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幸福指数
GDP通常被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唯一指标,而环境人文等其它因素却被忽视,纵然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经济发展最终还是为了人的幸福,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同时出现的问题如果单纯看到经济的乐观增长,而忽视了了人民的幸福水平,就会背离经济发展的目标,最终只能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所以衡量国家的生活条件状况,不能单以GDP来作为衡量目标。
幸福指数是反映人们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
幸福感是由人们所具备的客观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价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
从形式上讲,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
这种体验并不是某种转瞬即逝的情绪状态,而是基于主体自觉或不自觉地自我反省而获得的某种切实的、比较稳定的正向心理感受。
从内容来讲,幸福感是人们所体验到的一种积极的存在与发展状态。
幸福感是一种个体的心理体验,但幸福指数反映的则是一种社会事实,或者说社会现象,是一般人或特定的社会群体在特定时期主观生活质量的变化程度。
最早使“幸福指数”这一概念量化成为指标体系的是南亚国家—不丹,20世纪70年代,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国民幸福总值的指标。
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
实现幸福为目标。
他提出,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
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
不丹国王提出GNN时并不引人注目然而20多年的实践已经引起全世界瞩目。
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
“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世界上不少著名的经济学家把目光投向这个南亚小国,开始认真研究“不丹模式”。
幸福是主观的,数字是客观的。
幸福感量表就是将主客观成分进行适度的搭配。
纯客观取向的幸福感测量,关注的是硬指标,包括人均GDP、失业率、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通货膨胀率等;主客观综合的测量法,除了上述客观指标外,还加入了人们的生活满意度调查;纯主观的测量基于一个假设,所有的客观因素已经通过认知影响到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了,人们对自身的主观幸福评价已经包含了这些客观指标。
世界上最具影响的幸福指数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罗纳德·英格哈特负责的世界价值观研究机构公布的。
问题只有一个,而且非常简单,即把所有事情加在一起,你认为你是“非常幸福”、“比较幸福”、“不很幸福”还是“不幸福”。
中国与西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反映形式之一的社会心理都存在差异,因而对于幸福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感受幸
福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异。
国内幸福指数的研究主要关注宏观宏观幸福研究领域。
如周四军、庄成杰在《基于距离综合评价法的我国国民幸福指数NHI测评》中通过对经济发展水平、人口与就业结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水平四个方面构建国民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和距离综合评价法对我国1998~2006年国民幸福指数NHI进行了测度和评价。
研究发现,历年来我国NHI连续增长,2002年以后的增长速度较2002年以前的快.但我国国民幸福现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最后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此外幸福指数指标还有不同的分类,A类指标:涉及认知范畴的生活满意程度,包括生存状况满意度(如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生活质量满意度(如居住状况、医疗状况、教育状况等)。
B类指标:涉及情感范畴的心态和情绪愉悦程度,包括精神紧张程度、心态等。
C类指标:指人际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影响幸福指数指标有诸多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起在总体上作用最为明显。
2010各省GDP总量排名省份亿元常住人口(亿)人均GDP(元)美元
1 广东45472.83 0.97 46990.63 6941.52
2 江苏40903.34 0.79 52106.17 7697.20
3 山东39416.20 0.95 41710.26 6161.50
4 浙江27226.7
5 0.52 52058.80 7690.20
5 河南22942.68 0.9
6 23898.63 3530.34
6 河北20197.09 0.72 28247.68 4172.79
7 辽宁18278.29 0.44 42019.06 6207.11
8 四川16898.59 0.83 20408.93 3014.83
9 上海16872.42 0.21 80344.86 11868.65
10 湖南15902.12 0.69 23046.55 3404.47
11 湖北15806.09 0.59 26609.58 3930.80
12 福建14357.12 0.38 37981.80 5610.72
13 北京13777.94 0.18 76544.11 11307.20
14 安徽12263.36 0.62 19684.37 2907.80
15 内蒙11655.00 0.24 47766.39 7056.12
16 黑龙江10235.00 0.39 26243.59 3876.74
17 陕西10021.53 0.39 25828.69 3815.45
18 广西9502.39 0.52 18451.24 2725.64
19 江西9435.01 0.44 21210.37 3133.23
20 天津9108.83 0.13 71723.07 10595.03
21 山西9088.06 0.36 25244.61 3729.17
22 吉林8577.06 0.30 28590.20 4223.38
23 重庆7894.24 0.29 27410.56 4049.13
24 云南7220.14 0.46 15628.01 2308.59
25 新疆5418.81 0.22 24978.38 3689.84
26 贵州4593.97 0.39 11749.28 1735.62
27 甘肃4119.46 0.29 14403.71 2127.74
28 海南2052.12 0.09 23861.86 3524.91
29 宁夏1643.41 0.06 26085.87 3853.44
30 青海1350.43 0.06 24114.82 3562.28
31 西藏507.46 0.03 16915.33 2498.76
此外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等都是幸福指数的重要影响因素。
温家宝2010年提出的“让人民生活得有尊严”,江苏卫视的《幸福晚点名》,东方卫视的《幸福魔方》电视节目,白岩
松写的《你幸福了吗》……这说明整个国家和社会都已经在关注人们的幸福问题。
要提高人们总体的幸福指数要首先考虑到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共同因素如社会环境,社会保障,公共设施等其次幸福感同样是具有边际效应的,在愿望满足后幸福感可能会降低,因此要提高社会总体的幸福指数要创造环境使更多的人梦想可以实现,其次不能在增强一部分人的幸福时给另一部分人带来痛苦,这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