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题(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题(卷)

九年级语文单元测试题(卷)说明: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基础(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拮.据(jié)伫.立(chù)静谧.(mì)免冠徒跣.(xiǎn)B、强聒.(guō)不舍襁.(qiǎng)褓亵渎..(xiè dú)妄自菲.(fěi)薄C、遐.(xiá)想睿.智(ruì)狡黠.(jié)以彰其咎.(jiù)D、挑剔.(tī)锲.(qì)而不舍留滞.(zhì)惴.(zhuì)惴不安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喧嚷重蹈覆辙亵犊断章取义B、朦胧脑怒成羞零驾润如油膏C、襁褓肃然起敬禁锢媚上欺下D、憧憬登峰造极咀咒气吞斗牛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A、《故乡》——鲁迅——《呐喊》B、《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短篇小说集《羊脂球》C、《谈读书》——培根——法国哲学家,作家D、《孤独之旅》——曹文轩——《草房子》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C、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深沉的低吟。

D、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6.默写。

(15分)①千嶂里,。

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②,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③已是黄昏独自愁,。

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咏梅》)④,枳花照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⑤《陈涉世家》中体现陈涉宏伟抱负的句子是,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⑥赢,;输,。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⑦《朝天子·咏喇叭》中运用拟人手法,刻画狐假虎威的宦官形象的句子是,。

⑧“酒”是古代诗人言愁、托思、表志的常用寄托物。

请根据你的积累,分别默写出一句与“言愁”“托思”和“表志”相关的古诗文名句。

A、言愁:B、托思:C、表志:二、阅读(45分)(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3分)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乡子》是词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

B、全词即景抒情,借古讽今。

作者之所以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无疑是对苟且偷安、不求进取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C、“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一字不改地借用刘备这句话,不仅“曲尽其妙”,而且还含蓄深刻地进行了讽刺。

意在言外,耐人寻味,手法上含蓄、委婉。

D、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

风格明快,气魄阔大,尽显豪放风格。

(二)出师表(12分)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宣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芦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弛。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8.第②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

(1分)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2)以.伤先帝之明以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咨臣以当世之.事B、吾欲之.南海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永之.人争夺走焉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2.“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

(3分)(三)当节约细化到生活的每个角落(14分)①一个同事,用着20年前大学时期破烂不堪的雨伞,冬天也穿着常被人嘲笑的地摊上买的便宜羽绒服,相对他不低的收入,他是节俭呢还是吝啬?如果我告诉你,他是江苏一个小山村出来的大学生,而且身体有一些残疾,童年吃了很多的苦,很早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物质的匮乏在他心中打下了很深的烙印,那么你会说他是节俭还是吝啬呢?节俭与吝啬虽然两词褒贬截然不同,然而其间的界限却真是不易把握的。

②人对价值或者行为的认知来自周围环境,对于价值观的培养和接纳也有各自不同的方式。

同学就是一个大环境,有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就像我的那个同事,他一定会受到大家的嘲笑,虽然他坚定地秉持了自己的原则。

而一些人对“节约之星”之类的榜样或者模范作用的抵触,才是在一个社会奉行节约所遇到的最大的问题。

③其实调节个人与整个环境(节约型社会)的价值观问题很简单: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节俭,如何把这种观念让个人真正地接受与执行。

④首要原则是“和谐”。

和谐意味着不与环境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例如:一个人可以有一些漂亮的,可以穿很久的衣服,用不着总是衣着破旧以彰显自己的节俭;也不用过分痴迷易变的时尚或者名牌。

节俭是一种意识,一种与他人的共识,一种默契,存在于社会与个人的集体意识之中。

任何时代都有穷奢极欲的人,然而如果在一个社会中,人们追求浪费,并把这种炫耀式追求和个人的财富地位相联系时,这个社会便存在问题!“节约型社会”需要解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节俭”的问题,这也是建立大众节俭意识的过程。

⑤而如何完善地建立“节约”的标准,是一个非常细化的庞大事业,需要点点滴滴的行动,简单的口号与教条化教育无法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

2005年夏天,6家民间环保组织发起了“26℃空调节能行动”就是一个非常细节化的行动,而且效果非常显著。

当人们从身体健康以及整个环保与节约意识中懂得这个道理时,行动起来就快捷有效了。

2006年“每月少开一天车”活动也是这种细化的教育活动。

一次我去参观一个同事的新居,看到洗衣机的下水管搭在一个大水桶上,问起他,他才解释说是把洗衣机的排水存下来可以冲厕所用。

当时我很惊讶,因为我平时并没有感觉到自己身边这个并不张扬的人竟有这样很细节化的节约意识,从那之后我对他便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他绝对不是一个吝啬的人。

我相信只有在很小的事情上真正形成了一种普遍意识时,一切便都是自然而然了。

⑥回到“节俭还是吝啬?”当人们认为你怎样的时候,那就是怎样,这就是公共意识!如果进一步,如何让人们认为我是节俭而不是吝啬呢?说大呢,那是社会的事情,老百姓呢,毕竟省了不少钱啊(还不会被人们背后说是吝啬鬼),这才是“节约型社会”对普通个人的真正好处。

大有大的思想、计划和考虑,小有小的算盘和实际生活,让节约的观念和行动细化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像春雨般地“润物细无声”,才是最实际和最现实的做法。

而要不要“节约之星”的漂亮帽子,就变得不甚重要了。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4.文章开头讲同事的事,有什么作用?(2分)15.文章第四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分)16.第五自然段运用同事新居中洗衣机的下水管搭在一个大水桶上的论据,是要证明什么观点?你能从生活中举出类似的例子吗?(3分)17.文中说节俭“毕竟也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你能写出有关节约的古诗文或者格言吗?(2分)18.电视台要制作“当节约细化到生活的每个角落”的公益广告,请你结合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主题,设计一句公益广告词,构思新颖,最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3分)(四)改变一生的闪念(16分)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

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到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

”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

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里,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

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

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

“你找谁?”她疑惑地问。

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

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

”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

”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