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2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理论来源
第2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理论来源
– 50~60年代
1954年计算机成功地运用于工资运算,计算机在会计,库存,计划 等方面逐渐展开并掀起热潮 60年代初,第一次MIS热潮,60年代末期.50%的MIS不成功,陷入 迷惘
– 70年代
系统工程用于管理 卡斯特,《组织与管理——从系统出发的研究》
2.1.3 主要管理科学家的论点
BPR(businesຫໍສະໝຸດ process reengineering) 企业过程再工程
2.2.1 管理信息的定义和性质
信息基本属性(3)
(5)传输性
信息的传输成本远远低于传输物质和能源
(6)分享性
信息分享的非零和 / 复杂性——"分享,共赢" 信息分享性有利于信息成为企业的一种资源
(7)增殖性
用于某种目的的价值耗尽对另一目的可能又显示作用 量变的基础上可能产生质变 再生性
(三)信息的加工
加工才能成为信息,其过程如下: 数据要经过加工 加工
t1
数据 预信息
t2
信息
t3
决策
t4
结果
t1
<
t2
<
t3
<
t4
<
t5
信息有一个重要特征——滞后性 滞后性 信息按时间分,可分为一次信息 二次信息 一次信息和二次信息 一次信息 二次信息.
(四)信息存储
信息存储是将信息保存起来,以备将来应用. 信息存储 数据存储的设备主要有三种:纸,胶卷 计算机存储 纸 胶卷 胶卷和计算机存储 器. 到目前为止,纸仍然是主要材料 纸 胶卷是纸的补充 计算机存储主要用来存储变化的业务和控制信息 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也要根据系统的要求 系统的要求确定. 系统的要求 系统目标确定. 信息的存储方式也由系统目标确定 系统目标确定 "只有正确地舍弃信息,才能正确地使用信息"
(8)转换性
信息,物质,能源三位一体,可以互相转化 "有了信息就有了一切" "知识就是力量" 信息可以转换为物质,信息是有价值的.
2.2.1 管理信息的定义和性质 信息基本属性(4)
– 不同类型的系统对特性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 并不要求信息必须具有上述所有特性.
2.2.2 信息生命周期的各阶段
管理科学和一般管理的一个主要区别,就是管理科学强调定量 方法 管理需要定性和定量
– 管理是文科,理科还是工科?
管理已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 管理与经济的关系
管理不是经济,经济也不是管理 可能管理是经济的一种是手段,经济是管理的一个对象 搞管理的应该懂点经济,搞经济的应该懂点管理,但不等同
2.2.1 管理信息的定义和性质
信息基本属性(1)
(1)事实性
第一和基本 事实是信息的中心价值,是信息的第一 基本 第一 基本的性质. 维护——真实性,准确性,精确性和客观性
(2)等级性
来源 寿命 精度 加工 方法 战略 级 策略级 执行级 外 长 保密 要求 使用 频率 低
低 不固定 高
内
(二) 信息的传输
信息的收集:一般遵守香农模型 香农模型
信源 编码器 信道 译码器 接收器
噪音干扰
信息传输的原理 指标 原理和指标 原理 指标:
(1)信道 电子信息传输按功能可分为单工 双工 半双工 单工,双工 半双工系统 单工 双工和半双工
(二)信息的传输
信息传输的原理和指标:
(1)信道 单工,双工 半双工系统 电子信息传输按功能可分为单工 双工 半双工 单工 双工和半双工 (2)编码和解码 半加和(二进制加法),汉明码(海明码) (3)变换 变换就是调制和解调
短
高
固定
低
高
2.2.1 管理信息的定义和性质
信息基本属性(2)
(3)可压缩性
信息可以进行浓缩,集中,概括以及综合,而不至于丢失信息 的本质 干扰 信息冗余 压缩在实际中很有必要
(4)扩散性 4
信息的扩散是其本性——"桂花香飘数里" "没有不透风的强" 信息的浓度越大,信息源和接收者之间的梯度越大,信息的扩 散力度越强. 两面性:一方面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另一方面可能造成信息的 贬值 注意信息的传播/保密
(六)信息的使用
信息的使用与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 技术方面,二是 技术方面 如何实现价值转换问题. 如何实现价值转换问题 技术方面 技术方面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高速度高质量地把 信息提供到使用者手边. 价值转化 价值转化是信息使用概念上的深化,是信息内容使 用的深度上的提高,信息使用深度大体上可分为三 个阶段,即提高效率阶段,及时转化价值阶段和寻 找机会阶段. 提高效率阶段联系于数据处理阶段 及时转化价值阶段已认识到管理的艺术在于驾驭信 息 寻找机会阶段,采用新技术,放弃过时的技术.
