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五章 水气病脉证并治

第十五章 水气病脉证并治

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第十四 23)
越婢汤方: 麻黃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原文分析
恶风 —— 风邪在表。 一身悉肿 ——肺失通调,水气泛溢肌肤。 脉浮 而渴 —— 郁热伤津。 续自 汗出 , 无大热 —— 热蒸汗出,因汗出 而热不甚。(风邪开泄腠理)
【病机】 风水相搏,郁而发热。
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 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 (第十四 11)
本条文论述水气病可下的脉证 。
水肿病人 可下之证候:
目下有卧蚕 ——形容眼目水肿明显,像卧 蚕一样。眼胞为脾胃所主。脾胃为水湿所困, 水湿上泛于目胞。
面目鲜泽 ——水肿的外象光亮,水气盛。
脉伏 —— 水气内盛,阳气不能外达。
小便、汗、口渴
三、治法
1.利小便、发汗 【原文】
师曰:诸有水者, 腰以下肿,当利小 便;腰以上肿,当发汗 乃愈。(第十四 18)
诸有水者 ——指一切水气病。 腰以上肿 ——病位在上在表,当 发汗。 腰以下肿 ——病位在下在里,当 利小便。
因势利导而治之
2.攻下逐水
【原文】 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
2.皮水
①皮水夹热
【原文】 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
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 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第 十四 5)
同 可发汗,佐以利尿的方 主水有关,治疗温肾利
点法
水。
证 身重,汗 候 出恶风,
身疼痛,
多伴有表
证。
浮肿,按 之没指, 不恶风、 无汗
自喘,小 便不通
腹满不喘 (腹水)
病 风伤肺卫 脾肺失调 肺脾肾气 肝肾气结

化不利
治 祛风解表 温阳健脾 补益脾肺 温肾化气
法 行水
宣肺利水 宣肺利水 舒肝理脾
气分
水分
血分
证候 心下坚
先水肿,后 先经闭,后
经闭
水肿
病机 阳气不足, 水停致血滞 血滞致水停 气不行水 水瘀互结 瘀水互结
治法 辛甘发散, 易治“去水,难治 温阳化气 其经自下”
心水 肝水 肺水 脾水 肾水
证 身重少 腹大, 身肿, 腹大, 腹大,
候 气,不 不能自 小便难, 四肢苦 脐肿腰
得卧, 转,胁 时时鸭 重,津 痛,不
有热 ---风邪和水邪兼夹。
目窠 ---眼胞部位,眼睑肿。
如新卧起伏 ---形容眼胞肿如刚睡醒,微 肿。
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 ---水气迅速泛溢 四肢,具有凹陷性水肿的特点。
其颈脉动,时时咳 ---颈脉是足阳明胃经 循行所过之处,水湿留滞于胸颈以上,造 成肺的宣发功能失职。
风水
皮水
正水
石水
相 脉浮,病在表,治疗都 脉沉,病在里,均与肾
素体不虚,水势过重
讨论
发汗、利小便,攻下逐水: 治水伤正。 但水气病必须要治水,水停不利于扶正。 邪盛正不衰: 治水,攻逐水饮。 邪盛正衰: 温阳利水,或者治水与扶正交 替使用。
四、水气病证治
1.风水
①风水表虚
【原文】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
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第十四 22)
其人消渴 ——一是阳为水遏,气不布津;二 是由气郁可能化热伤津引起。
小便不利 ——膀胱气化不利,水湿蓄积与内, 气机阻滞,阳不化水。 病水腹大 ——水愈积愈多,溢于腹内。 脉沉绝 ——说明脉象潜伏很深,难以切取, 提示水势加剧,阻遏脉道,水遏气闭。
治则:可下之。宜攻逐水邪。 本法的适应 证是实证、重证,急则治其标。
第十五章 水气病脉证并治
概说
水气病: 即水肿病,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 导致津液运行障碍,以致水湿停聚,泛溢 人体各部而形成 以头面、眼睑、四肢、腰 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症状 的一类病证。
水气和痰饮病的比较
水气病
痰饮病
相 (1)都是水液潴留体内的疾患
同 (2)病机都与肺脾肾及三焦的气化功能失调 点 有关。
烦而躁, 下腹痛, 溏
液不生, 得溺,
其人阴 时时津
但苦少 阴下湿

液微生,
气,小 如牛鼻
小便续
便难 上汗,

其足逆
冷,面
反瘦
病 五脏气化功能失常,体现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辨 机 证方法
二、病因病机
外因:风、寒、湿、热。 内因:肺、脾、 肾;膀胱;三焦。 基本病机: 水液代谢障碍, 可兼见气血代 谢障碍。 气水不能互化(肾、膀胱、三焦的阳气) 水液运行障碍(五脏的阳气)
【治则】 发越水气,兼清郁热。
【方药】 越婢汤 。
麻黄 配生姜 :宣散水湿。 麻黄 伍石膏 :发越水气,兼清宣肺胃。 生姜、大枣、甘草 :调营卫,和中益气。
加减: 恶风者加炮附子一枚 :复阳止汗。 风水,加白术四两 :健脾祛湿。
使用注意
本方重在发汗除水饮。所以注意麻黄和石 膏的比例,石膏的量不要超过麻黄量的三 倍。 麻黄加生姜的量超过石膏的量。
风水
【原文】 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
有热,名曰风水。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 蚕新卧起伏,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 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第十四 3)
本条继续论述风水的机理和脉证。和第 1 条结合起来学习。
寸口脉沉滑 ---风水起病急骤,特点善行 而数变,水肿立即蔓延而“中有水气。”
(3)多属于阴邪,均当温通阳气以行水为主,
对其实证,均可使用发汗、攻下之法,因而
方药多可互用。
不 (1)水液充斥全身内 (1)水液潴留于体内
同 外,以肿胀为主证。 局部,多见咳嗽。
点 (量多)
(2)强调饮水过多,
(2)其本在肾,脉象 脾虚失运,脉象多弦
多沉。
紧。
一、分类
四水(根据病因病理和症状): 风水、皮 水、正水、石水。 五脏水。 根据水与气、血关系: 气分、血分、水分。 (病位的深浅)
原文分析
脉浮 —— 风邪袭表 身重 —— 水湿浸淫肌表 汗出恶风 ——表虚不固
【病机】 风水,表虚不固。
【治则】 益气固表,除湿利水。
【方药】 防己黄芪汤 。
防己——利水。 黄芪——益气固表。 生姜、大枣、甘草 ——补中,调和营卫。
加减:腹痛者加芍药 ——缓急止痛。
②风水夹热
【原文】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 不渴,续
一、分类
【原文】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 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 节疼痛,恶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 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 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 必致痈脓。(第十四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