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手机市场需求分析报告

中国手机市场需求分析报告

中国手机市场需求分析目录第一章绪论 (3)1.1 中国手机普及率提高 (3)1 . 2手机产品更新速度快 (4)1. 3中国手机品牌现状 (6)1 . 4我国手机厂商面临的问题 (7)第二章消费者需求分析 (9)2.1 15~25岁消费者需求分析 (9)2.1.1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消费者分析 (10)2.1.2 月收入1000~1500元消费者分析 (18)2.1.3月收入1500元以上的消费者分析 (23)2.1.4 15~25 岁消费者偏好的异同点 (28)2.2 25~35岁消费者需求分析 (29)2.2.1月收入1000-1500元的消费者分析 (31)2.2.2 月收入1500 - 2500的消费者分析 (35)2.2.3月收入2500元以上的消费者分析 (39)2.2.4 25~35 岁消费者偏好的异同点 (44)2.3不同年龄消费者需求偏好异同点 (45)2.3.1 相同点 (45)2.3.2 不同点 (46)第三章手机厂商的应对措施 (47)3.1 手机厂商的定位 (47)3.1.1 三大品牌的定位 (47)3.1.2 国产手机的定位 (48)3.2对手机厂商的建议 (50)结束语 (54)致谢 (55)附录1 (61)附录2 (72)第一章绪论1.1中国手机普及率提高21世纪已经成为信息爆炸的世纪,信息产业迅速崛起,人们的生活现在已经离不开信息的传播。

随着信息产业的兴起,信息传播的工具也跟着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手机行业的发展是最为迅猛的。

目前,我国的手机普及率增长十分迅速,市场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显示,截止2003年10月底,全国固定电话用户数达到2.55139 亿户,手机用户数达到2.56938亿户,普及率为19.5%。

我国手机用户从发展之初到1000万户,用了10年时间;从1000万户到1亿户,仅用了4年的时间。

到2005年,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5.7%,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从我国移动通信迅猛发展的态势来看,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数、市场收入均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信产部最新公布的我国今年1-9月统计数据表明,移动电话用户新增4310.0万户。

统计数据显示,到2005年9月底,移动通信用户达到3.76亿户,位居世界第一;移动交换机达到4.55亿门,使得中国移动通信网络成为世界上移动通信最大的网络。

至V 2005年9月底,移动通信用户达到3.76亿户,位居世界第一,预计到了2008年,手机用户将会到达5.2亿户,2010年将达到6亿户。

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市场巨大,所以,在我国未来的手机市场上,需求量还是非常巨大的。

在这个大的市场上,吸引了大批的手机生产厂商顾客在信息流通最为重要的21世纪,对手机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

手机的普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手机不再是奢侈品,而成为大众的消费品。

顾客对手机的应用已经不再停留在打电话这个初级阶段了,购买手机的目的也已经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等,现在人们购买手机的目的更多的就是追求时尚、享用新服务和功能。

现在手机的多功能化已经深入人心,在购买手机的时候,很多顾客都会注意手机的功能,服务等。

现在的手机厂商生产的各种不同的手机就是为了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这样才能吸引顾客,增加销量。

1. 2手机产品更新速度快在以三大生产厂商为首的手机行业中,我国手机产业经过近几年来的高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更新换代周期不断缩短。

国内外手机品牌为了能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纷纷通过采用新技术,增强手机功能、改变手机外观、缩短新品开发周期的手段。

现在的一个新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在一篇报道中提到,现在大约有78.9% 的手机服务寿命在24个月以内。

手机使用寿命的缩短,给予我们两个信号,一是:手机已经成为大众消费品,不是奢侈品或投资品,更新速度加快了。

二是手机更新更多的是追求时尚、服务和功能。

手机的大众化不仅标志着市场销量的大幅度提升,也标志着产品的利润要不断下降。

因为在销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大厂商为了能够占有市场,不惜采用降价来扩大市场。

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利润的减少。

想要扩大自己的利润就必须要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从成本、质量、功能三个方面入手,是增加利润的主要方面。

此外,客户需求转向时尚、服务、和功能,意味着手机企业要积极寻找下一个利润增长点,也意味着新的替代品或新进入者的出现。

创新也就成为手机厂商占据市场的一个关键因素。

目前,手机的发展异常迅速,继2G手机之后,很快就出现了2.5G的手机,现在又更是推出了3G手机。

如此快的更新速度促使手机厂商要不断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利用高科技来发展自己,不能落后于国外的科技水平。

因此,我国的国产手机厂商也迫不得已的采用了“贴牌”的手段来拉近我国手机与国外手机技术上的差距。

这样的弊端是不可避免的,整机的贴牌手段使得我国的国产手机没有自己的特点,始终被国外手机厂商拉着鼻子走,无法领先国外品牌手机,就更不能在市场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3G时代的到来给了国产手机厂商希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如果能开发出自己的具有特色的产品,将会吸引一些特定的消费人群,从而占领一定的市场。

手机产品更新速度快既是一种机遇,又是对手机厂商的一种挑战1. 3中国手机品牌现状现在,手机的品牌也是层出不穷,但是其中大家最为认可的就是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这三个品牌。

