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航法规基础培训
1947年4月4日,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ICAO)成立, 总部在加拿大蒙特 利尔,它是协调世 界各国政府在民用 航空领域内各种经 济和法律事务、制 定航空技术国际标 准的重要组织。
大会
理事会
秘书处
空 中 航 行 委 员 会 航 空 运 输 委 员 会 联 合 支 持 委 员 会 人 力 资 源 委 员 会
•民航脱离军队 建制
•开始政企分开 改革
•再次进行重 组
•中国民航局改 为国务院直属 机构,实行企 业化管理
•1993年4月19 日,中国民用 航空局改称中 国民用航空总 局
•2008年3月改 为中国民用航 空局,隶属交 通运输部
2. 组织机构
交通运输部
中国民用航空局
办公厅
航空安全办公室
华北地区管理局
相关文件
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
规范性文件的类型介绍
规范性文件的类型介绍
规范性文件的类型介绍
规范性文件的类型介绍
规范性文件的类型介绍
工 作 手 册
• 为Working Manual,简称WM • 是各职能部门下发的规范从事民用航空管 理工作人员具体行为的文件。 • 例:《持续适航监察员手册》,2002年 12月31日颁布。——用于指导适航维修 监察员实施持续适航管理工作。
附件10 附件11 附件12 附件13 附件14 附件15 附件16 附件17 全保卫》 附件18
《航空电信》 《空中交通服务》 《搜索与救援》 《航空器事故和事故征候调查》 《机场》 《航行情报服务》 《环境保护》 《防止对国际民用航空进行非法干扰行为的安
《危险品的安全航空运输》
1.国际民航组织(ICAO)
2.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
3.中国民用航空法律体系
4.航空器适航管理 5.飞机年检制度
1. 历史沿革
1949年--1978年
1978年-1987年
1987年-2002年
2002年——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 1949年11月2 日,民用航空 局成立
•实行以军队领 导为主、政企 合一的管理体 制
民用航空法律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 《民用航空法》属于国家法律,是民用航空法律体系的
龙头,是制定民航法规、规章的依据。 • 现行《民用航空法》于1995年10月,江泽民签署第五 十六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发布生效。 • 《民用航空法》共16章,214条。
• 《民用航空法》从内容来看分为三个方面:即航空安全
管理、航空市场和经济管理,以及行政管理。
有关民用航空的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名称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 条例 • 规定 • 办法 行政法规发布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形 式: •国务院发布的 •经国务院批准,由主管部门发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
������ 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发布的行政法规,对民用航 空器适航管理的宗旨、性质、范围、权限、方法和处罚 等作了明确规定。 ������ 《适航管理条例》共29条,概括了适航管理的基 本要求。
审定标准 CCAR-23/25/27/29/31 初级类航 空器和飞艇适航标准 (AC-21-05/06/07/09) CCAR-23(通勤类)、CCAR25;CCAR-23(正常类、实用类、 特积累)CCAR-27/29
规范性文件
民航局机关各职能部门,为了落实法 律、法规、民航局规章和政策的有关规定, 在其职责范围内制定,经民航局局长授权由 职能部门主任、司长签署下发的有关民用航 空管理方面的文件。
中国民用航空规章
中国民用航空规章介绍
维修规章
CCAR-43《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 2006年1月16日民航总局令第159号公布,自2006年 2月26日起施行。 本规则适用于持有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颁发的下述适航证 件的航空器的维修和改装工作: (a) 持有标准适航证和限制适航证的航空器; (b) 除湿租以外的,持有外国航空器适航证认可证书的 航空器; (c) 除验证飞行为目的的第I类特许飞行证以外的,持有 特许飞行证的航空器。
1.国际民航组织(ICAO)
2.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
3.中国民用航空法律体系
4.航空器适航管理 5.飞机年检制度
1.国际民航组织的历史
2.国际民航组织的组织结构 国际民航组织(ICAO)
3.国际民航组织的职责
4.国际民航公约及18个附件
1919 巴黎公约
1944.12.7 芝加哥公约
1947.4.4 ICAO
中南地区管理局
政策法规司
规划发展财务司
华东地区管理局
西北地区管理局
人事科教司
国际合司
飞行标准司
新疆管理局
航空器适航审定司
机场司
公安局
航空安全技术中心
空中交通管理局
2. 组织机构
3.民航局对行业维修系统的主要管理手段
监督检查 颁发证件 立法、定标
1.国际民航组织(ICAO)
1919年在巴黎签订 的“关于管理空中 航线的公约”,即 《巴黎公约》,是 第一步最完整、最 重要的国际航空法 法典。这个公约第 一次系统的以法律 的形式确定国际民 航的一些基本原则。
1944年12月7日, 在美国芝加哥签署 的《国际民用航空 公约》(芝加哥公 约),成为国际民 用航空活动的基本 法。
财 政 委 员 会
法 律 委 员 会
技 术 协 作 委 员 会
非 法 干 扰 委 员 会
-保证全世界国际