(五)信息的维护
保持信息处于合用状态叫信息维护 信息维护. 信息维护 狭义上说它包括经常更新 更新存储器数据,是数据均保持合用 更新 状态. 广义上说它包括系统建成后的全部数据管理工作 全部数据管理工作. 全部数据管理工作 目的在于保持信息的准确,及时,安全和 信息维护的主要目的 目的 保密. 保证信息的准确性,首先要保证信息是最新 最新状态,其次数 最新 据要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 合理的误差范围内. 合理的误差范围内 保证信息及时性是指信息的维护应考虑能及时地提供信息. 信息的保密 信息的保密是当前十分关心的问题. 信息的维护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一环.
管理信息系统
(第5 (第5版)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5e) )
主讲: 主讲:何宜军 经济与管理系
2010-6-13
引言
MIS的概念由三个部分组成:管理,信息和系统. 的概念由三个部分组成: 的概念由三个部分组成 管理,信息和系统. MIS的三个理论来源就是管理,信息和系统理论. 的三个理论来源就是管理,信息和系统理论. 的三个理论来源就是管理
2.1.3 主要管理科学家的论点
从"管理的回顾"可以看出
– 管理的理论出自于生产
由生产逐渐转到经营,由产品转到服务,由低层转到高层,由 运营转到战略决策.
– 生产的管理至今尚未完全解决
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管理问题
2.2 信息理论的回顾
2.2.1 管理信息的定义和性质 信息的概念
– 信息是信号,符号或消息所表示的内容,用以消除对 客观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并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不确定性 –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 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 信息一定是数据,数据不一定是信息. – 将数据转变为信息的过程称为处理 处理
– 按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来计算; V=C+P 其中:V——信息产品的价值 C——生产该信息所花成本 P——利润 – 按使用效果来衡量
此方法认为信息的价值体现在决策过程中因用了该信息后所增 加的收益, 但应该从收益中减去获取信息所花的费用,得到的是净收益. P=Pmax—Pi 其中:Pmax——最好方案的收益 Pi——任选某个方案的收益
– 80年代
以企业过程为对象,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 性地思考和彻底地再设计; 以信息技术和人员组织为使能器(ebable),以求达到企业关 键性能指标和业绩的巨大提高或改善,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 的实现.
– – – – 出发点:使顾客满意,企业战略发展 途径: 改变企业过程 手段: 以IT的应用和人员组织的调整为方法 特征: 企业性能的巨大提高
2.1.3 主要管理科学家的论点
泰勒的追随者 甘特
– 甘特图
吉尔布雷恩
– 动作研究
2.1.3 主要管理科学家的论点
2.法约尔(法国,1841-1925)
– 1916《一般工业管理》 – 现代经营管理理论 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的创始人 – 14条一般管理原则
(1)劳动分工 (4)命令统一,一个上级 (6)个别服从总体利益 (8)集中程度 (10)程序,各有其位,各就其位 (11)公道公正 (13) 首创精神 (2)职权,职责,权责相关 (5)计划统一,指导统一 (7)报酬公平 (9)等级清晰 (12) 使用期稳定 (14) 团结精神
(3)纪律,尊重协议,服从,尽力,重视声誉
2.1.3 主要管理科学家的论点
3,迈约(美国,1880-1949,人际关系学说创始人)
– 行为科学学派
霍桑试验——小组成员因试验引人注意而感到自豪
4,近代管理学派
– 利用数学和计算机进行管理 – 40~50年代
康托纳维奇(苏) 《生产组织与计划中的数学方法》 1940年,运筹学家由军队转到企业
2.1 管理理论的回顾
2.1.1 管理的定义
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 Getting things done through other people" 管理是为了某种目标,应用一切思想,理论和方法去合理 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人,调度各种资源, 人 如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以求最小 最小的投入去 最小 获得最好 最大的产出 最好或最大的产出 最好 最大的产出目标.
(六)信息的使用
更新阶段 成熟阶段 增长阶段 起步阶段
数据处理 管理信息 系统 集成化 系统
最终用户可用的 集成化系统
技术状况
应用
数据
IT文化 IT文化
全员素质
综合信息技术应用的连续发展的米歇(Miscue)模型
2.3 系统理论的回顾
系统的来源
– 系统也可以说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相互联系的部件 部件的 部件 集合. – 倍塔朗菲 倍塔朗菲首先提出一般系统概念 – 1957年美国人古德 古德出版《系统工程》,使"系统工程" 古德 一词被广泛地确认下来. – 今天,运筹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三个词实际上融 为一体,指的是一个东西,甚至可以当成一个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