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过程;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重要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和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理解;运用图示法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运用问题讨论法或辩论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引导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
法国郊外的华工墓地,100年来都在等待亲人的出现。
距离巴黎市中心200公里外的小村庄
设问:与19世纪中期相比,1913年英、法、德、美在工业产量(经济实力)和殖民地面积上有何变化?
提示:在经济上,美、德工业产值跃居第一、第二位,英、法下降到第三、第四位;在政治上(殖民地占有面积),英、法占有殖民地面积仍然处于第一、第二位,德、美处于第四、第五位。
归纳总结: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认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材料展示:在错综复杂的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1879年,德奥结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德奥集团。
1904年、1907年英国协调了与法国、俄国的矛盾,签订了英法协约、英俄协约,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设问:指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各自的盟友国。
提示: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归纳总结:两大军事集团之间扩军备战,展开激烈争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与影响。
说说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萨拉热窝刺杀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从塞尔维亚角度来看,他的行为是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行为;但是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角度来看,普林西普刺杀行为的性质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确行为,其后果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
突发事件尤其是个人暗杀等恐怖主义行为,会直接对世界的和平造成威胁,因此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决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
归纳总结: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直接原因)。
目标导学二:凡尔登战役与大战结果
1.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大战的参战国、主要战场等史实。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图片,说说凡尔登战役的影响。
归纳总结: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但遭遇失败。
3.结合教材和相关史实,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目标导学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材料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他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者,应该表扬;塞尔维亚参与战争是为了维护
民族独立,是正义的,但从整体上来说,它无法改变一战的帝国主义战争性质。
设问: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四种势力参战性质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前三种评价是不正确的。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
英、法、俄、美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才参战的,所以没有所谓的“保护者”和“见义勇为者”,他们都是非正义的。
后一种评价是正确的。
虽然塞尔维亚参战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是正义的,但从整体来说,这场战争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因而是非正义的。
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提示:(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交战国带来灾难,参战各国死伤人数高达3000多万。
(2)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3)历史证明:强必霸之路是一条死胡同,各国要和平相处,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这次战争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总是残酷的。
在联合国广场上,有一尊引人注目的雕塑——铸剑为犁,它象征着全世界人民盼望“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愿望。
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板书设计
五、课堂练习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线)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两大军事集团及国家分别是什么?
3.1914年,一位名叫普林西普的青年的行为,导致了一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一事件是什么?
4、有人形容一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
”“一把枪”比喻的历史事件是:()
A萨拉热窝事件B三国同盟形成
C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D三国协约形成
5、在20世纪,世界上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的核心国是()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奥匈帝国
6、1917年,哪一国的参战使协约国的力量大增:()
A 美国
B 法国
C 中国
D 俄国
7、你身边有见风使舵的人吗?这样的人一般来说很自私。
而一战中也有个国家见风使舵,先参加同盟国,后加入协约国,它是:( )
A.美国B.日本C.法国D.意大利
8、“1914年6月28日,普林西普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他的子弹”引发了( )
A.美国南北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美苏“冷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9、第一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的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日德兰战役D.索姆河战役
10、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国家是()
A.英国、法国B.英国、俄国 C.德国、奥匈帝国D.德国、意大利
12.预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我们要整理一下知识点,你认为那一项不正确:( ) A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B 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C 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D 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
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审判他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者,应该表扬。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那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那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3)写出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
(4)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
请你设计一条“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和平宣传语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了很多学生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许多课外资料,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适合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效果好。
但是,本课设计的内容太多,上课时节奏较快。
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让学生“动起来”,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这个问题有待我们历史教师持续不断地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