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以时间为主线学习和理解三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产生条件和后果。

二、学习内容(一)地理环境决定论(即自然环境决定论)1.产生背景: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人类对的依赖性很大,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2.核心思想: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并由此决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环境。

3.产生结果:束缚了人类的主观。

4.理论评价:过分夸大了对人类的影响。

(二)人类中心论1.产生背景:伴随着和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地理环境决定论受到否定和批判,人地观走向“”。

2.核心思想:把地理环境看做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盲目追求自然。

3.产生结果:导致了人地关系。

4.理论评价:过分夸大了人的性,是对人地关系的一种极端认识。

(三)人地伙伴论1.产生前提:20世纪60年代以来,面对日益严峻的、和问题,人类开始反思并逐步构建了人与地理环境的新型关系。

2.核心思想:人类具有自然、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的伙伴关系。

3.产生结果: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和的发展。

4.理论评价:该理论倡导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

三、当堂检测1.下列有关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和人地伙伴论在诞生时间上呈逐次递进的关系B.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广泛流行,导致了对地理环境的大肆破坏C.人类中心论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对工业影响较小D.人地伙伴论诞生后,地理环境不断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已不存在环境问题2.人地关系思想先后经历了①地理环境决定论②人定胜天论③人类中心论④人地伙伴论⑤“天人合一”论A.①②⑤ B.①③④⑤C.①③④D.③④⑤3.下列认识符合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是A.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地理环境B.人类为了自身需求,可以征服和改造自然C.人类与地理环境可以和谐共处D.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4.下列关于人类中心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中心论从自然规律出发,追求征服自然B.人类中心论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C.人类中心论承认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力D.人类中心论承认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5.下列有关人地伙伴论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产生于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农业社会鼎盛时期B.是一种能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论C.倡导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切忌试图改造自然、征服自然D.核心思想是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力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天地合一”思想。

据此回答6~7题。

6.“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A.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C.人地无关论思想 D.人地伙伴论思想7.下列符合该思想的做法是A.跨流域调水 B.过度抽取地下水C.毁林开荒 D.在耕地中大量使用化肥8.下列人类活动与人类中心论的人地关系思想相符合的是A.三峡工程 B.西气东输C.三江平原湿地保护 D.毁林开荒人类中心论把人的能动作用绝对化,在人地关系中认为人的意志可以代替一切,可以“决定”一切,所以又称惟意志论。

它和地理环境决定论一样,把复杂的人地关系看做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

据此回答9~10题。

9.在人类中心论影响下会造成A.人为征服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减缓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10.下列做法符合人类中心论思想的是A.采用生物技术和有机肥料,提高农业单产B.取缔小煤窑,关闭小型造纸厂C.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D.按自然规律进行填海造陆,增加土地面积11.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人地关系协调的是()A.“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C.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电厂 D.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12.“竭泽而渔,虽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虽得兽而明年无兽。

”这句话启示我们()A.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B.要保护生态平衡C.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D.要考虑区域差异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回答1~2题。

13.下列关于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人类对环境认识的进步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②采猎文明时期,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是强大的③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趋于和缓④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使自然资源利用的数量增加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4.若丙处植被受到破坏,对其合理开发的整治措施是A.修筑梯田,种植水稻B.营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种植苹果树、梨树等经济作物D.建草山、草坡、放牧三河马15.不同的时代会形成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流派,这是人们对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认识发展的表现。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社会形成最早的人地关系理论是,该理论夸大了对的影响。

(2)过度强调人的能动性而忽视地理环境对人类影响的人地关系理论是,该理论对我国的时期曾有着深刻的影响。

(3)面对日益严峻的、和问题,论应运而生。

该理论倡导人类在积极、和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地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和地发展。

答案1.A 2.C 3.D 4.B 5.B 6.D 7.A 8.D 9.B 10.C 11.C 12.B 13、C 14、B15、(1)地理环境论地理环境人类社会(2)人类中心论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3)人口资源环境人地协调认识遵循利用合理适度有效和谐统一相互协调可持续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 2.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其内涵。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3.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二、学习内容(一)理解可持续发展1.概念: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对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组成:可持续发展是由、、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

3.内涵:(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条件)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上的增长,更追求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

要求改变“高、高、高”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生产和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发展的目的是改善人类,提高人类,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

(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包括防治,改善,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别是保证以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因为自然资源的与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是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模式的根本区别之一。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和上都应体现公平,又称“公平”和“公平”。

2.持续性原则:其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和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资源的的永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效益、效益和效益的相互协调。

3.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全球必须采取合同的行动,建立良好的和。

4.阶段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推进的过程。

目前,发展中国家基本处在可持续发展的阶段,仍以为主要目标,而发达国家已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阶段,、社会与的协调发展成为其主要目标,在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三)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1.世界可持续发展之路(1)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社会发展与、的协调问题,未来社会的发展必须保持“动态的自然平衡”。

(2)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制定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提出了“”的概念。

(3)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发表的《》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4)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大会”,通过了《》等一系列决议和文件,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和推向,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发展的长远目标,促进了人类的资源观、发展观、伦理观、科学观的深刻变革。

(5)2002年,联合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了“首脑会议”,会议审议了《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提出了今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战略与措施。

2.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中国政府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履行承诺,在实施《》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动,取得了初步进展。

三、当堂检测1.人类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因为()A.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已使人类社会无法发展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处于良性发展状态C.生产力发展已使人类有能力治理环境问题D.可持续发展是人地和谐发展的唯一出路2.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合系统,其中 ( ) A.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C.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D.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3.下列说法符合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 A.通过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富足的社会环境B.提高福利待遇,完善养老保险体系C.通过技术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4.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①共同性原则②持续性原则③差异性原则④综合性原则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5.下列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的是 ( ) A.在我国东南沿海实行“休渔”制度B.1987年,为保护臭氧层,50多个国家签署《蒙特利尔议定书》C.各国有平等利用资源的权力 D.为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签署《京都议定书》6.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的是 ( ) A.美国对绿色和平组织的呼吁置之不理 B.把污染排放到本国,不危害他国C.日本政府禁止滥砍乱伐,从别国进口一次性木筷D.中国禁止使用一次性餐具7.下列经济增长方式中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 ( ) A.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B.大力发展利润高的重污染工业C.将低洼地改造成粮基鱼塘D.为提高经济收入,某草场将牲畜数目由1500头提高到4000头8.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 ) A.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C.直接利用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灌溉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9.下列几种经济发展模式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 A.追求利润――盲目发展――损害环境 B.先发展――后治理――再积累C.先积累――后发展――再治理 D.边发展――边积累――边治理10.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A.公众参与,全球合作 B.保护环境,减少污染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发展科技,开发宇宙11.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23分):(1)填写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A :B :C :D :(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是目的,是基础,是条件,“生态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要与利用和保护相协调,在复合系统中,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是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不仅重视数量的增长,更追求的改善和的提高,它强调实施生产和消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