在我国,这三个品牌的占有率都已经达到了90%以上,基本上是这三个品牌垄断了我国的手机市场。

近些年来,我国的手机行业为了生存,与三大手机品牌做了一系列的竞争,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在手机生产牌照和入网许可证等进入壁垒的保护下,国内手机企业凭借产品设计、成本优势和渠道终端,迅速扩张市场份额。

波导、TCL 康佳、夏新等国产品牌的迅速崛起,改变了中国手机市场传统的垄断格局。

顾客在追求时尚、功能和服务的同时,对品牌的渴望也是十分强烈的。

在顾客购买手机的时候,一般都会听到这样的问话:“诺基亚新出的那款手机是什么”,或者“最近摩托罗拉出了什么心产品了么?”顾客对名牌的追求是可想而知的。

这也是三大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

2002年波导手机跻身国内手机市场销售前三甲,成为国产手机第一品牌。

至此,波到手机产销达92万台,居国产手机首位。

2001年产销量突破280万台,大大领先其他国产品牌,并突破了“生死关”(只有达到100万台的年产销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维持下去)。

2002年,在成功实现“两连冠”后,波导手机销售逼近700万台,又突破了“发展观”(即只有达到300万台的产销量,才有资格和大品牌竞争,并在竞争中发展),被业内成为“波导奇迹”。

波导的成功给中国手机行业带来了希望。

但是现在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三大品牌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局面还是没有改变,在中国手机市场上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1. 4我国手机厂商面临的问题在中国手机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手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成为制约中国手机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成本、质量和功能。

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这三个品牌都在不同的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与独特之处一一摩托罗拉的技术领先、诺基亚的人文关怀、三星的时尚前卫,使它们不断瓜分中国的手机市场销售份额,并且还都在寻求各自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中国手机企业就缺少这样的独特之处,还在一味的照搬国外的产品模式,跟在别人的脚步后面。

因此,顾客在选择产品的时候,总是能够先看到国外的新产品,而随后看到的才是有些相似的国产手机。

这样给顾客的印象就是国外的手机领先于国产手机,追求时尚的心理使顾客总是抢先购买新产品,从而使国外手机首先抢占了我国的市场。

我国手机厂商应该做的不是很快的超越国外品牌,那样的难度太大,也无法实现。

能做到的就是从现有的不断扩大的市场中抢占一定的市场, 给自己准确地定位,抓住自己应得的那一部分份额。

如何才能给手机厂商准确的市场定位呢?关键就是如何能够吸引顾客。

顾客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根据供求关系,才能争取到属于自己的顾客,从而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

顾客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也会有很多不同种类的需求。

手机厂商应该根据不同的顾客制定不同的战略,有效的发挥自己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现在的顾客是比较挑剔的,对产品的不忠诚越来越明显。

产品的好坏和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顾客的购买行为。

所以手机厂商应该特别注意顾客的这个环节。

要知道不同种类的顾客的不同需求就必须要对这个大的市场进行市场细分。

找到不同细分市场的不同需求,手机厂商可以根据各个不同细分市场生产新产品,来满足顾客的需求,这样必然会给厂商带来不小的收获。

第二章消费者需求分析面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市场,手机厂商应该如何细分是一个关键。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虽然迅速,但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人们对于自己的收入还是比较在意的,因此,从人们的收入和年龄方面细分市场是很客观的。

在这里我做了400多份的调查问卷,比较客观的反映了我国国内消费者对手机的需求。

下面从年龄和月收入的角度对各细分市场进行分析。

2.1 15~25岁消费者需求分析在这个年龄段里,做的调查问卷中,大多数都是学生,因此收入也都不是很高,在这个年龄段中分了3种不同程度的月收入来分析这个群体。

为什么要以月收入来分析需求分析呢?主要是考虑到现在的中国国情表明,我们国家的公民月收入都不是很高,在购买物品时,价格这一方面给了我们很大的限制。

因此,月收入对于这次分析是很关键的。

3个不同程度的月收入分别是1000元以下、1000~1500元和1500元以上。

月收入的分布也是十分有特点的。

问卷调查人数是272人,其中有169人的月收入是1000元以下,其中有73人的月收入是1000~1500元,还有30人很少的一部分是1500元以上。

(见图2-1)从上面的饼状图很清楚地就可以看到,15~25岁的人中间,月收入都不是很高,绝大部分都是1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在调查问卷中,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大多是学生,而月收入稍高一些的人大多是公司职员。

下面我就对不同月收入的消费群体进行分析2.1.1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消费者分析2.1.1.1手机价格在这个月收入水平的消费群体中,他们购买手机的价位不会很高,因为他们的收入低,无法支付较高的手机费用。

他们购买的手机价格大都集中在2000元以下。

他们购买手机的价格分布集中在2000元以下。

(见图2-2)这样就知道了在这个人群中,手机的价格是不会太高的,他们买手机的时候就更加细心的选择手机。

他们既然如此细心的选择手机一定会涉及到自己的月收入,购买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购买什么价位的手机,所以他们月收入越低的顾客购买的手机价位就会越偏下,手机价格在2000元以下的占到了85.2%,所以说手机的价格对于低收入的消费群来说是有很大影响的。

相关主题