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麻醉学到围手术期医学PPT课件

从麻醉学到围手术期医学PPT课件


近期并发症包括:心肌梗死、脑中风、急性呼吸窘迫综
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肺栓塞、感染、谵妄等;
长期并发症包括: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慢性疼
痛、新生儿神经毒性等。
12
针对这些并发症,麻醉医生要有担当、有能力,与外科及相关科室一起, 进行有效防治,这才是麻醉学科发展的方向。以手术后疼痛治疗为例,如果手
术后疼痛没有得到有效缓解,部分患者会发展成为慢性疼痛,如乳腺癌根治术
后慢性疼痛发生率高达20%。疼痛药物知识、经验和技术等优势,决定了麻醉 医生是手术后镇痛的专家。但是,现实是由于麻醉医生数量缺乏,在一些医院 手术后疼痛的治疗是外科医生在负责。如果我们将围手术期医学的理念广泛推 广并获得认可,医院就会给麻醉科更多的编制,麻醉科就有人力组成专职的镇 痛团队,这样手术后疼痛的治疗效果会更好。
5
2007年《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评选了人类历史上最有价值的创 新,其中手术和麻醉、疫苗和抗体、基 因测序是生物医学领域仅有的三项入选 者,可见麻醉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健康 发展史。麻醉术发明前,为了解决手术 引起的疼痛,医生尝试了按压患者、捆
绑、用木棒敲头、喝酒等方法,效果可
想而知。
16
中国麻醉学科正处于不断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国手术总量以每年13%的速 度递增,年手术量已经达到4300万人次。而且随着老龄化加速,疑难危重患
者在不断增加,而全国从业的麻醉医生不到75000人。在美国,1万人拥有2.5
个麻醉医生;在英国,1万人拥有2.8个麻醉医生。而我国有13亿人口,这个 比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过去5年,我国麻醉医生因职业耗竭,发生过劳死的 人数达到13人,约占麻醉医生总人数的1/5700。这一触目惊心的数字是我国 麻醉医生工作强度的真实写照,反映了我国麻醉学科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极其 严峻。
17
作为勇于担当的麻醉医生, 我们深知党和人民对中国医疗 发展的期待和要求,我们作为 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力量, 在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和健康中 国建设过程中承担重要任务, 要做好“从麻醉学到围术期医 学”的转变。还要致力于医学 科普工作,提高公众的健康素 养。
18
19麻醉科手术室来自1 编前语 新时期的里程碑“从麻醉学到围手术期医学” 功不可没 麻醉让人类远离“悲伤世界”
“五大”愿景 引领麻醉学创新转变
镇痛团队 多学科通力合作贯穿围手术期
梦想中奋进 发展麻醉事业。护航“健康中国”
2
1842年3月30日,美国麻醉医生Crawford Long为一位摘除颈部肿块的患 者成功实施了第一例乙醚全麻。为了表彰麻醉医师对医学的贡献,经美国国会 参众两院通过后,由美国总统布什于1993年签署总统令,每年的3月30日成为 美国的国家医生节。 各国为了表示对医生的感 恩,普遍采纳了这一天作为国 际医生节。而麻醉在中国有着 更为悠久的历史,三国时期号 称外科鼻祖的华佗发明麻沸散 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3
今天,在临床上,麻醉已经成为 一支神奇的“ 特种部队”,麻醉医 生的理念和技术水平不仅影响手术成 败,而且关乎患者整个围手术期的生 命质量,可谓举足轻重。
4
众所周知,手术需要麻醉。但接受手术的患者和家属经常 会质疑:麻醉有无风险?手术中和手术后会疼痛难忍吗?麻醉 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吗?这些问题确实是公众存在的求医困惑。 而要回答并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需要追溯麻醉的发展历史, 还要厘清麻醉面临的现实难题,更要找准麻醉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一方向如今已经十分清晰,那就是正在进行中的从麻醉学到 围手术期医学的重大转变,这一转变也将成为新时期医学发展 的里程碑。
13
为了加快患者手术后恢复,1997年 丹麦人亨里克· 凯勒教授提出了加速术 后康复的新理念(ERAS),该理念尽 管没有涉及新技术、新药物的创新, 只是对已有知识和技术的整合,对手 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全过程进行了 重新思考,对围手术期管理流程进行 了重新规划。
14
15
为了达到 ERAS,这需要麻醉科、外科、护理团队等成 员组成多学科团队充分合作,共同完成,而麻醉医生在上 述多方面具有优势,应该成为团队领导者或重要力量。
6
7
8
9
10
五 大 发 展 愿 景
1努力将麻醉学科建设成为医疗安全的关键学科
2舒适医疗的主导学科
3未来医院的支柱学科 4医学创新的重点学科
5社会熟知的品牌学科
11
提出围手术期医学概念,其意义就是要建立一个从手术
前到手术后完整的治疗流程,保证手术患者最佳的治疗效果 和康复。手术患者并发症包括近期和长期并发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