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学笔记

学前教育学笔记

第二节幼儿园教育的原则●原则是做人做事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幼儿园教育原则是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一、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一)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二)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案例一:●案例二:小结要点:●好的老师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尊重儿童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愿望、自尊心等。

●爱、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保障儿童的合法权利●生存权、受教育权、受抚养权、发展权、游戏权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一)问题研讨:●问题一:你是怎样理解幼儿的全面发展的?●问题二:怎样理解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全面发展== 平均发展?理解全面发展时应注意:●首先,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其次,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最后,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三、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纳归●①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②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③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儿童发展(集体、小组、个别活动)四、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小结要点●儿童的生活中、大自然中、社会中、家庭中的教育资源五保教结合的原则●1、案例陈述●2、分析讨论:从以上案例中你发现教师对幼儿不仅有教育的责任,还有什么责任?●为什么在幼儿园既要进行保育又要进行教育?怎样体现保教结合的原则?小结要点:●(1)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2)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3)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1、案例陈述●2、分析讨论:孩子们真的那么喜欢玩游戏吗?为什么?你在幼儿园见过幼儿玩哪些游戏?归纳总结●重视幼儿的自发性游戏●充分利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满足幼儿对多种游戏的需要七、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寓教育于活动中)●1、案例陈述●2、分析讨论:为什么不直接将种子发芽的知识教给幼儿,而要让幼儿在自己的操作和活动中尝试去探究和发现?归纳总结:教育的活动性原则●幼儿园的活动不应当是单一的。

因为活动的内容、形式不同,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教师要注意教育活动的多样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

(2)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幼儿园的活动不应当是单一的。

因为活动的内容、形式不同,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教师要注意教育活动的多样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

八、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原则●1、案例陈述●2、分析讨论:你觉得张老师这些做法好不好?好在哪里?问题研讨】●幼儿园一日活动包括哪些?归纳总结●包括:教师组织的活动:幼儿的生活活动、幼儿的劳动活动、幼儿的教学活动、幼儿的游戏活动、幼儿的体育活动●幼儿的自主自由活动:自由游戏、区角自由活动、室外自由活动思考与练习●观察记录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用幼儿园教育原则分析。

第四章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第一节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概述一、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幼儿全面发展教育是指幼儿园采取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1、幼儿园全面发展是在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允许幼儿个体实现自己有特色的发展。

●2、幼儿全面发展教育应注重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要相互渗透地进行,注重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和谐与协调,各个方面不可各自孤立地发展。

二、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一)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体育能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全面增强体质,并为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智育可以满足幼儿的认知需要,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智力基础。

●德育可以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生活,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美育可陶冶幼儿的心灵,促进其审美能力和智力的发展。

(二)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幼儿体育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幼儿智育能为提高社会的文化科学水平奠定基础。

●幼儿德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的保证。

●幼儿美育,促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能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了基础。

总结●体、智、德、美各育虽然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相对不同的作用,但它们作为人的发展的各个方面的素质,是统一于一个人身上的,所以,体、智、德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体、智、德、美四育应融汇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教育力量,落实在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之中。

第二节幼儿体育一、幼儿体育的概念●广义的体育: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体育活动,●狭义的体育:专指在教育机构中进行的,保证受教育者的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幼儿体育:是指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保证幼儿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论讨●幼儿体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衡量一个人体质好坏的主要标志是什么?什么是体质?●体质即人体的质量,是人体在体格、体能、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能力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是身体发展状况的综合表现。

怎样衡量一个人的体质?●衡量一个人体质好坏的主要标志有三方面:1.体格:人体的生长发育、体形和身体姿势2.体能:包括生理机能(人体各器官系统工作的能力,如脉搏、血压、肺活量等指标)、身体素质(身体活动的速度、灵活性、柔韧性、平衡能力、耐力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走、跑、跳、投掷、攀登、钻爬等基本动作)。

3.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讨论●在幼儿园教育中哪些活动是体育活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意吃饭卫生的教育、各种体育游戏、户外活动等二、幼儿体育的目标●幼儿体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幼儿体育的内容●(一)做好卫生保健工作●(二)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一)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2.制定、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和卫生保健制度3.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4.增强自我保护意识5.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二)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基本动作练习2.基本体操四、幼儿体育的实施●(一)实施幼儿体育的途径● 1.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 2.开展各项体育活动●1)早操●2)体育课●3)体育游戏●4)户外体育活动(二)实施幼儿体育的注意事项●1.锻炼与保护并重,注重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2.重视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态度● 3.专门的体育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案例分析●某幼儿园进行全园体操比赛,各年龄班参加,并评出一、二、三等奖,届时请家长观看。

各班老师为了获得奖励和家长的赞赏,各班老师每天花大量时间训练幼儿的体操,每天的户外活动都用于训练,训练时,老师对做操认真符合要求的孩子进行表扬,对做操不认真不符合要求的孩子进行呵斥、责备、惩罚。

导致有的孩子不愿上幼儿园。

总结要点:●幼儿体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让幼儿掌握体育的技能技巧,而在于通过体育提高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园体育不能把目光盯在技能技巧上,更不能为比赛、表演为自己争荣誉的目的而伤害孩子的身心。

第三节幼儿智育●智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受教育者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受教育者智力发展的教育过程。

●幼儿智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获得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并培养其认识活动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技能:是人们运用知识和经验执行一定活动的方式。

●智力:是指人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要素,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

●知识、技能与智力的关系●知识、技能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智力发展是获得知识、技能的必备条件。

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智力又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二、幼儿智育内容●(一)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发展幼儿的智力●(三)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四)引导幼儿获得周围生活中初步的知识三、幼儿智育的实施(一)幼儿智育实施的途径1.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1)幼儿游戏●2)实践操作活动●3)作业课●4)日常生活2.宽松、自由的环境情境分析:以下智育活动采用的是什么途径?●1)利用幼儿就餐时摆碗快来发展幼儿的数概念和计算能力。

●2)用积木搭建房子的活动。

●3)家长带幼儿上街购物边走边认广告牌上的汉字。

(二)实施幼儿智育的注意事项● 1.处理好知识技能与智力的关系● 2.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注意幼儿知识的结构化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它包括情感、意志、性格、兴趣等方面,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的两个方面。

知识的结构化●幼儿知识的结构化建立在幼儿感性经验基础上的,注意促进幼儿巩固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将获得的新知识迅速归入自己已有的结构中,使新旧知识建立联系。

●思考:观察、搜集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案例,讨论它们所反映的现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第四节幼儿德育一、幼儿德育的概念●道德: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们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的总和。

(社会现象)●品德: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再现。

(个体现象)●德育实质上是社会道德个体化的过程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理上施加影响,以培养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

幼儿德育●幼儿德育是指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发展幼儿社会性,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

社会化与社会性●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学习生活技能和行为规范取得社会生活适应性的过程。

●社会性就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与他人积极地进行社会交往,掌握社会行为准则的一种心理特征。

学校德育与幼儿德育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内容的范围上和教育的深度上:●学校德育包括:● 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6.自觉纪律教育●7.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二、幼儿德育的目标●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幼儿德育的内容1、发展幼儿社会性(1)萌发爱的情感(2)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3)学习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爱护公物等。

2、发展幼儿个性。

如活泼开朗的性格、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诚实、勇敢、意志坚强等个性品质。

四、幼儿德育的特点●1、幼儿道德认识的水平片面、直观●2、幼儿道德情感发生较早,具有外露性、易变性和冲动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