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数学导学案

三年级上数学导学案

课题: 秒的认识
课题:时间的计算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
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
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学习目标:1、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2、在计算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活动方案】
活动一、我会做。

自学第14页例3
1、(1)由题可知,上午卖出()个海宝,下午卖出()个海宝。

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用()法计算。

列式为:
(2)、探究380+550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口算
方法二:笔算
2、(2)要求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用()法计算。

列式为:
(3)探究550—380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口算
方法二:笔算一、自学第14页例3完成。

1、(1)由题可知,上午卖出()个海宝,下午卖出()个海宝。

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用()法计算。

列式为:
(2)、探究380+550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口算
方法二:笔算
2、(2)要求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用()法计算。

列式为:
(3)探究550—380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口算
方法二:笔算
二、探究新知。

(一)、小组讨论
1、十位相加满十向()。

活动二、我能行。

(一)、小组讨论
1、十位相加满十向()。

2、十位不够减,从()位
(),在十位上加()再减。

(二)、汇报交流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从()加起,每个数位上相加的结果写在相就数位的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从()减起,减到哪一位,就把结果写在哪一位(),哪一位不够减时,从前一位()再减。

活动三、检测反馈
1、完成课本14页做一做
2、完成竖式X k B 1 . c o m
230 490 390 340 + 540 —130 +260 —260
学习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位不够减,从()位
(),在十位上加()再减。

(二)、汇报交流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从()加起,每个数位上相加的结果写在相就数位的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从()减起,减到哪一位,就把结果写在哪一位(),哪一位不够减时,从前一位()再减。

三、实际应用。

2、完成课本14页做一做
2、完成竖式X k B 1 . c o m
230 490 390 340 + 540 —130 +260 —260
四、全课总结:
课题: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学习目标:1、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培养估算意识。

学习重难点: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活动方案】
活动一、我会做。

自学第15页例4
1、一到三年级来了()人,四到六年级来了()人。

巨幕影院有()个座位。

w W w .x K b 1.c o M
2、要求六个年级的学生能否同时坐得下,就是把()与()进行比较。

如果大于441,就();如果小于441,就()。

3、因为只问能否坐得下,所以不需要求出具体总人数,()即可。

4、自己尝试估算一下,能不能坐下?
活动二、我能行。

(一)、小组讨论
1、221看作(),239看作(),221+239一定大于(),但()(能或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0,这样就与实际结果非常接近。

221>220,
239>230,220+230=450,所以221+239一定大于450,而座位数是441,
441<450,所以肯定()。

3、规范解答一、自学第15页例4
1、一到三年级来了()人,四到六年级来了()人。

巨幕影院有()个座位。

w W w .x K b 1.c o M
2、要求六个年级的学生能否同时坐得下,就是把()与()进行比较。

如果大于441,就();如果小于441,就()。

3、因为只问能否坐得下,所以不需要求出具体总人数,()即可。

4、自己尝试估算一下,能不能坐下?
二、探究新知。

(一)、小组讨论
1、221看作(),239看作(),221+239一定大于(),但()(能或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0,这样就与实际结果非常接近。

221>220,
239>230,220+230=450,所以221+239一定大于450,而座位数是441,
441<450,所以肯定()。

3、规范解答
课题:毫米、分米的认识
【活动方案】
活动一、我会做。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2、读读记记:米可以用符号“m”表示,分
米可用dm表示,厘米用cm表示,毫米用mm
表示。

3、你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吗?
4、它们之间有什么进率关系?
5、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教室长约4()课桌高约80()
活动二、我能行。

(一)认识毫米。

1、估一估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
厘米?
长:宽:高(厚):
2、实际测量。

(1)认识数学课本的长、宽、厚
(2)讨论怎样测量,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3)“多1点”或“差1点”要怎么办?
(4)汇报长、宽、厚各是多少?
3、认识并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观察尺子,你有什么发现?
(2)汇报。

(3)感受1毫米有多长?
课题:千米的认识
【活动方案】
活动一、我会做。

1、前面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我能用手势分别表示它们的长度。

3、填空:
1米=()厘米 1米= ()分米
1分米=()毫米
活动二、我能行。

1、很远的路程用什么作单位?(如:从开远
到马者哨有多远?)
2、千米与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
1000米。

3、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
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4、汇报:(1)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
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
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一千米。

5、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
大家闭上眼睛,从开七中到我们学校大约是
1千米
课题:吨的认识
【活动方案】
活动一、我会做。

1、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
2、1千克=( )克 5千克=( )克
3000克=()千克
4千克-1000克=()千克
6千克+4000克=()千克
3、我们周围哪些物品的质量用千克或克作单
位?
活动二、我能行。

1、看图,说说这幅图的内容。

“它们能同时过桥吗?”
2、小组讨论为什么不能同时过桥?
3、课件出示:10袋100千克的大米重多少千
克?板书:1吨=1000千克
4、1000千克是1吨1吨等于多少千克?板
书:1千克=( )吨
5、感受1吨有多重?
1个同学25千克,40个同学的重量大约是1
吨。

6、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及方法。

《万以内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5《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2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3笔算乘法(一次进位)教学设计
课题:《四边形》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