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

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


3.(2012.日照市)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如图所示,请回答:
(1)25℃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
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2)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
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3)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_____(

4.右图为M、N两种固体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C%)随温度 (t)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50gM放入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B. t℃时将100gN的饱和溶液蒸发15g水会析出10g晶体。 C.80gN放入120g水中全部溶解,此时溶液的温度一定高于t℃ D t℃时,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
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
述中正确的是( D )
乙 丙

5.如图所示,甲、乙、丙分别是常温下不同物质的饱 和溶液,分别加入等质量的该物质,再升温至40℃。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
A.甲中的溶质是a; B. 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C.状态1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甲=乙﹤丙;
D.状态3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乙﹥丙﹥甲。
⑴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⑵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⑶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
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
(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质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例1]下图A、B、C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⑴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__>__B_>。C ⑵将t2℃时的等质量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0℃时,析出溶 质最多的是___A___,无溶质析出的是___C____。 ⑶当A中含有少量B时为了得到纯净的A,可采用降__温__结__晶_的方法。 ⑷若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1℃时,则三种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__>__A__>__C_____。
Welcome to——专题复习
傅村一中 马长武
溶解度的意义
20℃时,向100g水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食盐,充分搅拌 后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NaCl的质量/g 10 20 30 40 溶液的质量/g 110 120 130 136
⑴这四次实验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是___; ⑵ 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多少? ⑶谈谈你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认识。 ⑷气体的溶解度受什么条件的影响?
3.海水晒盐是海水在常温下蒸发得到氯化钠的过程,实验室用 氯化钠模拟该过程:
①已知B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与B溶液中溶质质量 相等的溶液是____(填编号),与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 溶液是____。 ②氯化钠、硝酸钾、硒酸镉的溶解度曲线 如右图所示,据图回答: t℃时,将25g硒酸镉加入___g水中,完全溶 解后,恰好得到饱和溶液。要进一步提高该 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填字母序号)。现有操作步骤: a.溶解 b.过滤 c.降
温结晶 d.加热浓缩;
(4)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
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5)向100g35℃的水中加入45g甲固体,
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

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
能是
(1)在t1℃时,A、B、C三种物
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其中,可能是气态 物质的是_________。
(2)P点表示t2℃时,完全溶解 agA物质最少需______g水。
(3)若B是KCl,则B溶液中的溶 质粒子是(填符号)_________。
2.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 25g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溶解性
0.01g 1g
10g
20℃时溶解度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氢氧化钙
⑴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①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如KNO3 ②少数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如NaCl 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如Ca(OH)2 ⑵溶解度曲线的陡和平说明: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曲线的交点说明:________________, 此时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________。
①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降温不易析出固 体。
②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温度变化时 和大多数固体物质相比其溶液中会出现反常现象。
③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为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 解度相同。且在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也相同。
1.(2012.资阳市)A、B、C三 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 ② t℃时,分别向50gM、80gN固体中各加入100g 水,充分搅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只有N有剩余; b.只有M有剩余;c.M、N均有剩 余;d.M、N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e. t℃ 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要做好有关溶解度曲线的题目必须掌握好以下规律:
2.一木块飘浮于50℃时KNO3的饱和溶液中,当温度 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 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 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
V排
0
t
⑴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是 降温 (填“升温”或
“降温”)。 ⑵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KNO3晶体 增多 (填“增多” 或“减少”)。
[例2]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⑴甲图中A、B、C、D各点分别代表R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 液,其中代表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若将40℃时A点代表的溶 液B点代表的溶液,有同学设计了一个由A-D-B的转化过程, 请简述该途径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 ⑵乙图是表示M、N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 变化的曲线。
1.如图所示,甲、乙两试管中分别盛有硝酸钾、氢 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并都有少量固体存在。若向试 管外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浓硫酸,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试管中的固体都增加; B.甲、乙两试管中的固体都减少; C.甲试管中的固体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 D.甲试管中的固体增加,乙试管中的固体减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