民用航空安全有秩
序的发展
-保证各缔约国的 权利充分受到尊重
-满足世界人民 对安全、正常、 有效和经济的航 空运输的需要
- 促进国际空中航
行的飞行安全
ICAO的职责
附件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
附件与公约同样具有法律约 束力;目前共18个附件,除 附件9由运输委员会负责,其 它附件均由空中航行委员会 负责制定。
规范性文件的类型介绍
信 息 通 告
• 为Information Bulletin,简称IB • 是各职能部门下发的反映民用航空活动中 出现的新情况以及国内外有关民航技术上 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的文件。
行业标准型介绍
1.国际民航组织(ICAO)
2.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
3.中国民用航空法律体系
中国民用航空规章介绍 运行规章
CCAR-91R2《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 ������ CCAR-91部《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自2004年1月14 日发布,2007年1月第一次修订,2007年9月第二次修订。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实施运行的所有民用航空器(不包括系留气球、风筝、无人 火箭和无人自由气球)应当遵守本规则中相应的飞行和运行 规定。 ������ D章 维修要求
4.航空器适航管理 5.飞机年检制度
定义
适航标准的特点
适航性责任
适航管理
• 适航管理是以保障民用航空器的安全性为目标的技术管
理,是政府适航管理部门在制定了各种最低安全标准的基 础上,对民用航空器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环节进 行科学统一的审查、鉴定、监督和管理。 • 民用航空器是适航管理的主要对象和最终目标。
中国民用航空规章介绍
运行规章
CCAR-135R2《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 规则》 ������ 《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 (CCAR-135)已经2005年8月31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务 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 J章 航空器维修。
运行规则 运行种类和适用的民用航空器
CCAR-91 所有民用航空器的一般运行
(1)使用下列航空器实施的定期载客运输飞行: A 最大起飞全重5700千克以下的多发飞机 B 单发飞机/C 旋翼机 (2)使用下列航空器实施的非定期载客运输飞行: CCAR-23(通勤类)、CCARA 旅客座位数量(不包括机组)不超过30座,并且 25;CCAR-23(正常类、实用类、 CCAR- 最大商载不超过3400千克的多发飞机 特积累)CCAR-27/29 135 B 单发飞机/C 旋翼机 (3)使用下列航空器实施的全货机运输飞行: CCAR-23(通勤类)、CCARA 最大商载不超过3400千克的多发飞机 25;CCAR-23(正常类、实用类、 B 单发飞机/C 旋翼机 特积累)CCAR-27/29 (4)使用(1)和(2)规定的航空器,在同一机 同上 场起降且半径超过40千米的空中游览飞行 (1)使用下列航空器实施的定期载客运输飞行: CCAR-23(通勤类)、CCAR-25; 最大起飞全重超过5700千克的多发飞机 (2)使用下列航空器实施的非定期载客运输飞行: CCAR旅客座位数量(不包括机组)超过30座,并且最大 CCAR-25; 121 商载超过3400千克的多发飞机 (3)使用下列航空器实施的全货机运输飞行: CCAR-25; 最大商载超过3400千克的多发飞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
������ 第一条—目的 为保障民用航空安全,维护公众利益,促进民用航 空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条例。 ������ 第二条—适用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民用航空器(含航空发 动机和螺旋桨,下同)的设计、生产、使用和维修的单位 或者个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民用航空器的单位关行 政法规介绍个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维修在中华 人民共和国注册登记的民用航空器的单位或者个人,均须 遵守本条例。
中国民用航空规章介绍
维修规章
CCAR-66-R1《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 ������ 1991年民航总局发布《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合格审定的 规定》编号CCAR-65;1995年第一次修订,编号为CCAR- 65AA-R1《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合格审定的规定》;2001年 第二次修订,确定名为CCAR-66FS《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 照管理规则》,2003年1月1日施行; 2004年6月第三次修 订,《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R1),自2005年12月31日起施行。 ������ 用于管理从事在中国登记的民用航空器的维修、部件修理 和维修管理工作的中国公民与非中国公民的执照和资格证书的 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