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事故预防理论基础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

事故预防理论基础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


(3)安全的通俗定义 “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安全就是使人的身心健康免受 外界因素影响的状态。 安全也可以看做是人、机具及人和机具构成的环境三者 处于协调/平衡状态,一旦打破这种平衡,安全就不存在了。 (4)安全的相对定义
安全是免遭不可接受的风险的状态。安全是指没有危险、 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的一种状态,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 发生疾病、死亡,或造成设备财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 境的条件。 安全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于一个组织,经过风险评价, 确定了不可接受风险,那么就要采取措施将不可接受风险降 至可允许的程度,使得人们免遭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伤害。
因。
2.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性格特征
感情冲动,容易兴奋;
脾气暴躁; 厌倦工作、没有耐心;
慌慌张张、不沉着;
动作生硬,工作效率低; 喜怒无常、感情多变;
理解能力低,判断和思考能力差;
极度喜悦和悲伤;缺乏自制力; 处理问题轻率、冒失; 运动神经迟钝,动作不灵活。
3. 预防措施
人员职业适应性分析;人事调整 4.该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分析 理论贡献:找到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原因--人,这在当时是十分了不起的理论贡献。 局限性:只看到人的因素,极不全面。
4
20世纪50年代 以来
宇航技术与 本质安全化, 安全科学原理 安全系统 核能 预防型
安全与社会进步
第二节
1、安全(Safety)
事故基本概念
(1)安全的基本定义 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 不存在危险的危害的隐患。 (2)安全的广义与狭义定义 狭义的安全,就是人类的个体与周围的环境的相容性! 相容性很好的话,表明生存环境非常宽容!人们幸福安康娱 乐休闲富足! 广义的安全则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地球的生态安全! 包括来自宇宙的多种复杂的天文危险隐患的识别!
6.隐患(Hidden Danger)
隐患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人们受到 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或者由于认识上 的局限,而未能有效控制的有可能引起事故的 一种行为(一些行为)或一种状态(一些状态) 或二者的结合。 工业系统中,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 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 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预防理论基础
香蕉皮的故事 某人在大街上扔了一支香蕉皮,接下来发生一系 列事情,请判断:哪些是事件,哪些是事故? A(年轻人):一步跨过了;B(中年人):踩了 一脚,险些摔倒;C(醉汉):提着酒瓶,踩了一脚 后摔倒,打碎了酒瓶;D(残疾人):摔了一跤,划 伤了手,还撕破了裤子; E(老年人):跌倒后,摔 断了腿。
一、 事故频发倾向论
(格林伍德(M.Greenwood),伍兹(H.H.woods) )
1.定义
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存在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
1919年,格林伍德、伍兹研究发现:事故在人群中 并非随机分布,某些人较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存 在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
人每天受到的危险
600 600 危险度 70 70 50 40 3 3 40
醉 酒
3 3 1
1
睡觉
开车 吃早饭
吃午饭 工作
危险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 安全是不超过允许限度的危险。
开车 工作
开摩托 吃晚饭
开摩托 娱乐
睡觉 吃夜宵
人们对危险的承受限度与以下因素有关
• 与所得到的经济利益有关;
• 与危险是马上发生还是滞后发生有关;
2、危险(Danger)
危险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人或物遭受损失 的可能性超出了可接受范围的一种状态。 危险与安全一样,也是与生产过程共存的过程, 是一种连续型的过程状态。 危险包含了尚未为人所认识的,以及虽为人们 所认识但尚未为人所控制的各种隐患。同时,危险还 包含了安全与不安全一对矛盾斗争过程中某些瞬间突 变发生外在表现出来的事故结果。
考虑事故起因,可将事故隐患归纳为21 类,即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 塌、滑坡、泄漏、腐蚀、触电、坠落、机械 伤害、煤与瓦斯突出、公路设施伤害、公路 车辆伤害、铁路设施伤害、铁路车辆伤害、 水上运输伤害、港口码头伤害、空中运输伤 害、航空港伤害、其他类隐患等。
第二节
事故致因理论
为了防止事故,必须弄清事故为什么
第二章
阶 段 时代 17世纪前 17世纪至20世 纪初 20世纪至50年 代
事故预防理论基础
管理理论 认识论 听天由命 事故学理论 局部安全 方法论 无能为力 亡羊补牢, 事后型 综合对策及 系统工程
第一节 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
技术特征 农牧业 手工业 蒸汽机时代
1
2
3
电气化时代 风险控制理论 系统安全
• 与单独行动还是共同行动有关。
3. 危险源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 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4.风险(Risk)
风险是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 后果的严重性的结合。 R=f(F,C)
5.事故(Accident)
事故是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
损失和其它损失的意外情况。 未遂事件:一个不期望的过程,没有产生 不期望的以外后果,这时所有的事件称为未 遂事件.
会发生,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因素是什么,
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如何防止事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
的理论,研究如何通过消除、控制事故致因
因素来防止事故发生,所以被称作事故致因
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以伤亡事故为研究对象,探讨 事故致因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事故致因因素控制 等方面的问题。 事故致因理论是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产物。 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安 全问题有所不同,特别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 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处地位的变化,引起人们安全 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反映安全观念变化的不同的 事故致因理论。
二、 事故遭遇倾向论(克尔(W.A.Kerr))
1. 定义
某些人员,在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 事故遭遇倾向理论,其实是对事故频发倾向理论的发展 和修正。 2. 影响事故发生频度的主要因素:搬运距离短、噪声严重、 临时工多、工人自觉性差等。 3. 事故后果严重度有关的主要因素是工人的“男子汉”作风, 其次是缺乏自觉性、缺乏指导、老年职工多、不连续出勤 等,证明事故发生情况与生产作业条件有着密切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