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最新】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珊瑚B.枯死的树枝C.珍珠D.蘑菇
2.对一只生活在草原上的野兔而言,环境就是
A.草原上的植物和狼、鹰等动物B.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
16.有些毒蛇有醒目的体色或斑纹,很易被敌害发现,这是对环境的不适应.______
17.湿地生态系统是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系统类型。(______)
18.在农业生产上,要让作物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应该合理密植。(______)
19.种植在盐碱地中的植物,不容易成活的主要原因是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对植物的根有腐蚀作用,造成植物死亡._____
(2)用酒精脱色,是为了使叶片中的_____溶解到酒精中,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叶片的绿色对后面的显色反应有干扰.
(3)将叶片的一部分进行遮光处理,目的是为了与未遮光的部分进行实验_____.
(4)在叶片上滴加碘酒片刻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叶片_____部分变为蓝色.(填写“遮光”或“未遮光”)
(5)该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照,产物中有_____.
22.植物的根具有重要的功能,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尖具有吸收功能的主耍部位是_____区,因为这一区域有大量_____的,使得根的表面积增大很多倍,有利于增强根的吸收功能.
(2)在进行无土栽培时,要将植物的根浸泡到_____中,吸收其中的水分和_____,然后通过_____运送到茎、叶等其他器官中.
23.显微镜的发明为我们揭开了生物体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请据图填空:
(1)部件1的名称是_____.
(2)部件6的名称是_____.
(3)若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母“P”,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放大图形是_____.
(4)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在低倍镜视野中观察到的图像偏在右上方,他想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则应将玻片向_____方移动.
A.甲萝卜条在浓盐水中浸泡后细胞吸水
B.甲萝卜条在浓盐水中浸泡后细胞失水
C.乙萝卜条在浓盐水中浸泡后细胞失水
D.乙萝卜条在浓盐水中浸泡后细胞吸水
二、判断题
10.大叶黄杨、月季、松和木槿这几种植物都属于灌木._____
11.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是科学家获得事实和证据的重要方法._____
(5)如图是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甲乙一端无螺纹,丙丁有螺纹.若要在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_____.
参考答案
1.D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生物和非生物的判断能力。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非生物不具有生物的特征,解答时结合题意从生物的特征切入。
【详解】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珊瑚、枯死的树干、珍珠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蘑菇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是真菌,故答案选D。
7.从物质转变角度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把污染物转变为对人类有益的物质
B.使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C.使气体转变为固体
D.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8.下列措施中,不能够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的是( )
A.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B.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C.适当增加氧气的浓度D.适当增加无机盐
9.甲乙两根新鲜萝卜条分别经过浓盐水和清水浸泡后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根据萝卜条发生的变化判断下述正确的是( )
12.植物新根少,生长缓慢,茎、叶呈现紫红色斑点的现象,是由于缺乏了含钾的无机盐._____
13.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要注意排除干扰因素。如测试地附近不能有水田、水流、河流、湖泊等。
14.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了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_____
15.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中的能量最终来自亿万年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蓄的太阳能._____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⑥③C.①②④③⑤⑥D.①②④⑤③⑥
5.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 )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
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D.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
6.在下列有关显微镜“对光”的操作中,不恰当的做法是( )
A.用左眼注视目镜B.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C.反光镜对向光源D.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反光镜
(3)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1.请根据“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正确的实验顺序是_____
①叶片上滴加碘酒②将叶片的一部分进行遮光处理③用淸水漂洗 ④观察颜色反应⑤用酒精脱色⑥暗处理24小时
A.②⑥⑤③①④B.②⑥③⑤①④C.⑥②⑤③①④D.⑥②③⑤①④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考生容易错将珊瑚当成生物,珊瑚是珊瑚虫的分泌物,珊瑚虫才是生物。
2.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影响野兔生存的环境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以及除这只野兔外的其他野兔、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可见D符合题意。
三、综合题
20.如图为某生态系统图,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生物类群,请据图回答:
(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分解者是_____.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没有生产者,消费者就失去了食物和_____的来源;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的废物就无法得到_____.
C.草原上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D.A、B、C和草原上其它的野兔
3.下列叙述中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其中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草盛豆苗稀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表达交流④制定计划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