基础为基础环梁,半径17.775m,环梁截面尺寸0.55m×1.2m,基础埋深-1.5m。
1.3 工程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筒仓。
筒壁厚度为550mm,高度为21.0m;库顶结构形式为钢结构,上铺压型钢板;在36.7m和43.05m处各有一层钢梁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在库的西北角有一门洞3,门洞长6.129m,宽4.5,高5.7m,基底标高-1.5m,底板厚度400mm,顶板厚度200mm。
1.4 熟料储存库筒仓下面设三道贯穿库的熟料输送地沟,向北延伸,库内地沟暗梁埋深为-5.40m(下部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上部基础底板埋深-4.5m,地沟内径为3.8m×2.9m,沟底板厚300mm,顶板厚1300mm,沟壁厚600mm。
1.5库外三条地沟(带斜坡度)与库内三条地沟相连,向北延伸后与东西向地沟相交,东西向地沟向西延伸至最深点后(-10.3m),东西向地沟直拐向南(带斜坡度)。
1.6库外向北延伸的三条地沟基础底板、顶板、墙壁厚均为400mm;基础底板底标高-4.6m(最深点),内径截面为3.8×2.9;东西向地沟墙壁、底板厚为400mm,顶板厚200mm;在-3.2m处有一层板,厚度200mm。
漏斗处底板厚500mm,漏斗壁厚250mm;最深点底标高为-10.3m,基础底板、墙壁、顶板厚均为500mm。
-10.3m向南直拐(带斜坡段地沟),基础底板厚度为400mm、500mm两种,墙壁厚度为400mm、500mm两种;顶板厚度为400mm(地下部分)、150mm(地上部分)两种;斜坡长度约50m。
地沟出口处底板顶标高为0.2m。
2、施工部署2.1 施工总体策划:组建项目经理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现场施工管理系统和以项目工程师为主的现场技术管理系统,建立职能部门,规范职责,合理安排施工力量,完善生产、技术、质检、器材、核算五大系统的机构管理。
2.2 根据工程特点将施工分为:库内三条地沟施工阶段、库基础环梁施工阶段、主体库壁滑模施工阶段、库内回填土阶段、库外地沟(三条南北向斜地沟与东西向地沟同时施工)施工阶段、库外南北向(带斜坡)地沟施工阶段、门洞3施工阶段。
2.3 根据施工需要,砼垂直运输全部采用泵送工艺,施工垂直运输采用一台L=50m QTZ63塔吊,塔吊位置位于库体东侧。
3、施工准备3.1 技术准备3.1.1 组织图纸会审,进行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编制施工图预算;3.1.2 提出半成品加工计划及技术资料,编制材料大分析。
3.2 现场准备3.2.1 平整场地,设置测量控制网及基准点,对工程进行定位放线;3.2.2 修建临时道路,利用拟建道路路基垫层,作好路面泥结碎石。
同时作好排水,现场排水采取挖设排水沟集中向厂区现有排水沟排水。
3.2.3 根据施工总平面敷设临时供电线路,临时供电线路根据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的布置及用电量确定埋设路线及电缆容量,详见“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3.2.4 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埋设临时给水管线,水管选用φ50。
3.3劳动力准备根据工程特点及工程量确定各作业工种的合理配置,详见“劳动力计划表”。
劳动力计划表日期工种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木工30 4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钢筋工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30 3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混凝土工10 10 10 10 10 10 20 20 20 20 20 2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壮工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10 10 其他 5 5 5 5 5 5 5 5 5 10 10 10 10 10 10 5 5 10 10 10 10合计95 105115115115115125125125131313131313125125131312123.4 施工机具:按工艺要求选用较为先进的施工机具,保持良好的状态。
施工过程中所采用机具持续过程能力。
详见“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工程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序号机械或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1 塔吊QTZ63 12 混凝土输送泵HBT80 23 砼搅拌站JS1000型 14 电焊机30KVA 35 钢筋弯曲机40mm 26 钢筋切断机QJ40-1 27 打夯机HW-60 28 电锯-- 29 滑模设备套 110 插入式振捣器HZ6—50 511 钢筋对焊机HI100 112 铲车C4-7 13.5 施工材料准备根据施工图纸及进度计划编制施工材料需用量计划,确定合格的供应商清单,制定材料采购文件,对进场时间、批量、运输、保管、验收、发放及依据标准提出具体要求,确保主要材料的可追溯性。
4、施工平面布置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5、施工进度计划详见“施工进度计划表”。
