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展望

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展望

随着现代科学和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医疗设备大量涌现,而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疗技术、医学实验、教学和科研的物质技术基础,先进的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疗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开拓医疗诊断思路,丰富诊断治疗手段,扩展医护人员服务功能,而且直接影响医疗技术水平和对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效果,是医疗技术上水平、上等级、上档次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这就充分体现现代化医疗设备在医院中的重要性,而电脑化医疗设备的管理就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领域[1,2]。

因此,做好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使之跟上时代管理的需要,对于加强电脑化医疗设备的管理、提高资产使用率和经济效益,有着极重要意义。

当前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
1.软件系统提供信息多为原始信息且加工信息较少:多数管理软件仅立足于替代手工劳动,局限于对设备静态信息的统计工作和一些简单报表处理,而购置前的决策支持和购置后的设备维护动态分析等此类对信息的高层次加工应用相对较少。

我院的情况即是如此。

2.管理软件技术平台落后:其易用性和可移植性亟待提高。

多数管理软件是在简单操作系统(DO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XBASE)基础上的开发应用,基于WINDOWS平台和面向对象技术应用的管理软件很少,同当前飞速发展的计算机硬件技术很不适应。

3.规范化、标准化问题:多数管理软件是根据医院多年的管理经验,以本单位的实际需求为主体独立开发而成。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的设备编码,医疗设备名称、种类、产地、型号和工作量、维修成本等各种信息编码、数据报表均由各医院根据自己的要求制定的“土政策”,处于无规范的非科学状态,设备维修、折旧、更新等经济效益核算也是各自为政,比较混乱。

在信息共享方面,各科室及医院之间大都是单机运行的信息孤岛, 英国论文格式平台不一致、标准不统一使得设备信息无法形成,即使在医院内部多数也未能实现无纸传输,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我院临床科室、门诊、住院处及医技科室(药局、放射、B 超、化验室)都实行了计算机管理,惟独器械科(医疗设备维护与修理)电脑化管理还是一片空白,这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4.器械科与临床技术力量失衡:我国各级医院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器械科技术人员学历偏低的现象,具备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比率明显低于临床科室,继续教育力度也明显弱于临床科室。

这种技术力量的严重失衡导致器械科在各方面难以适应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

加强电脑化医疗设备的管理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医院领导决策层及设备管理技术人员应适应当前的信息时代,认清计算机技术对于设备管理的重要作用,敢于尝试新技术、新方法,特别是在设备购置决策系统支持和使用中的动态信息管理等薄弱环节应注意引以致用,使医疗设备从购置引进到投入使用及维护保养的一系列工作纳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统筹管理之中,更好地解决设备引进的科学性和有效的动态管理等难题,提高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改善设备的使用性能和技术效益,使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保值增值,医院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能够得到有效保障[3,4]。

1.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以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效益:通过此系统,能够及时纠正管理中的偏差和失误,从而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经济成果,增强管理的主动权,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效益。

(1)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子系统:根据卫生部门或本医院的统一编码,将设备的所有资料建卡、建册。

(2)建立设备经济管理子系统:将收支报表,成本核算,折旧核算的数据以定期或流水账形式传递给有关部门,为选择最佳的设备运行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3)建立医疗设备全寿命质量管理子系统:它记录了设备从运行开始至报废的全过程。

在此过程中,通过系统网络研究设备的运行质量,包括完好率、使用率、故障率、故障状态期、可靠期和磨损等信息,通过网络反馈,实行全程优化的科学管理[5]。

2 做好医疗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的重要性
多年来,一些医院,特别是中小型医院,由于只重视临床医务人员的培养而忽视了医疗设备管理维修人员队伍的建设,造成管理维修力量严重不足,设备得不到良好保养,损坏后不能及时
维修导致长期搁置,既影响了临床使用,又造成很大的浪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对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是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一项最基本的、必须的重要工作,而且也是一项全员性的工作。

设备技术管理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清点核实,做好医疗设备使用中的维护、保养工作。

清查包括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每月末要进行一次全面固定资产清查,清查结果如实填入《固定资产盈亏平衡表》中,经查明盈亏原因及批准意见后及时处理。

维修工作人员应有计划地到科室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进行预防维修、生产维修和事后维修,同时督促工作人员在使用设备过程中要经常进行日常保养,减少设备的故障维修次数,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留学生论文虽然一些技术性保养工作必需由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但设备使用人员(医护人员)对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和熟练操作设备、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才是最最重要的。

因此,提高医护人员使用医疗设备的技能与素质,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全部功能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6,7]。

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员队伍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医院应有计划地选送有培养前途的技术管理人员到专业学校或条件较好的医院进行培训,增加外出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了解本专业最新动态。

同时还可以通过自学,加强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

随着各类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不断渗透要求设备科人员必须是一个通才,计算机技术、专业外语及临床知识也不可缺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设备的使用维护及配合临床开展科研工作。

二是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做好医疗设备的财务管理工作和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加强医院设备的管理力量[8。

9]。

总之,医疗设备是医院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切实抓好医疗设备及其电脑化管理工作,才能降低医院成本费用,达到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最终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亢丽杰.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医疗装备,2001;14(7):49
2 吕霞.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提高医院经济效益.Medical Equipment,2002;15(8):50
3 秦银.浅谈电脑化医疗设备的管理.Medical Equipment, 2000;13(4):36~37
4 张兵.医疗设备管理要适应信息时代发展.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9):567
5 申开州.浅谈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加强维护保养及提高医护人员使用技能和素质的重要性.云南大学学报,2000;22(生物医学工程专辑):32~35
6 汪兆来,韩爱华.浅谈现代医院医疗设备科学管理.医疗装备,2000;13(6):33~34
7 郑亚林.中小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和维修的几点体会.生物医学工程与临
床,2000;4(1):52~54
8 刘海红.计算机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医疗设备信
息,2003;18(9):26~28
9 侯宗浩,崔杜武.医疗设备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医疗卫生装备,2000;2: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