施工进度计划表日期分项工程名称4月5月6月7月 8月9月10月10 20 30 10 20 31 10 20 30 10 20 31 10 20 31120 30120 31库基槽开挖地沟、基础施工库壁滑模施工外地沟开挖外地沟施工库内回填土外地沟回填6、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6.1 测量放线6.1.1 测量要求:6.1.1.1 首先进行场平测量、工程定位测量、控制网测量、然后进行建筑定位测量、工艺控制测量、主体控制测量、沉降观测,最后进行竣工测量。
各阶段测量编制详尽的测量方案,明确设备、人员、工法、计量控制,建立相关质量记录。
6.1.1.2 方格网和定位测量,实行初测、精测、检测、验收。
其它测量实行三级测量制度。
测量仪器选用DCH2A红外测距仪,DS3水准仪两台,所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在周检检定合格范围内使用。
6.1.2 轴线控制6.1.2.1工程定位测量:根据业已建立的工程控制坐标网,选择适用的三个控制点,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物定位座标,采用导线角度法测定建筑物控制坐标点。
结合现场情况,确定测设路线,进行图上作业,编制出切实可行的测量控制方案。
先测定库体中心定位坐标点,并做好中心定位坐标控制桩,然后再利用角度测出○1轴和A轴方向线,在土方开挖边界线外不受影响的地方制作轴线控制桩并做好保护。
A轴方向线要与窑头冷却机中心线进行闭合检查。
定位测量完成后,经监理、甲方、乙方共同验线,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1.2.2 轴线传递:地下基础施工时,根据业已建好的轴线控制网利用经纬仪向下投点,将各控制轴线投测到槽底。
地上部分施工过程中,将各轴线投测到稳固的模板上,并经常检查。
6.1.3 标高及垂直度控制依据甲方提供的±0.000水准基点,在现场适当位置增放半永久性水准控制点,地下部分利用水准仪、标尺逐步引测,将高程引测至基坑内,地上部分在稳固的墙体模板适当位置标出+50cm标高线,主要用钢尺沿竖直测量,再利用水准仪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
做好控制桩的保护监控。
使之处于有效受控状态。
6.2 土方工程6.2.1土方开挖:开挖前由测量人员撒出基槽开挖边界线。
本工程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大开挖的开挖方法。
熟料储存库基槽边坡按1:1.25放坡,基础周边工作面每边1.5m。
挖出土方全部由自卸汽车运到业主指定弃土点。
库外东西向地沟因基底标高较深(最深点-10.4m),故采用分层开挖的方法:第一步先挖至-3.0m,放坡系数1:0.75,留1.5m宽卸荷平台;第二步挖至-6.4m (1:0.75放坡),底标高在-6.4m处的地沟直接在垫层往外留1.5m工作面;在最西头-6.4m处留1.5m卸荷平台(1:0.75放坡);最后一步挖至-10.4m,基础从垫层往外留1.5m工作面;开挖过程中随时用水准仪测量槽底标高,距槽底20cm停止机械开挖,采用人工清槽至设计标高,未经许可严禁超挖。
6.2.2基槽开挖完成后及时组织有关单位验槽,合格后尽快进行垫层施工,防止降雨泡槽。
6.2.3 基坑防护:基坑开挖后应及时进行人工边坡修整,并将基坑上口周圈加设护栏进行防护。
护栏采用钢架管,距坑边1.5m,高度1.5m,设两道水平杆,按规范要求刷黑黄相间的警戒色,夜间设红色警戒照明灯。
基坑开挖期间人员上下要搭设上人坡道,严禁沿边坡攀登。
基础施工期间人员上下及材料运输通过坡道。
坡道坡度为1:10,坡道地面宽5m,坡道边坡按1:0.75放坡。
6.2.4土方回填:回填土源从业主指定弃土点取土,挖运至基坑边,运距2公里内,由于基槽面积大,需用30铲车铲运至槽内靠路一侧,后人工运至填土点回填。
回填前应清除坑中的杂物,根据填方土料密实度要求,合理确定填方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填,每层铺土厚度200~250mm,每层夯实3~4遍,夯压时应夯夯相接,防止漏夯。
回填土应每层压实后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6.3 钢筋工程:6.3.1钢筋材料:进场钢筋必须进行进场检验(包括验证材质单,外观检查及机械性能试验),钢筋检验未出结果前禁止使用,严禁不合格钢筋进场。
6.3.2钢筋加工:钢筋在现场加工棚内集中制作加工。
编制配料单前,必须认真审阅图纸及技术交底,熟悉设计要求的搭接长度,连接方式,锚固长度,接头位置、钢筋保护层等,如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按钢筋施工规范执行,做到配料单编制准确。
钢筋配料单由技术人员审定,严格控制其编制质量,防止料单错误造成经济损失和质量事故。
钢筋工要按料单配料,做好《钢筋加工记录》并在钢筋上挂好标识牌,注明钢筋等级、规格、使用部位,以防混用和实现可追溯性。
6.3.3 钢筋绑扎:严格按照图纸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进行绑扎,钢筋绑扎采用现场绑扎,其绑扎工艺为:核对半成品钢筋→钢筋绑扎→预埋铁活及孔洞→绑扎砂浆垫块→自检→交接检查→专检。
砂浆垫块事先用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预制,规格为40×50mm,厚度按设计要求,垫块摆放到位以保证钢筋保护层准确,钢筋弯钩均朝向混凝土内。
6.3.3.1由于地沟底板和顶板平面尺寸较大,为保证地沟底板和顶板上层钢筋位置,在地沟底板和顶板上部钢筋下增加钢筋马凳,马登上部设Φ25通长托筋(不代替主筋),马凳采用Φ25钢筋,地沟底板和顶板钢筋马凳沿横向设3排,沿长度方向间距10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